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

2016-11-23 09:37项洋
东方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辅导员

项洋

摘要:当前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路及工作模式较之以往已有了很大改变,尤其是对辅导员的综合素质、管理能力和教育方法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辅导员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学校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要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习为中心、学风建设为主线、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要以激发热情、提升理念、创新方法、求真务实来促进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深化和提高,切实增强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辅导员;高校学生管理;以人为本管理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我们的执政理念和要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综合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随着我国高教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的全面推广,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复杂,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进行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和使命感

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年轻人,他们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来自外界的信息又非常多,个性很突出,这些都加大了管理难度。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多、压力大,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经常要牺牲休息时间来处理工作,而且工资待遇总体不高,所做的事情又很琐碎管理,有时难免会得不到学校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的认同,于是,辅导员工作久了就不由得会产生厌烦、退缩、丧失信心等心理情绪。正是这种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决定了辅导员要坚定自己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增强自己的使命感,持之以恒地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努力奋斗。思想决定认识,认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思想和认识到位了,就要本着为学生、为家长、为社会负责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全部热情和精力去做学生工作。要发自内心地热爱辅导员工作,要有吃苦在前,不计较个人得失,还要富有奉献和牺牲精神,真正做到“三个一切”,提高辅导员的服务意识论文提纲格式。

二、遵循目标性和客观性原则管理,坚持管理与教育相结合,培养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明确的目标是维系师生间共同奋斗的纽带,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提出带有激励性的目标,既不过高,又不过低,可以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记得带新生时开的第一次班会,就是和同学们共同制定了一个目标:争创“先进班集体”,之后的工作就围绕这个目标去努力奋斗。

有效的教育,离不开必要的管理,而管理的目的也正是为了教育,做到管与教的统一。管理要严格,教育要到位;教育出成绩,管理也能出成绩。辅导员在管理中,仍要以教育学生为主,对学生重在疏导,要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要注意换为思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你是为他们好,真正做到严有理,宽有度,这样才能行之有效。

二、确定新理念、开启新思维、探究新艺术,创建辅导员工作的新局面

理念是行动的向导,是工作的动力。要确定“以教人者教己”的理念。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我们知道,现在的大学生不仅思想活跃,具有易感性、模仿性、可塑性,还具有较强的“向师性”。有人打了这样一个比喻:学生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计算机”。这就要求辅导员应该按照自身的角色去规范、要求和塑造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力求做到举止端庄、语言文明、谦虚谨慎、实事求是、表里如一、以身作则、还要紧跟时代的潮流,等等。以良好的师表形象和人格风范去影响学生,用人格塑造人格,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可敬可爱的师表形象,以良好的品质去熏陶、感染学生,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与此同时,要确立“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这样的理念。我们辅导员的工作比较特殊,它的特殊之处在于我们工作的对象是实实在在的“人”,而且是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青年人,所以辅导员的任务就是要研究每一位学生,要通过不同的途径,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做好对“人”的教育工作。具体做到:对“优等生”要关注;对中等生要“垂青”;对后进生要倍加“偏爱”。后进生的转化是学生工作永恒的话题,几乎每个班都会有后进生,在各方面都不求上进的同学,辅导员要做到不但不嫌弃,而且还多跟他们热心接触,耐心沟通,不吝“爱意”。

四、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

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在工作中要注意调动好学生自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的地位,不单纯的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管理的客体,以利于消除大学生对于被管理的逆反心理,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往,高校一般实行在学生工作处直接领导下的、以辅导员为中心的绝对的学生管理方式,使学生处于从属的和被动的地位。在这种模式中,学生管理工作常出现管理不到位和管理滞后的现象,甚至在学生管理中形成比较严重的对立情绪。针对于此,学生管理中宜推行以学生工作处指导下的、以辅导员、班主任为调节的、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相对的学生管理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学生本身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学生在这种角色转换中大大提高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特别是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制能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自己,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也明显增强。前不久,南昌某高校在大学生中选聘校长助理,协助学校管理开展学生工作,既拓宽了校领导与学生的沟通渠道,又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体现了学生管理中“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

五、以人为本,推进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

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落实到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就是着眼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从学生需要出发,改变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学校与学生处于管理和被管理的对立格局,适应高校发展要求,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通过转变角色,来应对学生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转变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最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变管理为服务。

六、结语

教师是学生长道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任重而道远,要做到能与学生很好的交流和沟通,必须讲究有效的方式,与学生在交流中沟通,在沟通中相互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感情,在融洽感情的基础上引起共鸣,达成共识。教学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理性知识的传递过程,而更多的是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的过程,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直接影响到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而这一情感交流的基础便是尊重与信任。因此在教学这人人文的世界里,良好的教育必定是建立在人性向善的预设上,讲求的是尊重和信任。只有这样,学生和教师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在班级工作的目标、制度、日常管理中,达成了共识,教师与全体学生才能和谐相处,班级管理才能得心应手,班级工作才能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陈石研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探究[J]琼州学院学报,2016.1

[2]徐世荣 王维 浅议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人性化管理[J]卫生职业教育,2007.8

[3]马会梅 浅谈高校辅导员工作艺术[J]教书育人,2006.2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管理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高校学生管理中大学生人格权的保护
创业意识导向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初探
大数据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推进的促进作用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
辅导员工作理念转变与研究型辅导员的成长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