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江西道地药材的发展策略—以枳壳为例

2016-11-25 00:00金婧付昕
科技视界 2016年25期
关键词:药农枳壳中药材

金婧 付昕

(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330004)

浅析江西道地药材的发展策略—以枳壳为例

金婧 付昕

(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330004)

中医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药材则是中医的重要载体,因此药材的药效优良是极其重要的。江西省是一个农业大省,生态环境较为优越,道地药材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作物,在江西省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枳壳作为江西道地药材的主要代表,其产量和质量均居全国前列。因此对枳壳的研究对江西省道地药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江西省特色道地药材—枳壳的生产现状以及加工炮制等方面,为江西省道地药材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建议,从而促进江西道地药材事业更好的发展。

道地药材;江枳壳;发展策略

0 引言

道地药材指的是产在特定地域,受到特定生产加工方式影响,较其他地区所产同种药材品质佳、疗效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的药材。最早在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药有“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强调了药材的产地不同对药效的影响。此后孙思邈也在其《千金翼方》指出:“用药必依土地”。而道地药材一词最早得以应用是在明代《本草品汇精要》。[1]江西省作为全国种植和加工中药材最佳的省份之一,具有代表性的道地药材主要有江枳壳、江栀子、江香薷、草珊瑚等。本文通过对江西省道地药材—枳壳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对江西省道地药材产业研究及发展方向提供若干建议。

1 江西省道地药材的现状

江西省位于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以山地和丘陵为主,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为中药材资源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和生存条件。江西中药资源比较丰富,全省中药资源达2061种,其中,药用植物1901种,药用动物146种,药用矿物14种。属全国重点调查品种2061种,其中属区域性新资源的有52种。据调查,植物类药材的年产量多达 8.77万吨。[2]中药材已逐渐成为江西地方经济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江西共种植各种中药材68万亩,从事中药材种植农户达5万户,户均年增收约4万元。

枳壳作为江西的主特产药材,具有皮青、肉厚、色白、味香的特点,享誉国内外,称为“江枳壳”或“商州枳壳”,其中江西新干三湖镇及樟树生产的枳壳最为有名,质量最佳,价格也远远高于其他产地。

1.1 种植现状

江西为我国枳壳的重要产区,主产产地为新干、樟树(原清江)、新余、丰城、吉安、弋阳、都昌,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3以上。江枳壳以江西省新干县的枳壳闻名,又称为商洲枳壳。江枳壳适宜土层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冲积土或酸性黄壤、红壤栽培,喜温暖湿润气候。历史上,江西枳壳主要以房前屋后零星种植为主,种植面积零散;在6、70年代连片种植枳壳,后因自然灾害,枳壳大部分死亡,幸存的老枳壳疏于管理,现已所剩无几,产量锐减。枳壳种植生长周期较长,目前枳壳繁殖方法有2种,一是种子繁殖,此种方法容易引起混杂退化,产量不高,结果周期长,7-8年进入始果期,10年左右进入盛果期,可采果上百年;二是嫁接繁殖,此种方法产量苗木生产健壮,产量高,5-7年进入盛产期,可采果40多年。生产周期过长,药农不愿意大规模种植枳壳。

1.2 产销现状

枳壳属于经济农作物,种植规模受市场波动较大。在市场经济时期,药农种植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药农种植枳壳主要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在枳壳市场价格较好时,药农会扩大种植规模。近年来,由于工价与农资不断上涨,药农获得的效益越来越少,导致枳壳产量锐减;连续多年枳壳树被卖给园林绿化,导致枳壳树资源逐年减少;不法药商以浙江常山胡柚冒充枳壳,压低枳壳价格,导致农民种植枳壳的热情下跌,货源减少。而全国范围内对枳壳的需求量较大,种种因素,使得枳壳价格陡然上涨,2014年7月枳壳下树时,江西省新干县的商洲枳壳鲜果价格,卖到了7.6-8.4元/公斤。2015年春季,江西枳壳嫁接苗和实生苗株价最高的,曾一度卖到了15元和7元。

1.3 保护现状

枳壳种植面积零散,不便于集中管理和保护。枳壳的生产周期长,市场风险高,部分药农放弃种植枳壳,许多树苗被病虫侵害因无人管理而荒废,不能得到保护。枳壳的加工需要传统的技术和工艺,现阶段只有少数年龄较大的药农能熟练掌握。其次江枳壳的品牌保护不够,胡柚片大量冒充枳壳,压低了枳壳在市场上的价格的同时对江枳壳在市场上的口碑造成了极大的影响[3]。

2 江西省道地药材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自然因素

道地药材的形成和发展与其生存环境和气候条件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定地域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必要条件。道地药材的药效受产地的气候条件,如光照、温度、水及土壤的影响极大。如2008年受到冰冻灾害的影响,枳壳当年的产量因此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大面积枳壳死亡。除此之外随着时间的变化和环境的更替,道地药材的产地位置也会发生变化,现今我国的道地药材和历史上记载的地理位置存在着一定的变迁,因此对道地药材的生长、适宜条件需要时刻关注和记录。如果发现新的疗效更佳的道地药材资源产地 ,则可适当扩大道地产区的范围或形成新的道地产区。如在新疆发现软紫草后,使紫草药材的道地产区转向新疆 ,取代了内蒙的紫草。[4]

