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框架下的咨询与分析的目标

2016-11-24 14:12谭偲婧
2016年34期
关键词:精神分析心理咨询目标

谭偲婧

摘 要:为了阐明精神分析框架下的心理咨询与个人分析的目标是什么,心理咨询师或精神分析家需要与来访者或分析者工作到何时、何种程度、何种深度,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精神分析中的目标的具体涵义,得出在实践中“何为目标”的结论。

关键词:精神分析;心理咨询;个人分析;目标

一、精神分析与心理咨询的关系

精神分析是由弗洛伊德建立的、一个具有革命性的心理学流派。在精神分析框架下的、与分析者的工作中,所采用的方式是言说,主要技术是自由联想、释梦,而工作的内容是口误、梦、过失行为、玩笑话等无意识行为。

在国内,广义的心理咨询是指涵盖包括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行为主义、认知疗法等流派在内的、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的、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在这种意义上,有学者认为精神分析应当心理咨询之下的一种咨询流派、咨询技术,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不同的视角、特殊的处理方式。

这种定义的心理咨询,其实是一种“职业性活动”。但是这种定义的心理咨询,却仍然无法完全将精神分析包含在内。实际上,即使心理咨询将自己置于一个上层学科的位置上,但因为心理咨询有着一套完整的关于心理诊断、咨询、测验的理论,这其中有许多与精神分析的理论相去甚远之处。精神分析框架下的工作与心理咨询框架下的工作在其理论、技术、设置等多个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精神分析家和心理咨询师从其工作方式、目的来讲也有不小的区别。

或许可以将心理咨询、精神分析所进行的这种“解决心理问题”的工作称作心理治疗,在这种情况下,便可以将心理咨询和精神分析视作心理治疗的不同层面的工作。而从从事心理治疗工作的形式、设置上来讲,人本主义、行为主义等学派的做法可被归纳为心理咨询。本文即是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文中所提到的分析和咨询都指的都是狭义的、与分析者(来访者)共同就其心理困惑或心理健康问题所进行的工作。本文将比较精神分析与心理咨询在目标上的异同,讨论的在精神分析框架下进行的咨询与分析的目标。

二、精神分析与心理咨询的目标

不论是在哪种理论框架下,心理治疗都致力于人的心理健康,旨在解决分析者(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帮助分析者(来访者)更好地生活。

但具体而言,不同的流派拥有不同的咨询目标。

(一)精神分析的目标

精神分析研究对象是无意识,在与分析者工作时,也着眼于他们的一系列无意识行为。精神分析家们尤其关注分析者的早期的、童年的经验,认为心理问题和症状的根源在于早年的创伤。创伤性的早期经验很可能会被无意识的压抑或遗忘,而正是因为欲望和感受被压抑而难以实现及表露,自我、超我、本我之间难以协调,症状便出现了。

弗洛伊德曾将形象地精神分析比喻成解决质疑分合图的难题,目标是从支离破碎的片段中整理出统一的图像。很多时候,分析者只知道表层的事实,而精神分析就是引导他们了解他们有哪些感觉和行为,为什么有这些感觉和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则必然会逐渐接近他的无意识,披露他平时回避的、压抑的东西。最后,分析者能够将通过各种现象呈现出来的碎片整合成一个清晰的脉络,从而真正认识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简单地说,将此目标置于精神分析的实践工作中,便表现为在于让分析者说出他脑海中想到的所有事情,通过一系列自由联想的言说,帮助分析者将无意识意识化、重现他的早期经验、处理他的压抑和欲望,从而解决困扰分析者的困惑或症状,让他们重获幸福的生活。

(二)心理咨询的目标

在心理咨询的进程当中,可存在轻重缓急多个目标。一般来讲,心理咨询的主要目标是帮助来访者解决他最关心、最困扰、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同的心理学流派,从它们各自的理论出发,在进行心理咨询时有不同的目标。比如,人本主义学派的咨询目标是帮助来访者自我实现。行为主义学派则认为只要帮助来访者改变或消除不良行为,形成良好行为即可。而理性情绪学派、现实治疗学派等都有他们各自的目标。

但不论各学派的目标如何,心理咨询的终极目标都是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最重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

这其实与精神分析的最终目标也不矛盾,但由于两者在进行心理治疗工作时所根据的理论的不同、采取的方法和道路的不同,所以实际上,精神分析和心理咨询是不同深度的工作,因此两者达到目标的程度并不相同。

我们可以将精神分析、精神分析框架下的咨询和心理咨询按照其工作的层面、深度做个排序。

精神分析主要在无意识层面上工作,到达的位置最深。

其次是精神分析框架下的咨询,因为所根据的理论是精神分析,必然会采取精神分析的视角来审视咨询工作,其引导、介入会更接近精神分析,所以它会做一些无意识层面的工作,但深度肯定不及一个完全的精神分析的实践工作。

再其次是心理咨询,它更多地是解决来访者意识层面的、行为层面的问题,而不深入来访者无意识深处,甚至可以说不探讨无意识、不深究早年经验。所以它的终极目标在多数情况下是无法完成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即使心理治疗的各种流派、方式都有着相同的现实角度的目标,即“帮助分析者(来访者)解决问题、幸福生活”,但它们到达目标的程度不同,对于是否完成目标的评价标准也不同,即这个评价标准可以是行为层面的,可以是意识层面的,也可以是无意识层面的。

三、结语

弗洛伊德在讨论可终止的分析时,曾写道分析的目标应该有两点,其一是病人的症状已经解除,并以克服其焦虑和抑制;其二是已经有足够多的材料意识化,足够多难以理解的材料得到解释,足够多内部阻抗得到克服,以至于无需再害怕病理过程的重复出现。只有这两点目标都已经到达,才能认为分析是完整、已经完成的。

在这两点目标之上,还有更进一步的目标,那便是分析已经给病人带来了足够深远的影响,即使再继续分析,病人也不会有更进一步的变化。而病人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论遇到任何挫折,都能良好地去面对,并且不会再有任何形式的症状复发。

显然,这个更近一步的目标是非常有野心、也非常难以达到的。因为总是有新的事件在发生,而分析者当初没有呈现出来的问题,也无法通过分析去影响它,这些当初没有呈现的问题,则有可能与生活中的新事件一起,引起分析者新的变化。所以,分析应该是一个随着生活的前行而不断进行的工作。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有许多的分析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甚至还没有达到上述第二点目标。

不论是纯粹的精神分析的治疗还是精神分析框架下的咨询,作为分析家,内心里应该有一个大目标,它是作为背景和指引方向存在的。但在实践工作中,不论分析者、来访者选择走到何处,我们都没有权利、没有理由去干预,因为那是他们的选择。而那处,也许恰好就是他们的目标。而分析的目标即使没有达成,我们也只能在那处结束。(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参考文献:

[1] 约瑟夫·洛斯奈.郑泰安[译].精神分析入门[M].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

[2]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心理咨询师(三级).民族出版社,2012.

[3] 弗洛伊德.斑鸠[译].《可终止的分析与不可终止的分析》,1937.

[4] 弗洛伊德.斑鸠[译].《分析的开始》,1913.

[5] 于鲁文.如何有效地结束心理咨询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1999(3):70-75.

[6] 李宝芬.对心理咨询中的受理面谈和结束阶段的思考[J].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2004(1):19-20.

猜你喜欢
精神分析心理咨询目标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白日焰火》的精神分析美学解读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