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最佳医院排行榜

2016-11-25 20:56李昌森
中华魂 2016年2期
关键词:专家学者强者排行榜

文/李昌森

小议最佳医院排行榜

文/李昌森

琅琊山上琅琊阁,琅琊阁里琅琊榜。又一个“琅琊榜”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出炉,这个名为2014年度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一公开就引来各路热议。(人民网2015年11月17日)

在年度最佳百强中,居然没有一所南通的医院,看似偶然,实属必然。因为这些排行榜本来就是大城市、特大城市土豪们的自我陶醉、本来就是圈内人士的自娱自乐,好多省会城市都挤不进,更何况我们这样的地级市?不是自暴自弃,而是实在没有多少玩头。我们的医院也没有必要去挤这个排行榜,实在不是悬壶济世的价值取向。

自2010年首个复旦版最佳医院排行榜发布以来, 各种声音总是不绝于耳:能够上榜的都在北上广等大型城市,都是特大型、顶尖级医院。这些医院本已人满为患,经排行榜的推波助澜, 更不利于分流患者,也不利于当前在全国推行的“分级诊疗”模式的展开。国家卫生部有个领导曾质问:又不是什么大病、要紧的病,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千里迢迢从边远地区赶到北京、上海去看?问这话时,我都感到脸红。老百姓要反问一句:如果在家门口能把病治好,谁吃饱了撑的要受劳顿之苦、花冤枉钱到大城市求爷爷告奶奶遭那份罪?好医生、好医院都离我们那么远,舍近求远还不是逼出来的?

最佳不最佳,不能光凭自己的感觉。我们的医疗机构需要“阳春白雪”,需要在全世界、全中国叫得响的顶级专家,需要在世界上知名度高的医院。但是,我们的公立医院姓“公”、更需要“下里巴人”,毕竟我们的医院面对的是十几亿的普通百姓,面向的是常见病、多发病。所以一味地追求高大尖,一味地追求排名,就失去了公益意义。恒强者可以恒强,但恒弱者不能恒弱,因为恒强者必竟是宝塔尖,服务的也只能是极少数。所以,医疗资源当务之急,不是要“上调”,而是要“下沉”。老百姓心中的“最佳”,不希望看到我们的医院如印钞机一样赚钱、把自己变得更大更强的独领风骚,而是希望医疗资源的配置更均衡、更科学、更普惠、更有利于老百姓的求医问药,希望看病不再贵、不再难。而事实上,这类排行榜都不过是研究机构请了一帮子专家学者关起门来投票、打分,更何况这种评估本身就偏重于学术、专业技术。看一个医院是不是最佳,至少有四个要件,一是医疗条件,二是医疗技术,三是服务质量,四是社会效益。只看专业技术,显然有失偏颇。评估中少有患者的感受,更谈不上民众参与,这样的结果,也只能是专家学者眼里的“最佳”,没有民众什么事。

最佳不最佳,老百姓心里有杆秤,民众才是定盘的星。管理者的目标主旨,不是在中国扶持一批鹤立鸡群的医院巨无霸,而是要让医疗机构释放出一种超强的普惠民生的能力。医院是为病人开的,医院是为患者开的,医院佳不佳,要让患者来说话。

猜你喜欢
专家学者强者排行榜
强者搭桥,弱者筑墙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七一智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排行榜
强者的品质
排行榜
排行榜
《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库
美妆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