成长的荆途上总有秀场

2016-11-22 18:15董铭
南都娱乐周刊 2016年42期
关键词:林恩比利秀场

董铭

与《少年派》未知的漂流历险不同,李安在改编《比利》的原著小说时,把人物放到第一位,场景其次,最后才是故事。《比利》的关键词,终归还是落在了“中场休息”上,任他内心澎湃,外人眼中看到的,只是背起装备,重装上阵。

人物

1主角恰到好处的平衡

饰演林恩的新人乔·阿尔文,稚嫩秀气,带有些少女式的腼腆,相貌与克里斯蒂·斯图亚特颇为相似,两人还真有“姐弟相”。李安导演调教得好,赋予了这个木讷的男孩原生态的单纯,与小说中19岁的年龄相符。这个年纪的男孩大多是热血和冲动的,否则他也不会砸了人家的豪车,再奋不顾身地营救战友。李安还给了林恩大量的特写,正面的,侧面的,迷茫的,热泪盈眶的,力图用毛发毕现的高清镜头来深入士兵的内心。可以说,这个爱国爱家爱战友的美国大男孩,李安的情怀是有延续性的,他最擅长的情感挖掘,成长过程的铺垫,经历姐姐和班长两个关键人物的影响,战场的锤炼,一步步走向成熟。“暮光女”在片中的表现也恰到好处,这种怨怨的姐们形象,早已诠释得得心应手,由她来充当鲜明的“反战代言人”,也算体现了民主党支持者(希拉里)的立场。至于老兵范·迪塞尔,虽然戏份不多,但形象鲜明,且更富人情味。他被视作林恩的精神导师,这群新兵蛋子的“老大哥”,潜台词的共和党粉丝(川普)。班长的勇敢和坚定,反复出现在林恩的记忆力,抵消了姐姐的反战思潮,用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责任感,代表国家来召唤青年,纵然牺牲也足够煽情。可见李安在这部作品中,通过不同人物的塑造,平衡了各种立场与价值观,在短短一天里做到了足够完整,面面俱到。

2辅助人物侧面的性格和价值观

在格局不大的叙事层面,影片中还有一些辅助人物的出场,抽离于主线之外,仅从侧面描绘人物性格和价值观。譬如B班吃自助餐时,一位不请自来的得州商人,大谈了一通页岩开采的宏伟前景,却被班长的“杀戮言论”给噎了回去。此外还有出言不逊的观众,对“开枪杀人”充满好奇心的球员,言不由衷的记者,忙里忙外的公关,眼神闪亮身材性感的拉拉队员们,构成了一幅美国世俗的风情画。他们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反战或好战立场,同回家的士兵们一样都是普通人,在平和的生活里庸庸碌碌。尤其是“勾引”林恩的小美女,她的出场悄然取代了姐姐的部分功用,用爱情而非亲情,左右了林恩的决定。毕竟,她崇拜的是一个英雄,而不是一个逃兵,李安也由此顺利完成了情感嫁接,把继续战争的推动者,从“国家”悄悄变成了“个人”。

3反派狡猾而残酷的真相

如果说,在这部影片真的存在一个“反派”的话,那史蒂夫·马丁饰演的球队老板勉强排得上(伊拉克人除外)。这个精明的商人,看中了英雄们身上的商机,想用极低的价格买断他们的故事,却无从了解那份经历死亡的战友情。在凛然的林恩面前,消费主义至上的马丁被打了脸,更衬托了前者人格的伟大。循循利诱,口若悬河,商人虽然狡猾,但有句话确是残酷的事实:“人们很快会把这事儿忘记”。荣誉来得快,去得也快,即便是总统授勋的战斗英雄,也会迅速淹没在纷繁的政治和娱乐中。没有多少人还记得遥远的战场,除非又有谁牺牲,又恰巧被记者的镜头捕捉到,才把他们从战火纷飞的战场拉到纸醉金迷的秀场。但这个代价,太大了。

猜你喜欢
林恩比利秀场
幸运的“比利”(下)
幸运的“比利”(上)
二战“军中甜心”歌手薇拉·林恩逝世,享年103岁
超级秀场 笑口常开
布尔和比利
布尔和比利
超级秀场
只要我们在一起
秀场直击
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