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荆州驻防八旗志》看清代满汉民族关系

2016-11-26 14:24
长江丛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八旗荆州满族

闫 丽



从《荆州驻防八旗志》看清代满汉民族关系

闫丽

清代自满族入侵建朝以来,满汉关系成了当时民族关系的重要焦点,其中包括驻防八旗的民族关系问题。本文通过对荆州驻防八旗的分析,可以看出驻防八旗与当地人民的关系,既有矛盾冲突也有友好相处。

《荆州驻防八旗志》 清代 满汉民族关系

荆州驻防八旗志始设于康熙二十二年,是满汉在融合基础上的地域分区。康熙年间清政府鉴于荆州在军事战略上的重要位置,在荆州设立驻防八旗。驻防八旗在荆州府城内,从南纪门东到远安门西筑长垣,作为界城。界城以东为“满城”或“新城”,驻防将军以下各官及旗兵居住,原有居民迁到界城以西。据《荆州驻防八旗志》载:“雍正五年淋雨,界城圮。……道光间凡四修城垣,以修界城。”[1]84清政府为了维护驻防八旗,对界城进行多次修筑。同时规定大城及界城各门皆有旗营官兵看守。

清朝以少数民族的身份统治国家,规定旗民分治。吸收元朝短暂及灭亡的经验,出于高度的民族警觉性,清朝统治者把旗人与人民分开,强调“国语骑射”国策,禁止专染汉习。《荆州驻防八旗志》记载:“道光十八年五月二十五日,上谕:各省额设驻防相沿已久,立意深远,自应以骑射、清语为重……学习清语是其本业。”[1]73又记:“乾隆二十五年六月,上谕:八旗满洲、蒙古皆各有姓氏,乃历年既久,多有弃置本姓,沿汉习者……姓氏者乃满洲之根本所关,甚为紧要。”[1]30这些都旨在说明当时清朝统治者欲维护满洲原有文化传统,强调满人对汉人的管理,规定旗人加强清语骑射训练。

八旗以“统治者”身份驻防各地,招致满汉民众间矛盾严剧。有交往就会有矛盾,尤其在满族建朝伊始之际,反满情绪严重。清代文献中记载:荆州“旗兵益无忌惮,聚集营中无赖,私立英雄会”,“与汉城内外民人寻衅滋事,……良民忍气吞声,无不畏避。”“小民负屈难伸。地方官明知,亦无可如何也”。[2]125说明了清末随着八旗驻扎,荆州驻防旗兵对当地汉人的欺压与汉人迫于强权的忍气吞声。而针对此种现象的解决方式。在《清史稿·裕泰传》中载:“荆州驻防每出营滋事,奏请饬地方官拘拿,报将军秉公严惩。”[3]此处记载了对驻防旗兵滋事的善后处理办法之一,但一句“每出营滋事”,却又透露出此类事件似乎并非是偶发之事。如此可以看出当时满汉人民间的严重矛盾。

随着清军入关,整个满族贵族和平民几乎皆从关外迁到北京并在各省驻扎。如此便加强了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了满汉的关系。介于汉族人口多于满族,同时,经济、文化水平也高于满族,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自身统治,就要向汉族学习。在长期的学习中,满汉间从矛盾走向融合。

清军入关前主张向汉族学习,为满汉关系的融合奠定基础。据史书记载努尔哈赤时期,他七次入觐明朝,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他崇尚儒学,精通兵法并写成兵书颁布。在起兵之初,特地聘用汉人龚正陆起草文书。后皇太极继位,仿明朝的政治体制,设立六部。同时设理藩院等机构,加强君主集权制。提倡学习汉族思想文化,专门设立文馆,命令文臣达海等人大量翻译汉字书籍。

入关后满族最高统治者也注重学习汉族文化。他们皆精通满汉等多种语言,极力争取汉族中的士绅官僚阶层,主张学习汉文化。同时也对汉族进行一定的辅助,据史料载:“乾隆五十三年,江水泛涨,冲决万城、大港口、御路口一带堤坝二十一处,长四百余丈……奉旨发帑银二百万两,解荆赈恤……”[1]97足见随着荆州八旗的长期驻扎,满汉之间的相互融合。

满汉之间在教育上加大民族交流,相互学习。据史料记载:“乾隆四十五年,……,在各族添设满、汉官、义学各一所。同治年间设于官文恭公祠,光绪六年移设于辅文书院。”[1]106清政府主张八旗子弟学习汉文、儒学。以加强对汉人的统治和管理。同时,这种对先进汉文化的追求也进一步加强了满汉交流、促进满汉民族的融合。

思想文化及习俗上的相互学习也促进了满汉的融合。康熙十年,因满洲官员“既谙汉语”而撤销了中央各部及各省军衙门的“启心郎”,即满语通事。后满汉之间交往皆用汉语。在骑射方面,至乾隆年间,“所射非不致耙,即擦地而去,甚至有任意放箭,几至伤人者”,已无实际意义。在服饰方面,满汉相互学习,旗女多按汉人之制,改一耳三钳为一钳;改天足为缠足。同时满族的旗袍也为全国妇女所接受。在婚嫁习俗方面,满族学习汉族写家谱,改变之前弟妻寡嫂乱伦的婚俗,使同族同宗相通不再出现。满汉之间的相互学习也表现在诸多方面。

总之,清军入关后为了加强自身统治,建立驻防八旗制度,驻防八旗兵与当地人民发生矛盾,在矛盾中交流,相互影响。然而为加强统治,清政府向汉族学习,促进了满汉民族间的大融合。而这种矛盾中的交流,阻碍中的融合也可作为中国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发展的主线及需要。

[1](清)希元,祥亨等.荆州驻防八旗志[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05).

[2](韩)任桂淳著.清朝八旗驻防兴衰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03).

[3]赵尔巽等撰.清史稿第38册卷63-卷391(传)[M].北京市:中华书局,1977(2003重印).卷380.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闫丽(1994-),女,甘肃兰州人,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专业。

猜你喜欢
八旗荆州满族
什么是八旗?八旗盔甲是作战时穿的盔甲吗?
浅谈呼和浩特市满族文化
中国荆州·首届中华诗人节合影
崛起的荆州诗歌
小中见大尺水兴波(外一篇)——李白《秋下荆州》
清代八旗世家子弟的选官与家族任官问题初探
清初达斡尔族编入八旗起始时间初探
满族风俗图谱(民间信仰)
清朝军服背后的“兵”和“勇”
“尼山学”的出现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