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现代设计趋势下的乡土博物馆营造★

2016-11-25 01:58谭人殊
山西建筑 2016年28期
关键词:风貌民居化石

谭人殊 王 黎

(1.云南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2.天合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28)



·规划·建筑·

谈现代设计趋势下的乡土博物馆营造★

谭人殊1王 黎2

(1.云南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2.天合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28)

论述了乡土博物馆的文脉和意义,结合云南石屏县化石村的人文地理信息、建筑风貌及发展方向,介绍了化石村乡士博物馆的设计理念,并阐述了博物馆材质特点与空间设计方法,为后续的乡村营造活动提供了依据。

乡土博物馆,建筑风貌,设计理念,材质

1 乡土博物馆概述

1.1 乡土博物馆的文脉和意义

乡土博物馆的出现是城乡发展与演化的产物。初始状态的乡村陈列与展示多凭借着单纯的政治文化宣传在村公所或村委会等带有公共性质的场所依附着进行,展示内容以村域沿革相关的图片和一些信息公告为主。而相对古老的村落倘若萌发出一定的保护意识,则会将部分颇具价值的民俗用具和配饰收藏于宗祠甚至村庙,用于传统仪式的穿戴和纪念。但总体而言,这样的行为仍具有明显的“对内服务”特征,无论是成列内容或展示目的都聚焦于乡村自我的封闭状态,而对外部世界的关注和交流却很少提及。

建造技术的同质化与城市文明对于乡村的浸润是这个时代显著的社会特征,无论是因为文化传播还是经济诉求,许多颇具传统资源和历史遗迹的村落开始努力的寻求与外界的关联,而由设计师和本地文化所共同营造的“乡土博物馆”也因其兼备了“保护与发展”的意义而承担起乡村世界由内向外的媒介作用。

1.2 乡土博物馆的本土实践

我国乡土博物馆的营造蕴含着当代建筑师的乡愁,以传统材料和精神空间为核心,融入现代的建造理念与形制,呈现出一种“多元乡村复兴”的趋势。

“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落成于2010年,由建筑师华黎和他的TAO迹事务所主持兴建,这也是中国本土第一批较有代表性的新建村落博物馆。建筑坐落于云南腾冲的界头乡,占地仅百余平方米,其建造的目的源于将云南古老的手工造纸技艺对外传播,并期望以此为窗口来激活界头乡的村落旅游。造纸博物馆的平面格局是向腾冲本土原生聚落的某种致敬:民居浓缩为房间,寨心演化成内院天井,自由散漫的景观和空间错落更体现出村落的自然性和有机性。“展示”是博物馆的核心功能,但附带的“茶室”和“客房”又意味着“接待”与“留宿”,因此增添了建筑职能的多元性。木构屋架和作为饰面的原浆纸板强烈的反映了设计师对于本土材质的表达,而简洁明快的矩形线条和玻璃开窗却又肯定的勾勒出建筑外形的现代特征。

而2014年的“蒲麦地青年驿站”则将这种乡村对外交流的方式升华得更富有外源性。具有境外学术背景的青年建筑师李道德将民居改造与二次创作相结合,在四川省泸定县的牛背山秘境中营造了一所集留宿、图书成列和影像展播为一体的“馆藏+客栈”综合体。建筑的原型为四川传统民居,而改造和创作的重点则在于入口处的流线形瓦作拱棚。这一运用当代参数化设计语言和本土材料相叠加所构筑的特异建筑形式为蒲麦地村引入了大量的外界关注。

“太阳公社”是另一种将动态展示与乡村养殖混搭后所呈现出的状态,它的面世模糊了“博物”的固有边界,也模糊了建筑与场所的边界。2015年,中央学术学院的教授陈浩如先生受邀在杭州近郊的乡村设计并建造了“太阳公社”,原本以生态养殖为目的的圈棚在建筑师的介入下却逐步演化出旅游和观光的特性,而居住于此的家畜和动物也因此被赋予了“活态展示”的意义(见图1~图3)。

2 石屏化石村调研信息分析

2.1 化石村的人文地理信息和特色风貌

化石村原名老旭甸,位于石屏县牛街镇西侧,其国土面积3.77 km2,耕地面积约540亩,海拔近1 400 m,平均气温21 ℃,年降水量800 mm,属于典型的半湿润丘陵地域。深处山区腹地的化石村以彝族居民为主,67户共计300余人。村内业态多为烤烟和玉米种植,农耕特色明显,且无外界工商业因素的干预,生活来源相对单一。

村落最显著的地质特色来源于“化石”,其所在山体蕴含着储量庞大的石炭纪化石群,距今约2.8亿年。旧时的居民挖山取石,以石砌筑,因而在房屋和石墙之上留下了诸多海珊瑚和叶脉化石的遗迹,化石村也因此而得名。

2.2 化石村的村落格局与建筑风貌

化石村建筑群保留了传统的山地土掌形制,聚合而密集。村落空间形态与格局依旧保持着原生特征。但由于近年来部分民居的修缮在自我意愿下采取了现代化的水泥、砖砌和石棉瓦等便捷材料,因此根据调研数据的结果统计,当下整个村落的建筑风貌仍在社会发展的宏观影响下产生了一定的改观。

