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塑造路径探析
——基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视角

2016-11-26 21:07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

丁 郁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塑造路径探析
——基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视角

丁 郁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新生力量,其科学素养对于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意义重大,因此基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视角研究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塑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寻求其科学精神塑造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科学精神;全面发展

基于现有的文献分析,当前对科学精神的研究是一个相对较热的话题。将科学精神聚焦在大学生层面的研究相对较多,但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来阐释科学精神相对薄弱,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视角进行切入,分析了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塑造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大学生科学精神塑造的路径选择。

1 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现状分析

当前大学生科学精神面临着重大缺失等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层面:

1.1 对于科学精神的质疑和探索意识不强

探索和怀疑意识是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而当前大学生对待科学精神的思辨意识较为缺乏,主要体现为过分坚信真理的客观性,缺少科学质疑精神。尤其是大一的新生,由于受高中应试教育和灌输式教育方式的影响,思辨精神的培养转变需要时间和方法,所以在课堂中呈现出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主动的思考较少,对课堂所学以及老师的讲授很少会产生质疑的观点,在知识的学习上也不会进行主动的思考和怀疑,导致了科学精神的严重不足。

1.2 对于科学精神的理解和态度有待转变

当前大学生学习科学精神的热情有待提升,对待科学精神的态度有待转变。当代大学生对于科学是具有崇拜心理的,但反观当前大学生对于科学精神的态度,对于科学的崇尚只能表明他们的信仰,但不代表真正热爱科学。大学时期是大学生最需要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关键时期,但当前大学生经常去图书馆的人很少,并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知识和信息日益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但据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关注点主要表现为:检索的主要信息大部分都是名人趣事、体育娱乐等休闲类等相关信息,但对学校所提供的中外学术期刊、网络课堂等网络学术资源的使用较少,因此当代大学生对科学精神的态度有待转变,对科学学术知识的热情亟待升温。

2 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2.1 主观层面原因

影响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塑造的主观层面原因是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不扎实,这也是影响大学生科学精神缺失的首要原因,对所学专业知识基础不牢,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严重导致了科学精神的缺乏,同时大学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大学生的学习状态也较为散漫,这种状态急需调整。

2.2 客观层面原因

影响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缺失的客观原因,一方面是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这一模式忽视了对大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进而导致其科学实践能力的下降,从而影响了大学生对科学精神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社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科学精神的缺乏,受科学功利主义的影响,导致了大学生产生了畸形的科学意识,把科研当成是取得荣誉甚至是取得物质基础的重要渠道,形成了跟科学精神背道而驰的内在心理,最终导致了大学生科学精神的缺失。

3 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塑造的路径选择

3.1 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引领科学精神塑造的发展方向

引导当代大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弘扬正确的世界观,这是从根本上使其产生科学意识的方式。弘扬正确的世界观有助于矫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及科学精神的塑造,这就要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立足点,在综合素质的各个层面形成科学的新思想,注重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精神的态度,更要培养大学生对于科学精神的实践意识,运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来揭露各种伪科学事件,这也是当下大学生所肩负的重要责任所在,同时注重营造高校科学氛围,创造传播科学的良好条件,是提高大学生们科学精神的有效途径。

3.2 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容基础,深化科学精神塑造的具体内涵

深化对科学精神具体内涵的理解与阐释,构建科学精神塑造的完整体系,是从深层次提升大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方面。因此,在高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各个方面的培养,将综合成绩作为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标准;建立科研奖励制度,激发和挖掘大学生的内在潜力以及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科学素养;同时加强科普知识讲座的开设,传播科学精神内涵,通过这种形式直观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理解科学精神对于国家建设的指导作用,同时大学生自身应该利用好网络资源这一有利的平台,自觉汲取科学文化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3.3 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践行科学精神塑造的现实要求

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导向,用实际行动践行科学精神的现实要求,这就要求加强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中科技课程相对滞后的状态,以此来引导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是构建学生科学精神的首要条件,也可以聘请专家学者开展讲座或学术交流,对学生们进行深层次的培养,让本校教师与专家学者多做一些交流,产生大量的交流心得,探讨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为学生们服务,同时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开设社会实践课堂,引导大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1] 秦元海.论科学精神——兼析我国科学精神的缺失与培养[D].上海:复旦大学,2006.

[2] 马来平.试论科学精神的核心与内容[J].文史哲,2010(04).

[3] 蒋凯.涵养科学精神——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省思[J].北京大学学报,2004(01).

丁郁(1992-),女,汉族,河南省永城市人,硕士研究生,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C645

A

1672-5832(2016)06-0071-01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