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乖的孩子,我不要

2016-11-26 13:06亦诺
莫愁 2016年33期
关键词:乐平郑渊洁小家伙

☺亦诺

太乖的孩子,我不要

☺亦诺

暑假期间,我让儿子乐平跟着大姐一家去旅游。旅游归来,大姐一进家门,便忍不住对我儿子一通猛夸:“你家孩子太让人省心了。一路上,处处以他哥子豪为标准,他哥说去哪儿,他就跟到哪儿;他哥吃什么,他就吃什么;就连朋友给他们零食,问他选哪样,他也和他哥选一模一样的。朋友们开玩笑说,以后不必再征求乐平的意见,直接问子豪就好了,反正他哥说啥就是啥。”我正在为儿子的懂事高兴之际,一旁当老师的母亲却皱起了眉头:“你这是夸乐平吗?孩子这样,你们觉得很好吗?”

我和姐姐当即就愣住了。“嗯,是有点不对劲儿!”姐姐仿佛突然想到了什么,继续说:“我知道乐平最不喜欢吃面条,可在快餐店,子豪点了面条后问他想吃什么,他却也点了一模一样的。当时我还想,莫非这孩子换口味了?”

“孩子的问题,其实反应的就是家长的问题!”母亲沉着脸,毫不客气地教训我:“你从小强势,凡事都得听你的,现在倒好,表面看来是调教出一个听话的乖孩子,可你想想,这样乖得连吃饭都做不了主的孩子,以后怎么可能长成顶天立地的男人?”听了母亲的话,一向强势的我羞愧地低下了头。

母亲说得没错。在大家眼中,儿子性格很温和,从不顶嘴,经常我和他爸爸说什么就是什么;在学校里,儿子更是以老师和班干部为中心,让怎么干就怎么干。不少孩子因为调皮被“请家长”,我却从未受到“特别邀请”,以前我一直为此自豪,可今天,我却万般难受。

突然想起以前看到的一篇关于童话大王郑渊洁的文章,郑渊洁说他从来没有对自己的孩子高声说过一句话,也从来没有说过“你要听话”,在他看来,把孩子往“听话”方向培养那不是培养奴才吗?

心情低落地回到家,与爱人一起反思:作为父母,我们总想让孩子少走弯路,对孩子管得太多太细;孩子提一点想法,常常被我们否定,渐渐地,儿子不再表达自己的意见,成了事事听话的乖小孩。我和爱人决定,相互监督,改变孩子,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晚上,写完作业,儿子坐在沙发上数手指头,眼神不时瞄着姨妈送的乐高玩具。往常写完学校作业,我一般让他再做点课外练习,但今天我想改变:“儿子,你是不是想玩乐高了?”小家伙一愣,抬起憨憨的脑袋盯着我的脸看了老半天,最后吐出几个字:“算了,我还是看书吧。”我心里一阵难过,尽量心平气和地告诉儿子:“写完学校作业后,你可以看书,也可以玩玩具。如果你能安排好自己的事情,妈妈也支持你玩。”儿子高兴地拿出了玩具。

第二天上补习班,儿子和往常一样等着我给他搭配衣服,我故意推说没时间,让他自己看着穿。小家伙显然没经验,左挑挑右选选,最后穿着一条卡其色水洗牛仔裤和一件米黄色的T恤站在我面前:“妈,这样搭配别扭吗?”看这一身打扮,我心想:怎么连基本的审美观都没有啊?看到爱人悄悄示意我,我一下醒悟过来,微笑着说:“挺好的,很有个性!”因为这个小鼓励,那天上学路上,儿子竟然一改往日走路塌肩弓背的样子,一路昂首挺胸直到目的地。那一刻,我突然感觉,刚刚眼中不伦不类的搭配,让小小年纪的他竟然异常迷人。

有了这两次体验,小家伙很快就适应了自己做主的生活,脸上的自信多了,动手的能力也强了。在家里,不仅尝试动手布置书房,有点漫画基础的他还在学校里毛遂自荐当起了黑板报小组长。

心理学家说,反抗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看到儿子的变化,我心里很宽慰,幸亏还来得及。

编辑刘建淑314606305@qq.com

猜你喜欢
乐平郑渊洁小家伙
郑渊洁抄《红楼梦》
郑渊洁兑现诺言
住在北极的小家伙们等
迎春佳作
乐平的眼镜
当然是你掏钱
最小二乘法教学研究
最小二乘法教学研究
离开大红门
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