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实践教学一体化研究
——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

2016-11-23 07:01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数控技术加工技能

杨 贵

(1. 安徽淮北煤电技师学院 工程系,安徽 淮北 235000;2.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职业学校实践教学一体化研究
——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

杨 贵1,2

(1. 安徽淮北煤电技师学院 工程系,安徽 淮北 235000;2.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以数控技术专业为切口进行考察,我们发现一些职业学校教学现状令人堪忧,依旧固守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与他们今后所从事的岗位需求实际是脱节的。职业学校数控技术专业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它给出了引导问题,强化“学做合一”的行动性,有效整合了工艺、编程、加工的要求,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一体化教学;实践技能;教学质量;数控技术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在职业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探索,本文就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探讨解决的一种方法。

一、职业院校教与学的现状调查

1.职业院校大多数的教师习惯于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传统教学是教师按照既定的授课计划要求,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活动,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角,由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只是听课,这种教学方法在本科院校比较通行,在职业院校因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效果不是很好。企业界对职业学校教学的批评也主要集中在职业学校的课程方面:一是专业系统性太强,缺乏对职业实践的具体指导意义;二是学科教学内容重复且落后,难以适应科技发展与职业提升的要求[1];三是过于强调概念,忽视经验性知识而偏重纯理论知识。

2.教学中的困惑。既然在教学中教师或教学计划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学生的理论知识应该掌握的很好才符合逻辑,但是事实恰恰相反,在理论测试中,学生掌握的情况并不如意。理论课堂教学效果不好,是职业学校教学普遍面临的严重问题。据我院《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应用》课题组的问卷调查,在学习态度方面,只有18%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态度认真,78%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态度不认真,只是有时候认真;教师方面,只有20.3%的教师认为“多数很认真”,而73.4%的教师认为“只有少部分学生学习认真”[2]。这样的调查结果,很多教师可能深有感受。在理论课教学中为数不少的学生听不进或听不懂教学内容,经常发现有的同学在睡觉、玩手机、说话,在课堂上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牵扯授课教师大部分精力。很多人通常认为,职校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强,他们喜欢动手操作,最好去实训车间实习,会操作机器、会干活不就行了吗;通过对实习指导教师的调查发现,学生上理论课不感兴趣,往往也不是想象的那样喜欢实践训练课。在实训中很多学生甚至不愿意动手,或是刚开始还热情很高,但很快就会失去兴趣。这并非理论课教师错误地估计了学生的学习优势,实习指导老师也并非在捏造事实。

二、企业对技术工人要求的核心能力及职业学校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要,课题组先后对淮北地区的部分厂矿及苏州、无锡、常州等地的企业进行大量的调研,现摘录其中企业技术工人现状、要求以及对学校的希望部分内容:

表1 企业技术工人现状、要求以及对学校的希望(摘录)

从表中可以看出,企业希望技术工人能经过专业教育和技能训练,快速积累工作经验以适用岗位工作的相关要求,熟悉和正确执行操作规范,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有与类似企业岗位工作训练环境,有效进行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还可以看出企业希望职业学校应侧重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和相关的技术知识;在看重对技术工人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的同时要求技术工人具有岗位继续学习的能力,能跟上技术发展前进的步伐,具有执行好本岗位的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的能力,成为严格执行工作规范的人。从上表也可以看出职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 原理知识及技能的传授结合度少。2) 学生多数在验证结论,缺乏解决岗位工作问题的培训。3) 片段地执行任务,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较少,较少考虑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三、通过企业调研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深入周边企业如安徽省矿业机电装备公司、淮北山河矿业装备有限公司、恒武液压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调查及访谈企业一线技术工人,企业对技术工人随着工作岗位的不同要求也是不同的,对中级工主要强调工作规范的养成及简单的机床操作;而对高级工主要要求能独立工作及解决一些生产中的常规问题,技术工人从自身成长所经历的工作任务出发,从简单共任务到复杂工作任务提取出典型工作任务,见下表2数控技术专业典型工作任务。

表2 数控技术专业典型工作任务

四、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内容的设计——“工作过程化”的学习过程

1.“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

适用场合:知识应用的教学。例如,零件加工工艺分析与工艺方案制定。

实施过程:

(1)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控制公差?数控加工与普通机床加工的控制方法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解决如何保证加工精度的问题。

(2)找出与问题相关的因素。例如:如何使用极限尺寸,找到编程尺寸?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编程尺寸。

(3)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例如:何配置加工极限偏差?保证精度?引导学生学会控制尺寸偏差。

(4)导入下一个相关问题。

实施效果:学生在实践操作时清楚应用哪些理论知识,解决哪些问题,对理论知识理解更快。 而且学生很快能自我判断是否学会,如果需要,能针对性找老师帮助或自己查找资料。

2.“基于项目”的教学设计

适用场合:能够产生一个工作成果(产品)的教学。例如,一个零件的加工。

实施过程:

(1)编写工艺方案和加工程序。

(2)加工的文本资料准备。加工时对工艺卡片的理解、工艺规程制定的合理性、程序编写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反思。

(3)加工原材料或加工毛坯的准备。材料的性能、热处理要求、切削用量的考虑等。

(4)夹具、刀具、量具等工具的准备。夹具的结构、刀具的参数、量具的使用与维护等。

(5)程序录入、核对、传输。

(6)对刀并开始加工。加工质量的测量与控制等方面的理解,加工中出现问题的处理方式及流程等。

实施效果:学生在零件加工的完整过程中,训练技能,了解生产现场管理与安全操作等制度,初步形成职业习惯。从岗位工作中获取到的知识与技能是促进技能人才成长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培养工匠精神、制造业强国的有效途径。

五、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学习内容的特点

1.教学内容构成

打破学科,整合了工艺、编程、加工的要求,整合设计了学习性加工任务,表现为学作合一的学习过程,划分教学单元,实现了方案、编程、仿真、加工、检验的逐步深入。

2.教学内容性质

“理论与实践一体教学” 边教、边学、边练 。

3.学习情境结构

行动要求——主要表述学生学习后能够具备的能力; 产品要求——零件图明示加工的尺寸、形位、表面技术要求;工作任务——方案→编程→仿真→加工→检验 ;教学论建议——给出了引导问题,强化“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六、结束语

实践技能知识和理论知识两个系统的构建是职业教育必需达到的要求,只要根据企业要求及参照职业资格标准选取合理科学,层次递进,难度递加的项目,是完全能够实现这两个系统的构建要求的。我校在教学中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项目化设计”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逐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做法,也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好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改革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对双师素质专业课教师的培养,企业参与机制等要求,有待于在未来的时间内继续深化改革,改进不足之处,正确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及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邓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工作过程的分析[D].西安:西北大学,2010.

[2] 徐国庆.中职学校师生相互认知差异研究:群体认知结构的视角[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1).

[3] 赵志群.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J].职教通讯,2008(1).

责任编辑:力 草

2016-08-5

杨贵(1971—),男,安徽泗县人,高级实习指导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数控技术、职业技术教育。

G712

A

1671-8275(2016)05-0055-02

猜你喜欢
数控技术加工技能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面向智能制造的数控技术教学改革与探索
数控技术在矿山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
智能制造与先进数控技术的发展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