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热点事件传播看“公民记者”对新闻伦理的影响

2016-11-26 14:24许晓丽
长江丛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热点伦理公民

许晓丽



从热点事件传播看“公民记者”对新闻伦理的影响

许晓丽

随着自媒体的迅猛发展,“公民记者”成为热点事件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一方面为热点事件贴上标签,另一方面作为新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其更容易挖掘出热点事件的新内容,并且再次成为媒体报道的内容。本文将以动态的眼光研究公民记者的热点事件传播的整个过程中对新闻伦理的影响,并将其还原到事件本身中去。

热点事件 公民记者 新闻伦理

一、自媒体时代“公民记者”的角色扮演

在自媒体时代中,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信息的传播者,甚至制造者,“公民记者”由此出现,在许多热点事件的传播中,公民记者取代专业记者,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在热点事件发生之后,公民记者会充分利用当下的媒体环境发出自己的声音,一旦自身观点收到一定程度的支持,第一个发声者便会充当“意见领袖”,带领一群“乌合之众”在该意见场中愈演愈烈。在这种群体行为中,公民记者拥有极大的自主权与较大的社会影响力,社会舆论发展迅猛,同时更加刺激了公民记者不断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公民记者给传统的新闻职业伦理带来的挑战和冲击

(一)新的传播方式所带来的一般性伦理问题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受众参与热点事件传播的门槛之低,有关新闻伦理的问题更加突出。科技的发展使得信息的来源与获取变得更加容易,也便利了受众参与到新闻传播中。但是,新闻伦理问题却也愈加突出,当下新闻伦理问题主要包含新闻的真实性问题、新闻价值认识的偏差及隐私权危机与自律意识的缺乏。

(二)新闻的真实性问题

新媒体的发展带来的最大变革就是新闻自由的突破,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拥有了自主生产、发布内容的权利,受众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及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发送任意信息至自媒体,打破了媒体从业者对于报道权、传播权的垄断。[1]与此同时,信息爆炸也将带来虚假信息的泛滥成灾,网络自身的净化能力有限,未经核实确定就受到网民疯狂转发的消息是新闻真实性的一大严峻考验。

2016年5月5日,新安晚报头版报道了一则《我的右肾去那儿了》的新闻,内容如下:“宿州男子在徐州手术后右肾失踪,当事医生:肾瞬间萎缩了·”引发舆论巨大争议,“肾丢失”随即成为热词。在新安晚报发出该篇文章之后,立即得到众多网友的转载,在对该事件没有全面清晰的了解时,网友纷纷指责当地医院泯灭人性,人人都站在道德制高点对患者抱以同情,网络舆论来势汹汹。其中,有为名为“白衣猫山”的网友称自己是名医生,新安晚报的这篇报道显示出许多专业知识上的错误与缺乏,患者的肾可能只是萎缩了而不是离奇失踪,但是这个言论很快就被“乌合之众”的强大力量压倒。在事件得到澄清之后,公民记者又再次发声,集体讨伐新安晚报的不良做法。试想,若新安晚报在首次发表报道时,公民记者就能理智地做出回应而不是盲目跟风,想必不会造成如此恶劣的后果。

(三)新闻价值认识的偏差

由于大部分“公民记者”的新闻专业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所以其在热点事件传播中往往容易表现出较强的功利传播主义或较愚昧的认知方式。因此有一种违背新闻伦理的现象出现——各类媒体将舆论事件不断炒作使其发展成为网络热点事件,缺乏专业素养的“公民记者”: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未对热点事件进行深入判断就纷纷发声,将该事件再次推向高潮。更甚,部分媒体为博得“眼球效应”,加入“标题党”行列,放弃了传统的新闻价值判断标准,而为一味符合网民的低级媒介组织,而这种“标题党”新闻往往会受到许多无知公民记者的疯狂追捧。

(四)隐私权危机与自律意识的缺乏

新媒体的发展有利也有弊,媒体技术的发展固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是也对我们的隐私造成巨大威胁,例如在社交网站上提交的个人信息就为个人隐私的泄露埋下伦理伏笔。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核心就是新闻从业人员对于自身言论的把控和负责意识,切忌为了短暂的眼前效益放弃传统可贵的法律意识。

三、新闻伦理对公民记者提出的要求

当今,我们必须认识到热点事件传播过程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不可控性,用动态的眼光去看待并理智分析网络热点事件的传播,在每一环节上加以把控。这一方面对新闻专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法律精神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对热点事件传播中起至关重要的“公民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某些伦理规范仍处于原则和禁忌粗浅的层面,许多甚至只停留在对新闻专业从业人员的要求上,而忽略了自媒体发展带来的庞大数量的“公民记者”,他们在热点事件的传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重要,稍处理不当,则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所以新闻伦理规法应涉及到用户人群的方方面面。[2]

作为信息生产者与传播者的受众,人们在接触各式各样的社会事件时,往往容易形成“自我服务偏见”,即认为自身的智力与道德是超群的,一旦人们将这种心理付诸行动,社会热点事件的传播将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因此,“公民记者”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培养自身的新闻专业意识,加强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在社会事件发生之后,切忌盲目跟风,应持有自身的判断与理解,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去看待每一个事件,助推社会热点事件朝着有益的方向发展。

[1]童兵.新媒体时代舆论表达和舆论引导的新格局[J].新闻爱好者,2014(7).

[2]郭镇之.公民参与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与媒介伦理:中国的问题[J].国际新闻界,2014(6):52.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热点伦理公民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死亡伦理思考
热点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结合热点做演讲
华语科幻电影中的“伦理性”想象
十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