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休闲文化观
——以《圣经》为中心

2016-11-26 21:48赵婷郭会芳
唐山文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道家思想圣经

赵婷 郭会芳



道家的休闲文化观
——以《圣经》为中心

赵婷郭会芳

摘要:以道家思想为切入点管窥《圣经》中的休闲文化,发现其中蕴含着少私寡欲、知足常乐的休闲智慧;宠辱不惊、淡定从容的休闲境界;尊道贵德、崇善尚美的休闲伦理;返璞归真、回归自我的休闲追求。

关键词:道家思想;休闲文化;《圣经》

道家思想是以“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等理念为理论核心的一种具有自然主义思想的哲学学派,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人物。道家思想中的这种休闲智慧深刻影响和启发了古人乃至当代人的生存智慧:休闲生存。休闲文化是一种文化基础、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文化精神力量。道家哲学是中国休闲文化中散发独特文化韵味的休闲思想之一。《圣经》作为基督教文化的经典巨作,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学、哲学、民俗等诸多方面,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休闲文化内涵和思想。本文试图以道家思想为索引,揭示《圣经》中蕴藏的休闲文化,并分别从休闲智慧、休闲境界、休闲伦理与休闲追求等方面对其中的休闲文化进行论述。

一、少私寡欲、知足常乐的休闲智慧

老子认为:“祸莫过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他告诫人们不知足、贪念是人生最大的祸端,懂得满足才是永远的富足。道家思想通过排除俗世内的私欲贪念,追求人类生命的价值意义和纯真的人类本性。同时也映射出其中所蕴含的休闲智慧:人只有做到少私、寡欲、知足,才能达到宁静淡泊的休闲境界。而道家这种休闲思想不仅仅存在于中国休闲文化当中,同时也体现在《圣经》这部经典著作中。自我约束与节制克欲是基督教的核心教义之一。《圣经》认为“节制”是“圣灵所结的果子”[1](《加拉太书》5:23)。告诫人们只有知节制,懂满足,抑私欲,才能领悟真道,摆脱愁苦,实现内心的宁静平和。《圣经》认为高尚道德的表现是节欲和禁欲,它要求人们“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因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都不是从父来的,乃是从世界来的。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惟独遵行神旨意的,是永远常存的”[2](《约翰一书》2:15)。告诫人们要想得到上帝的眷顾和爱怜,就必须控制情欲,保持一颗宁静平和的心。《圣经》中的这种节制、知足、禁欲思想与道家少私、寡欲、知足的休闲思想可谓异曲同工,都是为了让人们在俗世之内保持恬淡虚无、闲适洒脱的心境,从而达到崇高的休闲境界。所以《圣经》中体现的这种深厚的休闲文化底蕴可以归纳总结为少私寡欲、知足常乐的休闲智慧。

二、宠辱不惊、淡定从容的休闲境界

道家思想历来十分注重修心养性,在它看来,人心浮躁不安、极端偏激的根本原因在于不能正确看待人生的得与失,即或贪求太多或搁放不下。如果能正确认识得与失,人心便自然清静。以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的道教认为“一切唯心造,心生则欲生,心静则欲灭”,强调心静的重要性。首先人只有内心平静如水,才能达到不以得喜,不以失悲的境界,而后才能进一步达到宠辱不惊、淡定从容的至高境界。而这种境界也正是休闲所要达到的至高境界。同样,道家思想崇尚的从容淡定的休闲境界在《圣经》中也有所体现。《圣经》把基督教爱的伦理阐述为“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3](《哥林多前书》13:4-7)。《圣经》中所描述的这种爱是一种超越与升华,它包含了忍耐包容、不计得失、心平气和的心境,而这些要素也恰与道家休闲思想中的核心要素相契合。与道家思想一样,《圣经》是一部关涉人类终极存在的经典著作。其目的在于通过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到安宁[5]。心灵的净化和灵魂的安宁其实就是休闲文化中所提及的“心闲”,即道家思想中的“心静”。只有做到“心闲”,人才能真正不为世俗所动,才能坦然面对得失。从这方面来说,《圣经》中的“心闲”境界就可以概括为宠辱不惊、淡定从容的休闲境界[4]。

