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河君:风雨中穿行的“落寞英雄”

2016-11-24 16:44张锐
对外经贸实务 2016年8期
关键词:李河君汉能薄膜

张锐

投资水电,李河君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民营水电站;进军光伏,李河君做成了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尽管如此,李河君却没能逃脱“疯子”与“骗子”的贬损与嘲讽;即便是一度登上“中国首富”的宝座,李河君也没来得及体验这一至尊位置的温度,便很快从王者之位上惨淡跌落下来,甚至还不得不忍受个人财富在半小时蒸发千亿港元的巨大心痛。不过,拾掇起毁誉参半与褒贬不一的过往人生,知命之年的李河君并没有迷惘前路,他需要用虔诚的努力去拨正企业长旅的灯塔航标,也需要用坚韧的意志去竞攀矗立远方的商业高地,更需要用超凡的付出去证明自我存在的社会价值。

小水电做出大文章

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的河源市,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个纯客家的地级市,也素有“粤东宝地”之誉,尤其是珠江干流之一的东江宛如一条彩带从这里穿流而过,河源更是因此增色不少。而李河君的老家——东源县仙塘镇观塘村就正好坐落在东江的西岸,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李河君的命运也因东江而发生改变。

高考恢复后,李河君考上了北方交通大学,由于当时能够考上大学的农村孩子在当地屈指可数,李河君能够金榜题名自然就在附近十里八村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不过,大学毕业时李河君并没有满足父亲希望自己从政当官的要求,而是向大学老师筹借了5万元钱后来到中关村做起了小买卖。从兜售电子产品,到推销玩具和矿泉水,什么赚钱李河君就买什么。天道酬勤,五、六年的功夫,李河君竟然赚到近八千万元的真金白银,完成了他在教科书上听说的原始资本积累。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是全国小水电投资的最佳黄金档口。除了国家对小水电优先提供政府贷款外,中央财政还实行小水电“以电养电”政策,即小水电企业生产的利润不交所得税,直接用于小水电的滚动发展,同时中央财政还对小水电实施低增值税政策,允许县以下小水电生产单位增值税按6%计征,与当时新税制下17%的增值税率整整拉下了11个百分点。而在地方政府层面,各省市对新建小水电站上网电价作了相当大幅度的调整,其中广东省调整最大,新建小水电站上网电价高达0.35元/度。

获悉如此利好消息的李河君毅然拔腿离开了中关村,并将最新战场摆在了自己格外熟悉的河源市家门口,而且第一次就慷慨出资1000多万元收购了东江上一座装机容量为1500千瓦的小水电站。按照当时0.35元/度的上网电价以及每天发电12小时计算,仅此一个项目每年就给李河君带去230万元的售电收益,不用5年就可以捞回全部投资成本,而李河君当时也并不忌讳对外宣称“水电站就是印钞机”。自然,尝到大好甜头后,李河君的步子迈得更大,并一口气先后投资建成了东江上两座装机容量分别为3万千瓦和2万千瓦的木京水电站和黄田水电站。

实际上,此时的李河君已经并不满足于在小河小溪上玩几兆瓦的小水电站游戏了,而是将眼光瞟向了青海、浙江、广西、云南等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李河君通过旗下的华睿集团(汉能控股集团前身)一口气签下了云南省规划建设的8座百万级千瓦水电站中的6座。初步估计,6座水电站发电规模达到2300多万千瓦,所需资金投入为750亿元。且不说如此庞大的资本需求,要知道,民营资本进入百万级水电项目在当时的中国也是史无前例,因此,对于李河君的这一举动,电力行业甚至李河君的朋友都说他是“疯子”。

果然,华睿集团的投资报告在国家发改委被搁置了下来,而且当时五大国有发电集团刚刚成立,国家发改委也不由分说地把6个项目全部分给华能、华电和大唐等国有电力企业。没煮熟的鸭子飞了,李河君说怎么也不会答应,一气之下将发改委告上了法庭。最后还是国务院一位领导出面表态,称应当给民营企业一个机会,李河君才得以拿到6个项目中规模最大的一个——金安桥水电项目。