2.2 人为因素

道地药材的形成不仅仅站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部分道地药材之所以在临床上疗效显著,与当地百年来传承的采收加工和炮制技术是密切相关的。不规范的初加工可能对药效造成二次破坏,要保证道地药材的药效就要保证在生产、采收、加工炮制、存储运输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熟悉的流程和制度。种植方面包括圃地的选择和准备、种子繁殖、苗期田间管理、施排灌、病虫害防治等。江枳壳是在7月底至8月初进行采收,与水稻的采收期发生冲突,并且依照传统工艺采收和加工的过程基本完全依靠人工操作,此外枳壳在采收后需要及时横向切开晒干、不能淋雨,以免影响药材的质量。因此劳动力的短缺,雇人采摘的成本又过高、技术含量较高影响了枳壳的采收、打击了药农种植枳壳的积极性。此外药农对于枳壳的技术掌握程度参差不齐,许多药农不懂得药材的采收加工会对药效产生影响,滥用农药创收导致药材的质量严重下降,对我省道地药材的声誉造成了破坏。[3]

2.3 社会因素

首先,我省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产供储销“一体化药材市场体系,药农对于药材市场的信息了解太少,不了解药材市场的价格波动情况,种植药材风险大成本高。其次,道地药材没有明确的知识产权和地理标志的保护,导致许多假药、滥药的冒名顶替、充斥着药材市场,影响了道地药材在市场上的声誉,对药材的生产和出售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最后,政府对道地药材的监管和引导力度不足、资金投入少,药农缺乏技术指导和资金的支持,风险自担,中小型药企缺少科研基金不具备长期科研的能力,此外药材的采收加工流程没有完善的监管体系无法保证道地药材的药效。

3 江西省道地药材的发展策略

保护和发展道地药材不仅是保障中国传统中医文化的发展,同时也是促使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我国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奠定基础。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已正式发布。本次规划是我国第一个关于中药材保护和发展的国家级专项计划,对加强中药材保护、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5]

3.1 规范生产规模,改进种植模式

枳壳种植主要以房前屋后零星种植为主,集中连片种植较少。土地分散种植规模小,导致枳壳的生产力低下,不利于统一管理。政府应鼓励药企和药农实施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建设,设立专家技术小组,监控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对药材生产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也可以及时调控,避免造成重大损失。

枳壳生产周期较长,可以选择“枳壳+花生”套种模式。在枳壳结果前期套种花生,种植的花生可以正常耕作,选取此种种植模式既可以对枳壳的生长起到积极地作用(保水保肥、防杂草),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药农的收益,提高药农种植枳壳的积极性。

3.2 建立信息网络体系,完善“产供储销”——体化体系

市场信息对与药材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调控作用,药农必须对市场信息和新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因此要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处理体系以便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在此基础上建立研究开发、生产加工、物流配送和销售为一体的规范化流程,保证道地药材的药效的同时也可以吸引其他省市引种我省的道地药材,拓宽我省的道地药材的销售渠道,打造江西省特色药材品牌。

3.3 政府明确职能,制定地方标准

政府应加大对药材产业的资金投入,对龙头企业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技术支持,放宽条件,提高企业研发的积极性,将药农、基地和药企联系在一起,与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合作,使药农在专业技术专家的指导和药企的销售保障下科学合理的种植和采收,确保道地药材的质量的同时减少了风险成本,提高药农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规范药材市场价格体系,实现以政府宏观调控为主导,以药材的优劣制定价格,避免恶意炒药导致价格的大起大落和劣质药材以假乱真。

3.4 加强道地药材产权保护

道地药材与普通药材相比具有哪些优势,怎样辨别道地药材和普通药材,只有解决了以上问题才能保护道地药材事业合理健康的发展。宋晓亭表示道地药材应当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资源并内含着各种既有的形资产,主要包含特有名称、特有种质、专有技术、传统药用知识四种形式。[6]江西省道地药材资源丰富、品质优良,为了保护我省特有的道地药材品牌,实现我省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和品牌效应,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体现道地药材的优势,即其优良的产品质量和医用价值,打造江西省道地药材品牌,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来推动地方经济的增长。

[1]宋晓亭.论道地药材之无形资产[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27(1): 25-29.

[2]梁飞,李健,张卫,张瑞贤.“道地药材”浅述[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9):1455-1457.

[3]熊英,邓可众,吴帆,董媛媛.江西道地药材枳壳的生产要素调查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9):2255-2257.

[4]丁智慧.江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优势及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07,35(1): 120-122.

[5]万仁甫,徐伟亚,王少军,欧阳辉,李玉娇,龚千峰,杨世林.道地药材发展策略探讨[J].中国药房,2007(9):641-643.

[6]李云飞,周洁,王友海,王昌付.宜昌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116-118.

[责任编辑:李书培]

此文为江西道地中药材生产、加工情况调查研究;江西道地药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以枳壳为例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金婧(1993—),女,黑龙江双鸭山人,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卫生经济。

付昕(1972—),男,山东济宁人,硕士,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为医药经济。

猜你喜欢
药农枳壳中药材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清江枳壳高产栽培技术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枳壳快速切割器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