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规范教学,塑造良好职业形象

2016-11-26 21:48吴闽黎
唐山文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礼仪规范院校

吴闽黎



礼仪规范教学,塑造良好职业形象

吴闽黎

礼仪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具体体现,礼仪规范教学借助情境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不断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素有“礼仪之邦”美称,以礼为尚。春秋战国时期学界百家争鸣,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礼仪进行了梳理和规范,形成了当时礼仪的ISO9000。孟子曰:“恭敬之心,礼也。”他把礼仪看作是人类内心善性的起源。但是传统礼仪可以说是1/3有用,1/3没用,1/3还有副作用。自“五四”运动之后社会对传统礼仪进行了洗牌,不符合时代的被清理,如:跪拜礼等。符合时代的被流传及完善,并吸收国际通用的礼仪形式,逐步发展和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礼仪规范。所以礼仪不再是高大上的代表,礼仪是规范是标准。

一、规范礼仪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

俗话说:“三天可以造就一名暴发户,三十年也不一定能成为一名绅士。”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一夜暴富的神话比比皆是,但是要成为一名充满自信、风度翩翩的绅士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高贵的气质不是与生俱来的,是经过不断地训练才能形成的。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一艘陆地上的船,永远也不会漂泊到人生胜利的彼岸。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礼仪规范使人更客观地认识自我和把握自我,为社交活动增加成功的砝码。

2010年以来,421结构家庭的大学生开始进入大学校园,这群90后受到快餐文化的影响知识面丰富,但深度不够;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中倍受呵护,思想独立,强调个性,以叛逆为荣;看似内心强大,其实敏感脆弱。很多学生不注重内在提高和外在细节,与时代所需的具有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要求形成一定的反差。“德诚于内,礼形于外”,高职院校作为科教兴国的主体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孵化地,应该紧紧围绕时代的需求,通过规范的礼仪教育,不断完善学生在行为举止、谈吐着装等仪态方面的认知和实践,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二、高职院校礼仪规范教学的现状和面临的困难

由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式的特点,决定了院校主要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礼仪规范教学不能覆盖所有专业的学生,高职院校的礼仪规范课程主要开设在一些服务性较强的专业中,如:空乘专业、酒店管理、营销专业、旅游管理等,很多工科类的专业礼仪规范教学主要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这样使教学效果大大降低。

在师资队伍上,礼仪教师大多都是通过短期培训加上自学成才的。现代礼仪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因为学科的边缘化决定了礼仪教师的边缘化,礼仪教师得不到及时的系统的师资培训,总是在摸索中成长。同时礼仪规范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因为缺乏礼仪实训场地和教具,我们总是“教的太多,育的太少”,在苍白的教学方式面前学生有了礼仪规范教育的经历但是没有驾驭礼仪规范的能力。

三、礼仪规范教学应引入通识教育,塑造知书达礼现代高职生

四书五经中的《礼记》在当时已经成为了教科书,引导中华文化几千年。礼仪以一种形态存在本身就是人们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由内而外的两个面,主要是靠自觉性来维持的,短期的培训只能规范外在的行为,贯穿始终的言传身教才能引起思想的认同,从而形成自觉的践行。我们不能总是把礼仪规范教育停留在“金玉其外”的表层,有些学生来学礼仪是为了装腔做势,但其实礼仪是生活当中的一言一行,一动一作。大思想家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他已经将礼仪提高到与法律相提并论的高度。因此现代高职教育将礼仪规范课程引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培育和传播学生共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通过情境教学方式,把礼仪规范教学落实到实践当中

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卡耐基说过,人的成功取决于20%的才能和80%的人际关系。礼仪正是人际关系交往中不可缺少的纽带。但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热情的,有冷漠的;有能说会道的,也有“金口难开”的;有积极配合的,也有故意刁难的。我们就需要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遇到各种情况都可以沉着应对,娴熟的处理各种情况。把礼仪的认知与理论学习镶嵌到情境教学当中,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和领悟,把知识点转化为实际能力。比如:在学习仪态礼仪时,我会通过播放行走站立蹲的演示视频,让学生们初步了解标准动作,然后进行分组练习,在分组练习中再进行个别纠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基本掌握标准动作。在进行说服训练时,我设定了一个场景:推销自己家乡的特产。同学们都来自全国各地,家乡都有特别有名的土特产,我扮演一名挑剔的顾客,让不同的学生通过得体的语言和动作来对我进行土特产的推销,然后观摩的同学进行点评。通过学习过程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及时进行细节的纠正,达到人人参与,全员掌握的目的。同时礼仪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和风度修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人格魅力自然流露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好的学习情境,学生们就能成为真正的“乐之者”,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课程内容,又将课程内容融会贯通到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去演练,最终达到“做中玩,学中乐”的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由配角转化为主角,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五、将礼仪规范教学渗透到校企合作中,培养市场需求人才

对高职院校而言,大学生的培养最终目的是为就业服务,是为学生从学校到社会架一座互动的桥梁。学生不管是步入企事业单位还是自主创业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礼仪规范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要经过实际训练。高职院校一般都有一些长期合作的企业单位,常年为这些专业对口单位输送学生。礼仪老师可以与这些单位保持互动,了解用人单位的企业制度,提前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有哪些基本礼仪要求,根据企业要求,采取积极互益的合作方式,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礼仪规范训练。当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在岗位上进行真正的礼仪规范实践,逐步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礼仪规范基础。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可以明天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也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只在钱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就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范畴,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要处理如此量大面广的关系,我们只有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把自己培养成一名有修养、有品质、有风度、有气质,懂得爱己爱人的现代文明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杜琳琳.浅议高职院校礼仪课程引入通识教育[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3,11(1):32-33.

[2]唐宛.高职院校理工科专业开设礼仪课程的必要性及方法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1,13(3):137-140.

[3]赵旭.大学生求职的公关礼仪[J].硅谷,2009(20): 167.

[4]赵艳萍.试论情景训练在公关礼仪教学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2(6):214-215.

作者简介:吴闽黎(1981--),女,浙江杭州人,助理实验师,硕士,从事教育研究。

作者单位:(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311231)

猜你喜欢
礼仪规范院校
规范体检,老而弥坚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