资料显示,金安桥水电项目总投资超过200百亿,高峰时期每天投入1000万。按装机容量,金安桥水电站达到了300万千瓦,比葛洲坝水电站大10%,比当年象征美国实力的胡佛大坝大30%,因此是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民营水电站。另据资料显示,金安桥水电站年目前年发电量超过了130亿度,为李河君手中最优质的资产,按0.273元/度的上网电价计算,仅此一处每年就为汉能产生36亿元左右的售电收益。如果再加上散布于全国其他各地的中小型水电项目,汉能集团旗下目前水电权益总装机量超过600万千瓦,相当于2.3个葛洲坝水电站,每年汉能从中取得的的售电收益高达73亿元。

进军太阳能光伏

在金安桥项目尚未竣工时,李河君就看上了另一个更有商业前景的清洁能源项目——太阳能光伏,而且就在金安桥水电站并网发电的前一年,汉能便在河源投资了第一个光伏生产基地。理论上而言,太阳能光伏主要包括晶体硅电池、薄膜电池和聚光电池三种,由于聚光电池尚未实现规模化生产,市场上光伏发展就主要表现为晶硅发电和薄膜发电两条技术路径。虽然相比于发电转化率更高、技术壁垒更低、应用企业更多的晶硅发电,薄膜发电要艰难和复杂得多,而且即便是今天,很多专业人士依然认为“薄膜只是全世界太阳能研究者的一个梦”,但李河君偏偏就选择了后者。对此,李河君后来不止一次地调侃道,自己一口气吃下六座水电站时,国内不少人笑我是“疯子”,后来选择太阳能薄膜发电方向时,国外不少人说我是“疯子”。

其实,李河君绝对相信自己没有疯。在他看来,薄膜化、柔性化代表着未来世界太阳能发展的总体趋势,并且通过薄膜采集太阳光不仅能够得到更丰富的光能,还能实现30%的转化率,且中间没有任何污染排放。也正是有着不同常人的认识,在启动了河源光伏生产基地之后,李河君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中一口气在国内投建了九个薄膜发电项目,行迹遍布海南、四川、浙江、山东、黑龙江以及青海等省区,由此也形成了汉能九大光伏基地。公开资料显示,在汉能已经建成的5个薄膜太阳能生产制造基地中,光伏组件产能已达300万千瓦,超过了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集成商。

如同在水电领域的资本战法那样,李河君对着光伏地带采取了惯用的并购手法。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香港上市公司红发集团http://stock.finance.sina.com.cn/hkstock/quotes/02941.html损失惨重,薄膜光伏组件制造商阿波罗集团趁机对其发起反向收购并借壳上市,公司名称也变更为“铂阳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一年后,汉能集团以11亿元获得了铂阳太阳能29.4%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之后又进一步增持至50.65%。次年,铂阳太阳能更名为“汉能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股份名称简称“汉能太阳能”(以下简称“汉能薄膜”)。

曲线登陆香港证券市场的同时,李河君又用了两年时间实施四次国际并购,先后将德国Q.cells SE公司的子公司Solibro Gmbh、美国的Miasole公司、Alta Devices公司和Global Solar Energy公司先后收入囊中。资料显示,在以上四家公司中,Alta Devices和Miasole主攻高效柔性薄膜技术,其代表着的是当前世界的顶尖水平,显然,汉能将他们纳入麾下,既可以实现对前沿技术的成功嫁接,同时也将自己作为全球光伏产业的领导者地位完全坐实。

公开资料显示,过去6年中,李河君投入到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资金超过500亿人民币,在汉能实现华丽转身的同时,李河君当初抛出的“薄膜发电技术是太阳能发电的未来”这一判断似乎正在得到愈来愈清晰的佐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议美国政府放弃晶硅,大力发展太阳能薄膜这一“面向未来”的专项技术;欧盟也出台了名为“Sharc 25”计划,从战略高度扶持太阳能薄膜;走薄膜发电路线的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的市值一路绝尘,目前达到了50亿美元,超过中国排名靠前的10家晶硅企业市值的总和。在国内,国家在“十三五”相关的共性技术指南、创新行动计划、能源装备实施方案等政策当中,明确要求重点发展薄膜技术;同时包括中国建材和中国神华等中央企业也开始上马薄膜技术。

具体到汉能集团,不仅市值远超国内所有相同公司之总和,而且作为全球太阳能薄膜领域的先驱,汉能获得了一项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商业奖项——麻省理工学院《科技创业》“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成为目前为止国内能源领域唯一上榜企业。在企业如日中天的同时,李河君的个人财富也比翼齐飞。按照《胡润全球富豪榜》的统计结果,2015年李河君以1600亿元人民币财富超过马云,成为16年来第12位“中国首富”。