根据调研信息的采集和数据整理,并参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条例》中构筑物的分类方法,现将村域内的民居分为“传统”“与传统风貌协调”“与传统风貌异化”和“与传统风貌冲突”等四类。

“传统”民居主要指1960年以前建造的原生土基房屋,其完整保存至今的约占全村建筑的78%;“与传统风貌相协调”的民居指的是以土基和木构为核心的主体保存基本完整,但是局部已被现代材料予以翻新改造,这样的房屋约占全村建筑的1.4%;“与传统风貌异化”的民居意味着建筑的构造选型已经完全采用了当代的砖混或框架结构,但外观风貌上却还遵循着传统的土掌院落和低矮体量,全村中约有2.6%的房屋是这样的状况;而“与传统风貌冲突”的民居主要集中在村口,约占全村建筑18%的比例,这些完全以现代建造方式所营造出的民居早已背离了传统的束缚,它们更多的表达出一种对“城市化生活”的向往。

2.3 化石村的保护与发展诉求

化石村拥有独特的人文地理资源,曾经农耕且闭塞,但如今却又不可避免的在信息时代将迎来外界的关注。于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原生居民、地方政府以及外界的文化与经济力量都开始蠢蠢欲动:无论是民生环境的改善,地域性文化的推广亦或是触发乡村经济的提升,各种看似矛盾却又辩证统一的诉求最终将以一种共融的方式在化石村得以呈现。而一座集对外展示与村民共享为一体的乡土公共博物馆则成为了这一系列举动的萌芽与试点。

3 石屏化石村乡土博物馆设计解析

3.1 总体的设计理念

对于化石村乡土博物馆的设计将从本地传统民居中抽象出其空间构成和变化的实质,并与地形相融合。而村落中原有的各种乡土元素与化石遗迹也将被提炼而作为建筑设计的参考元素予以呈现。将传统村落的信息汲取,但又以现代设计的语言加以重构,最终确定了设计初期的概念方向。

3.2 博物馆空间解析

博物馆的原始构想来源于传统山地土掌房聚落,在保留了高低起落的平屋顶晒台和厚重土基墙的既视感之后,依附于地形态势,分解、变形、重组,最终演化出一种吻合本土肌理脉络的自由空间形态。

由于化石村当地传统土掌房屋顶相互连通,从而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村落空中流线,若能将这一体验融入到博物馆的设计中则会成就出乡土建筑文化的一大亮点。

建筑一共分为四个区:接待、展厅、储存和公共卫生间。传统的营造方法:磊石为基,土坯和化石块砌墙,墙体上再搭木梁,梁上纵横满铺窄板与竹条,最后以土灰和砂浆搅拌成粘性流质抹平

屋顶,待水分蒸发凝固之后,完成上人屋顶的营造。虽然在建筑标高上仅为1层,但随着山地趋势的高差起伏,整个博物馆片区亦上下联动,极富层次感。屋顶的游览观光路线始终对外开放,且博物馆的卫生间也作为村域内的公共设施与本地居民共享。博物馆的空间营造既满足了观光人群的乡土体验,又为本村的原住民提供了新的休憩与文娱场所,使得作为民俗展示的建筑本身更加活态与共融。

3.3 乡土材质的细节表达

“化石”作为当地的特色资源被用于博物馆建筑的墙体与景观砌筑,当观光者无意间在游走的路径中偶遇到这些远古珊瑚与叶脉遗迹时,探索的体验感油然而生;“毛石”是化石村常见的建筑材料,将其严谨的砌筑成墙基与台阶,并以几何感呈现,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就此融合;“木”同样在立面装饰中扮演着主导角色:廊架、挑台、栏杆、窗框……紧密的竖向线条折射出光影的虚实变换,细腻而精致(见图4)。

4 结语

乡村复兴意味着社会多元视野再次聚焦于这片广袤的土地。对于云南的传统聚落,这种关注充满了激情但同时也需要建筑师以严谨而理性的目光来审视和权衡。情怀、乡愁、经济、政治、民愿……各种背景元素的共融将使得设计创作本身变得更为活态且真实,而这也是时代所赋予我们的命题。

[1] 维基·理查森.新乡土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 王 冬.族群、社群与乡村聚落营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3] 周建明.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4] 何小欣.当代博物馆的复合化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Discussion on local-history museum creation under modern design trend★

Tan Renshu1Wang Li2

(1.YunnanCollegeofArts,Kunming650500,China;2.TianheBuildingDesignCo.,Ltd,Kunming650228,China)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ntext and meaning of local-history museum, introduces local-history museum design concept of Huashi village by combining with cultural geography information,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Huashi village in Shiping county of Yunnan province, and describes the museum material quality features and its spatial design methods, which has provided some guidance for continuous rural activity creation.

local-history museum, architectural style, design concept, material quality

1009-6825(2016)28-0001-02

2016-07-20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课题(课题编号:2014Y345)

谭人殊(1982- ),男,讲师

TU242.5

A

猜你喜欢
风貌民居化石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包裹的一切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库车城市风貌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