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宝『敌对』的解决之道

2016-11-26 23:27李一慢
莫愁 2016年6期
关键词:敌对家规老二

李一慢



两宝『敌对』的解决之道

李一慢

家有两个宝贝,大宝与二宝之间的“敌对”是一种常态,动手动脚、威胁、打小报告……反正是两孩子吵吵闹闹,不得安静。

父母如何解决两个宝贝之间的“敌对”,会给孩子们带来巨大的影响。我们没有要求老大对老二的“挑衅”不许反击,也从不强调“大的不能欺负小的”,而给老二更多去激怒、挑衅老大的机会。

我们尝试FFS三步法(发现问题、理清情绪、找到方案),以建设性的态度,给孩子最重要的教化。不是有个流行的说法,最好的家教是母亲平和的态度——当然,这种说法有点偏颇,父亲也同样需要平和的态度和耐心。不过,妈妈在处理家庭冲突时,确实可以发挥更多的作用。

发现问题(Find):

有时候,孩子们的认知不同,对同一个问题会有完全不同的立场,从而产生不同的观点,他们只是争执这个不同,而不是争执这个不同引发的结果。

比如,老大老二为午餐吃肯德基还是麦当劳争得脸红脖子粗。但上一次是老大做了让步,当时达成的一致是“下一次得听我的”。为了避免争论“跑题”,我们可以指出问题所在:你们都想吃垃圾食品,只是这一次(需要强调)到底吃什么?于是,他俩很快就决定去吃心目中的健康快餐了。

有时候,为了快速介入,可以立即摊牌,指出他们的行为违反了家规。“有人动手了,这可违反了家规。”“我好像听到了老大提出你不要这样做了,我们可是全家人都同意:如果有人提出不愿意了、不愉快了,就应该停止。”

要注意,这类具有一定判断性的表达只是为了停止“敌对”所用,之后还需要帮助双方理清情绪。

理清情绪(Feelings):

既然是“当法官”,就应该给老大老二相等的机会,请他们分别申述,并且提倡等一方说完后,另一方再说,允许补充。即使是很明显地能看出谁是“侵略者”谁是“受害者”,也让他们各自说完,不直接下结论——这何尝不是语言发展的机会?

在听的过程中,重复孩子的话,比如“于是,你很生老大的气”“你觉得老二冤枉你了”……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情绪被爸爸妈妈了解了,其实也是“发泄”给对方了——在一种很公正的环境下。这也会让双方冷静下来,让孩子们冷静地明白自己后续行为吵闹的根源。

找到方案(Solution):

“你们大吼大叫,眼看着要动手了,而且为吃什么而动手!现在能不能不用刚才那样的态度和方法来解决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想一个方法,看看哪种是大家都能接受的。”我记得我家曾遇到过这个问题,我当时出了一个“馊”主意:老大很多事情可以自己做了,如果你们乐意的话,我们可以试着各自去吃喜欢的食物……一听说要分开吃饭,老大和老二其实还是喜欢啥事都一起的,于是战火熄灭,回归和平。

家庭会议是我们解决重大事情的沟通平台,某种程度上也能解决一些老大老二之间的“敌对”,并且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家庭会议保证了程序的合法性,不论大小,都可以发表意见;会议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在各自观点充分表达的基础上;会议还有协商不一致的投票设计,也是一个解决冲突的框架。

双批策略是我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法,对老大老二都管控起来。老大老二经常会无端争吵,虽火力不足但绵延不绝。爸爸妈妈如果发现苗头就立即出手,对双方提出警告,基本上能奏效。但是,同时批评两个人看起来一点儿都不公平,一定要慎用。

替身策略我们不经常使用,但也会有效。父母中的一方随时搬出另一方:“爸爸希望我们如何……”我发现,有些时候不在敌对现场的另一位好像更有说服力。或许,他们觉得深爱的爸爸妈妈不看到他们的“敌对”为好。

不过,在每个家庭里,老大老二和爸爸妈妈都是按各自特有的轨道运转,孩子与父母之间都会有适宜的应对方式,以上方法仅供大家参考而已。

(作者系新教育实验学术委员、新阅读研究所副所长。)

编辑朱璐zhulu83@126.com

猜你喜欢
敌对家规老二
立下这7条家规,孩子必有出息
借钱
古巴革命胜利后美国对古巴态度转变研究
有过一场雨
鸭子的家规
郑老二
家风家规我来说
老二为什么比老大精
“敌对”国家领导人会晤地点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