还在难熬的日子

从2014年12月首日的1.94港元/ 股开始翘头,汉能薄膜股价在其后的五个月内如同坐上了直升机一路狂飙,最终以高达272%的巨大涨幅画出了一段漂亮的上扬K线,而同一时期,恒生指数涨幅仅为20%。其他上市光伏企业涨幅仅为30%左右。与股价息息相关的是,汉能薄膜市值同期劲增三倍,抵达3009亿港元,超过了老牌港股长江实业。不过,股价的“任性”让汉能薄膜赢得了“妖股”之名,也让其很快推到了风口浪尖。

包括英国《金融时报》、里昂证券以及彭博资讯在内的海外媒体纷纷对汉能薄膜的股票价值发出质疑,它们或推定汉能存在大量内部交易,或指出汉能正在使用“未经证实”的技术来佐证其股票价值,或怀疑李河君个人存在市场操纵。随后,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第一财经日报》也迅速跟进,对李河君及汉能集团的财富增速及资本运作等提出质疑。值得注意的是,在怀疑李河君操纵股价的同时,境内外媒体还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到了汉能薄膜左手倒右手的关联交易上。

负面新闻的累积最终形成的破坏式效果大大超出了李河君的意外。2015年年5月20日港股开盘不久,汉能薄膜股价突然从高点7.35港元拐头向下,一路猛砸至3.88元,短短半小时不到股价狂泻47%。受到影响,李河君个人财富从2486多亿港元急剧萎缩至1319亿港元。8天后,香港证监会破例发布声明,确认正对汉能进行调查。2个月后,已经处于停牌状态的汉能薄膜被香港证监会勒令停牌,并决定以市场操纵为由,对汉能薄膜展开调查。

时至今日,汉能薄膜依然处于停牌状态,香港证监会也没有给出任何结论,但一年多的时间对于李河君和汉能而言可谓如坐针毡。除了银行抽走了100余亿元的贷款外,由于不能在证券市场正常融资,但未竟的光伏基地又急需资金,李河君只能选择以水电资产做抵押,希望从银行获得新增信贷,甚至即便是资产安全边际最好的金安桥水电站也被重复四次抵押,但最终只有国家开发银行提供了6.36亿元人民币的专项建设信贷,其他商业银行还是敬而远之。更要命的是,股票被勒令停牌已经对汉能的商誉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很多非关联交易的客户不是中断业务往来,就是停止再续合作协议。

公开数据显示,包括宁夏宝塔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新华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内蒙古满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均已与汉能薄膜签署了股份认购协议,但是受到停牌影响,三家企业先后因终止销售合同造成累计付款未达到全部设备总价款的80%,故股权认购协议失效,仅此一举,汉能就累计失去高达275亿港元的资金。与此同时,汉能还丢掉了三家企业共计205.5亿港元的设备销售收益。同样,汉能与瑞典宜家的合作,曾被汉能视为成功第三方业务而大肆宣传,但受停牌的波及,在合同到期后,宜家毅然终止了与汉能在英国住宅太阳能项目开发的合作协议。

同时,由于公司股票持续停牌对公司声誉带来严重负面影响以及客户、合作伙伴和供应商均减少合作,加之资产减值损失,汉能薄膜去年巨亏122.33亿港元。成为公司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覆巢之下无完卵。据2016年度新财富500强排行榜显示,李河君个人身家缩水至如今的450亿港元,国内排名从去年的第一惨跌至第21位。也就在汉能薄膜股价断崖跳水整一年的当日,李河君宣布辞去上市公司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职务。

反省中自救

虽然发迹于地方小水电,但并不应该将李河君划入土豪之列,而且拿到了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的李河君也并不是一个拍脑袋的决策人物,相反他身上也不失明显的理智与冷静色彩。在汉能控股集团21周年的纪念会上,李河君发表了“万言书”,坦承“步子迈得太大”、“过度强调规模投资”、“大企业病严重”、“人才作用发挥不够”等一系列问题。的确,作为业界的标杆,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用了数十年时间才将市值做到50亿美元,大约相当于人民币300多亿,而转型进入光伏产业不到5年时间,汉能薄膜的市值就一度飙升至高峰期的2600亿港币。也正是贪大求快,使得李河君不得不为了解决巨大的资金需求而过分关注和依赖于资本市场的运作,最终陷入授人以柄的尴尬。