三、尊道贵德、崇善尚美的休闲伦理

道家哲学思想的中心是“道”,在道家休闲文化里,以求道为最高宗旨。“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道”的根本特性是自然无为,即对万物不去占有,不去主宰,而是遵循它们固有的生长规律,任其自由发展。所以道家思想认为“万物莫不遵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3](《老子》51章),即尊道贵德。“尊道”要求人们要领悟世界万物的自然本性、遵循事物固有的发展规律。而“贵德”是以“尊道”为出发点的,其核心思想就是循道所思、遵道而为,意思即是遵循万物的发展规律是一种美德。此外,道家思想中的“道”又是善的,而且是超越一切的。《大宗师》中的“善吾生”、“泽及万世而不为仁”(《庄子》6篇)说明“道”的美善,同时也体现出道家思想对美、善的追求。尊道贵德其实也是道家思想追求美、善的表现之一,因为它要求人们遵循事物固有的发展规律,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同样,《圣经》中也不乏类似的休闲思想。在《圣经》中,上帝将自然万物交由人类管理,但人类对自然的管理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以圣德和正义管理世界,以正直的心,施行权力”(《智慧篇》9:3)。告诫人们对自然的管理不能随心所欲,而要以圣德与正义来管理,即要遵循自然固有的发展规律。这正是道家思想所说的尊道贵德。另外,《圣经》中上帝赋予了所有生命以祝福,使它们得以成倍成长。生命是在上帝之爱中创造出来的,而且上帝之爱普遍作用于这些生命。上帝是众生敬仰之神,其被塑造成全善的形象,足以说明《圣经》对善的追求。《圣经》和道家思想遵循事物发展规律、追求美善的思想在休闲文化中则被看作是休闲伦理的表现。所以《圣经》中所蕴藏的这层休闲思想可以简单概括为尊道贵德、崇善尚美的休闲伦理。

四、返璞归真、回归自我的休闲追求

回归自然是道家的根本宗旨。道家思想中的“自然”不同于现代社会所说的“自然”。在老子看来,世间万物只有在不受外力干涉的情况下,才会处于最佳状态。老子以“道法自然”为根据提倡“返璞归真”,认为人只有回归到人类最初的状态才称得上是自身最佳的状态,而人类最初的状态就是婴儿状态。回归到婴儿无欲无求的状态,也就回归了人类本性,回归了自我,即回归到了老子所说的“真”。《圣经》也同样认为理想的人格应该是小孩子的样式,纯朴无邪、无欲无求的小孩子应该是大人学习的榜样。例如,“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所以,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4](《马太福音》18:3、4);“凡为我的名,接待一个像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4](《马太福音》18:5)。又如,“耶稣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4](《路加福音》18:16)。可见小孩子在《圣经》里被赋予的地位很高,甚至可与上帝相提并论。《圣经》和道家哲学之所以如此注重婴儿或小孩子状态,就是因为这样的状态才是人类的本真状态,才是人性的初始状态。这种追求自我和人类本性的哲学思想体现在休闲文化中就是一种崇高的休闲追求,具体说来是一种返璞归真、回归自我的休闲追求。

五、结语

道家视休闲为一种人生境界,更为一种生活方式。道家哲学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与现代休闲学最为接近的哲学思想,其思想文化内涵深刻影响着古代乃至当代人的休闲方式及休闲理念。《圣经》作为基督教文化的经典著作,其目的是使人们获得精神的提升,进而达到心灵的慰藉和灵魂的安宁。《圣经》中蕴含着丰富的休闲文化内涵。从道文化的视角出发,可将《圣经》中的休闲文化内涵概括为四大类:少私寡欲、知足常乐的休闲智慧;宠辱不惊、淡定从容的休闲境界;尊道贵德、崇善尚美的休闲伦理;返璞归真、回归自我的休闲追求。

参考文献:

[1]中国基督教协会.圣经[在].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

[2]高深.《庄子》与《圣经》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3]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圣经[在].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

[4]赵婷,王宁.中国小说的休闲文化景观研究——以二十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为中心[J].北京社会科学,2015,9:98-104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250022)

猜你喜欢
道家思想圣经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意见领袖们的“不老圣经”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李白诗歌悲剧意蕴探析及其走向
曹操游仙诗的形成及价值
简论李白诗歌中的道家思想与人格力量
森田疗法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关于两汉时期的道家思想社会化分析
夜莺为何歌唱:谈雪莱对圣经的讽刺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