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理论宣讲的“味”与“位”

2016-11-26 11:04孙卉樱
决策与信息 2016年32期
关键词:理论基层

孙卉樱

中共南京市六合区委党校 江苏南京 211500

基层理论宣讲的“味”与“位”

孙卉樱

中共南京市六合区委党校 江苏南京 211500

党的理论每前进一步,传播就要跟进一步。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越来越丰富,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对理论宣讲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理论宣讲工作面临的挑战却越来越严峻。如何把党的理论普及到广大党员和群众中去,使理论和基层“面对面”,并且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行动指针,这是每一个基层理论宣讲者的首要任务。本文笔者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深刻感悟,认为只有立足岗位,时刻就位,保持品位,才能真正把理论宣讲讲出“党味”、“意味”、“鲜味”和“趣味”。

基层;理论宣讲

古语有云:“欲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都必须要有自己的主流声音才能稳民心,聚民力。当前,我党党员队伍的成分、文化素质、知识结构等较之以往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伴随着经济社会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有些人在理想信念上出现了一些问题,“精神上缺了钙,患上了‘软骨病’”。作为一名基层理论宣讲者,应深刻体会身上的重担,想方设法让广大党员群众及时理解、接受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听声听出响,听课听出“味儿”。

一是“党味”,这是开展理论宣讲的根本出发点。在党言党,在党信党,在党为党,任何时候理论宣讲都要坚持“党”字为先。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进一步的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日渐深入人心。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各种主流的、非主流的思想并存,先进的和落后的观念交织,正面声音时不时受到攻击和破坏。甚至有些授业者以“学术研究”、“讲坛自由”为名,为迎合大众的猎奇心态,在课堂上片面引用西方经典,故意歪曲客观事实;或者随口臆造过去和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政坛故事和生活小事,直意曲解误导听众;对热点难点问题蓄意炒作,对多元文化现象盲目追崇,在党员和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损坏了党的形象。对此,理论宣传工作者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定力,坚决杜绝哗众取众、以讹传讹的做法,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能够准确把握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任务,精确领会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时正确地开展思想引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动员群众,保持党的理论工作的鲜明本色,最大限度地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

二是“意味”,这是开展理论宣讲的基本立足点。基层理论宣讲的重点应该是 “解读”,是要把党的思想理论和重大安排部署的“合理性”搞清楚,并找出与基层实践的对应点。换句话说,基层理论宣讲应是把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实践,转化为人们实际行动的桥梁,是让党的理论最快速最广泛与普通党员、人民群众见面的基本途径。因此,基层理论宣讲的基本要求是要准确科学的解读,然后才是更深层次开展艺术性的提升。这就需要理论宣讲者能够逐字逐句阅读政策原件,弄清吃透政策产生的背景、意图和希冀达到的目的,先让自己搞明白弄清楚,然后再清晰明确地罗列出讲课大纲,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铢累寸积、娓娓道来,慢慢让听课者了解你的讲课意图,接受你的授课逻辑,最终理解并支持你的理论观点。

三是要有“鲜味”,这是增强理论宣讲吸引力的助力。党的理论每前进一步,传播就要跟进一步。因此,基层理论宣讲内容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即在保证“规定动作到位”的前提下、积极努力地创新“自选动作”。要开动脑筋想一想听众到底想要听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好备课的角度,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最终确立最佳宣讲方案。要善于在生活中寻找案例,多摄取生动鲜活的第一素材,争取把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发生在当下的故事、大家都感兴趣的故事、最能说明问题的故事、最能引发思考的故事,找准切入点,以小见大,穿插引入到宣讲过程中,从而激发大家的兴趣,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是要有“趣味”,这是提升理论宣讲实效性的法宝。基层理论宣讲要想让人入耳入心,还要做好“翻译”的工作,使用“语言艺术”把枯燥的理论讲得生动活泼、形象直观、深入浅出,让人折服。可以运用听众爱听的语言,讲实话、讲短话,甚至是带着泥土味儿的“草根”话、拉呱式的“大白话”,把复杂的道理讲简单,把简单的事情说深刻。可以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辅助教学,利用网络、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丰富授课形式, 制作PPT宣讲稿,把文字符号转化成为图片信息,让受众在读图中体验独特魅力,记忆更持久,在边听讲,边“围观”看“热闹”时,不知不觉地接受宣讲的理论。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基层理论宣讲者要想把课讲得“有滋有味”,让听众听得也“津津有味”,需要付出的是不间断的耐心、细心、恒心和诚心。通过长年累月的不断积累,才能在每一次宣讲中都做到游刃有余。