深刻反思的同时,李河君在集团内部迈开了大幅度的调整步伐,其中首当其冲就是撤销原有的高端装备产业集团及产品开发集团,形成了包括汉能薄膜太阳能投资公司、产品孵化中心、移动能源群、分布式能源、柔性民用、柔性工业应用、汉能装备公司、全球光伏应用集团等八个事业部门,其中汉能薄膜太阳能投资公司主要从事光伏电站(大型地面电站)的投运;产品孵化中心定位于薄膜技术应用创新以及薄膜技术交易平台;移动能源事业侧重砷化镓(GaAs)路线;分布式能源事业群侧重玻璃基、共蒸法铜铟镓硒(CIGS)路线;柔性民用事业群侧重铜铟镓硒路线;柔性工业应用事业群侧重柔性、溅射法铜铟镓硒路线;汉能装备公司侧重非晶硅薄膜的应用;全球光伏应用集团则定位于开拓户用、农业光伏、BIPV等分布式光伏应用市场。

观察汉能控股新的组织运营体系,不难发现李河君从“按上下游业务划分”向“按技术路线划分”思路的转变。这样的调整说明李河君要一改往日偏重于硅基薄膜的运营,转而着力于铜铟镓硒和砷化镓。资料显示,通过汉能研发,铜铟镓硒的产品良率超过了95%,居全球第一;汉能海外子公司Alta Devices研发的GaAs双结电池的转化率达到31.6%,打破双结电池世界纪录,经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认证,排名全球第一;另外,汉能两种柔性铜铟镓硒技术路线,无论研发效率、量产效率都是全球最高。依据自身强大的技术能量,汉能正在加快CIGS和GaAs技术的国产化和大规模产业化,其中MiaSole公司的溅射法生产柔性CIGS薄膜技术目前在淄博和河源都已经有生产线,Solibro公司的玻璃基CIGS技术正在南京和淄博的生产线上做大规模试验。

实际上,除了大力朝着铜铟镓硒、砷化镓等两项全新的太阳能薄膜技术转向外,作为设立全球光伏应用集团这一机构的映衬,李河君的眼光早在三年前就开始关注民用太阳能薄膜领域,而且汉能薄膜产品的柔性、透光性、弱光性等特点,已经使得其于农业大棚上的应用颇受市场欢迎,仅去年,汉能所签订的农业合同总额就达到了10亿元;而在光伏扶贫方面,汉能参与的项目遍及江苏、云 南、贵州等地。另外,现有建筑屋顶大多不能承受晶硅每平方米25公斤的重量,而同比重量只有1/5的薄膜发电设备体现出独特的优势,因此汉能预计,国内现有厂房和仓库可安装太阳能屋顶达40亿平方米。综合农业大棚与建筑屋顶,李河君认为,未来5年国内薄膜民用市场规模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全球市场超过35万亿人民币。他希望汉能成为在这一场景地带快速繁衍的巨大平台。

作为与组织结构调整齐头并进的战略之举,汉能还将原来的营销方式由直销悄然转向经销。据悉,汉能的经销加盟分为“核心级”和“钻石级”,最低进货额分别为30万元和200万元,除此之外还要缴纳10万元保证金,这样可以有效缓解汉能的资金压力。数据显示,就汉能薄膜去年中旬启动的铜铟镓硒用户销售系统以及去年下旬启动的经销商模式来看,截至去年底,汉能国内用户系统下单超过了7100套,同时,已签约超过1300个经销商,其中核心经销商超过90%。当然,除了通过改变营销模式获取有限的增量资金外,汉能已公开承诺放开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据悉,李河君在汉能控股集团占股过九成,在汉能薄膜则持有约73%的股权,仅个人来说,为汉能配资的空间游刃有余为此,为此汉能也成立了投资管理部,专司战略引资之职。

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

沿着北京南北中轴线往北走不了多远,就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汉能控股集团的总部就坐落其中。今年7月2日,汉能在此高调发布了四款不同定位的Solar(太阳光)系列全太阳能动力汽车,作为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职务,李河君驾驶着Solar R跑车非常惬意地绕场一周,之后向出席发布会的4000余名嘉宾宣布:“汉能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

从投资地面水电站,到转身经营太阳能光伏,从舍弃容易得多的晶硅电池,到选择难度系数更高的太阳能薄膜电池,从淡化硅基薄膜技术,到主攻最前沿的铜铟镓硒和砷化镓薄膜太阳能转化技术,在开发利用新能源上,人们不得不承认李河君所占据的认识高度、拓展出的商业维度,以及常人所不具备的市场前卫捕捉能力。正因如此,早在两年前,李河君就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了“移动能源”概念,并敲定了太阳能汽车、太阳能无人机、便携式充电产品和可穿戴设备等重大产品战略。

形象地理解,薄膜电池应该是像纸一样轻薄、柔软,因此可集成在汽车、无人机、手机、背包、服装等载体上。根据汉能披露的相关资料,Solar系列全太阳能动力汽车的的车身分别集成约3.5-7.5平方米的柔性砷化镓薄膜电池,在光照5-6个小时的条件下,日均发电量8-10度,可以驱动汽车行驶80公里左右,每年行驶2万公里以上,从而满足城市常规交通代步需要。同时,随着薄膜发电转化率的不断提升,实现太阳能动力汽车的边开边充,不插电无限行驶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此外,在无光照或长途出行需求下,汉能汽车配备的常规锂电储能电池,可以使用充电桩充电,最大续航能力达到350公里。

跟踪发现,30年前就有人提出过太阳能动力汽车,但至今未走出实验室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能源转化效率太低。早期的单晶硅片太阳能电池板所能实现的能源转化效率只有14%,续航里程最多也才维持在10公里左右,但汉能的砷化镓双结电池转化率达到31.6%,使得全太阳能动力汽车续航里程大幅提高到100公里左右。按照李河君的设想,未来汉能还将进一步提升砷化镓薄膜电池的转化率,而且转化率每提升一个百分点,成本将下降5%至8%,预计到全太阳能动力汽车量产阶段,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成本将降低90%以上。

从时间上看,Solar系列应当是汉能全太阳能动力汽车的2.0版,因为去年10月份汉能就推出过第一代全太阳能动力概念车Hanergy SolarPower。再往前一年,汉能与国际汽联展开世锦赛合作,将汉能薄膜发电组件置于赛道旁为赛事提供部分清洁电力,并在当年上海举办的国际汽联世界耐力锦标赛上,汉能将其太阳能芯片植入到阿斯顿马丁赛车上,为赛车上的空调等部分电子设备提供能源。不仅如此,汉能也将其整套太阳能发电设备植入到移动餐车上,为餐车的照明、冷藏和烹饪设备提供能源,同时与观光车厂商合作开发可满足每天20公里续航里程的全太阳能动力观光车,甚至还将发电设备植入到房车上,为房车的电视、冰箱和音响等电器设备提供能源。

在专家看来,做好太阳能汽车最需要的就是政策支持和技术突破。从目前来看,技术对汉能来说可能不是问题,而且来自上汽、泛亚、福特以及麦格纳等汽车集团的技术人员已经组成 100 多人的核心研发团队,未来汉能在技术层面将会取得更进一步的提升。只是在政策层面,虽然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仍有着一定的补贴,但目前政府仅针对纯电动和插电式强混新能源汽车提供资金支持,而对太阳能汽车的补贴还迟迟没有相关政策出台。因此,资金的供给与保证将成为汉能全太阳能动力汽车量产与商业化的最大制约因素。尤其是汉能薄膜至今没有复牌,资本市场的融资还处于冻结状态,这无疑又制约了上市公司甚至整个汉能集团的授信。不过,如果能够尽快找到战略投资者,汉能全太阳能动力汽车驶向马路的日子定会如期到来。

猜你喜欢
李河君汉能薄膜
复合土工薄膜在防渗中的应用
汉能薄膜正式从港交所退市
β-Ga2O3薄膜的生长与应用
一种不易起皮松散的柔软型聚四氟乙烯薄膜安装线
汉能发布全太阳能动力汽车
李河君PK马云成功登上中国首富宝座
李河君:登顶“2015新财富500富人榜”
李河君 财富腰斩
WLG系列卧式离心薄膜真空蒸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