要不断夯实基础,时刻“就位”。理论宣讲不是发通知、下文件,也不是说相声、演小品,它是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统一人的思想认识的一门科学。既然是科学,就一定蕴含着思考的力量,需要平时长期的积累,因此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日常工作。一要多读书,读好书。书籍本身是以一定的逻辑要求编辑的,读书的过程就是自己逻辑能力增强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看、读,了解他人的语言表达形式,培养自己的语感能力、逻辑能力和理论感悟能力,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积累的越完备,能量就会越充足,对关键理论点的把握能力就会越强。二要注重宣讲素材的积累。宣讲内容是否丰富,宣讲案例是否生动,宣讲效果是否有吸引力,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是否拥有丰富的宣讲素材。因此,基层理论宣讲者要善于做有心人,依托发达的网络平台,收集海量的新闻信息,数字要权威,事件要典型,现象要普遍,以免“临时抱佛脚”自乱阵脚。三要多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理论宣讲最忌理论与实际相互脱节,特别是青年老师,由于经验少,阅历少,讲课往往会偏重理论,缺少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产生“空对空”、“两张皮”等现象。只有贴近生活、贴近基层,贴近现实,蹲到最基层,站到最深处,才能真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要找准学习榜样,提升“品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基层理论宣讲者不但要注重自学,更要善于把握各种机会,向优秀的老师学习。一是精品讲座不可错过。现在各地对理论宣传都非常重视,经常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教授赴基层开设讲座,基层理论宣讲者应该善于收集各类培训信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现场听,当场学,掌握最新、最前沿的理论知识,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二是培训机会不能放过。对基层理论宣讲者来说,师资培训更加具有针对性。有丰富授课经验的专家学者分享备课心得、授课技巧、教学方法等,还可以互动交流,答疑解惑,这是促进基层理论宣讲者快速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三是网络课程反复聆听。现在,网络平台上有很多优质的课程资源提供分享,这些课程可以被随时听、反复听,不受时间、地点的影响,因此,基层理论宣讲者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来进行学习,及时查漏补缺,从授课内容到教学方式可反复回味与借鉴。

要把握宣讲机会,坚守“岗位”。作为一名基层理论宣讲者,必须要有一颗积极主动、追求完美的责任心,除了认真准备好课程,还应该珍惜每一次外出宣讲的机会,多讲课多练习。课前准备好教案和讲稿,反复锤炼教学语言,逐字逐句地推敲并记录下来,最后将定好的讲稿熟记于心。在课堂中,要自然发挥,边讲边观察,及时发现讲稿的逻辑漏洞、语言表达方式的不足和受众的兴趣点。结束后要及时收集学员听课反馈信息,进行总结和反思批判,有针对性的修改,以运用于下一次的授课中,便于提高和进步。另外,宣讲者的自信心和对课堂的把控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反复练习,反复锤炼的结果,只有通过多次经验累积,才能在宣讲过程中正面传达出宣讲者的自信,使得课程内容更具有信服力,通过对课程节奏的掌握,让听众沉醉于讲课之中,产生共鸣。

孙卉樱(1983-)女,江苏南京人,讲师,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建设。

猜你喜欢
理论基层
理论学习中心组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基层在线
“基层减负年”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基层减负并非无度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