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传统农村民俗文化境遇
——以太仓维新村为例

2016-11-26 17:22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新风尚民俗文化民俗

陈 玲

(温州大学 浙江 温州 325035)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传统农村民俗文化境遇
——以太仓维新村为例

陈 玲

(温州大学 浙江 温州 325035)

21世纪初,新农村建设在太仓市维新村开始试点,进而陆续在全国全面实施。在传统农村向新农村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传统的民俗文化也随着改革的步调承袭或是弃之。本文将依托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从节日氛围、民俗活动时空、新风尚来浅论民俗文化的境遇。

新农村建设;维新村;节日氛围;时空缺失;新风尚

自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在维新村践行开来,维新村农户们的居住环境发生重大的变化,一改从前宽敞大院、高低错落的房屋,变为外形一致而又鳞次栉比的小高层。国家收回土地减轻农民重役的同时,农民也因此转变其旧有的身份为工人一族。民俗文化是由特定时间、特定空间中的民众创造的,是民众思想情感的体现。本文依附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从节日氛围、民俗活动时空、新风尚来浅论民俗文化的生存状况。

1 节日氛围寡淡

回溯到乡土气息浓郁的传统乡村,那时的我还是个黄角小儿,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每逢过节,儿童可肆意地玩耍,即使有过分之处,长辈也会看在是节点应喜不宜惩而对孩子格外宽容。在维新村村民传统节日中,最热闹要数春节,家家户户张贴春联,挂灯笼。家中肥硕敦实的家畜则会变为刀下魂,惨叫声连天。妇女们怀揣着蛇皮袋上街置办年货,打扫卫生,甚是忙碌。在农村,城乡收入差异大,村民无闲钱给孩子添置新衣、玩具,即使有,也为预防以后突发事件而存之,有备无患。只有等到年末,若有剩余之钱才可拿出稍许来购买食物、新衣和玩具。孩子三五成群的在田埂上奔跑,一起放滑炮,在场院里追逐、嬉戏。大人串门拜年,一起打麻将、打牌来放松紧张了一年的神经,同时也是失意者寄求获得成就感的一种方式。耄耋之人则慵懒的坐在藤椅上晒着暖暖的日光,亦或注视着正在嬉戏的孩子,露出安心而知足的慈祥的笑容。除夕,家人团聚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守岁,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而如今,维新村村民迁居在小高楼,其活动空间变得相对狭小了。每幢楼都居住着几十户甚至上百户人家,逢年过节,串门访朋不似从前之易。政府明令禁止小区严谨烟火炮竹,一是出于环境保护的需求,二是出于安全的考虑。近年来,新维新村民众依旧守岁之人少之又少,民众对新旧更替的感受力呈下降趋势,春节与平日更为相似和平淡,其特殊之处已渐渐模糊,其原因可从经济和思想着手。新农村建设政策使家境不富裕的家庭通过拆迁分配安置房而一夜暴富。以前逢年盼新衣,现在何时都可勿须待新年;过去,农田丰收与否在某种程度上要依赖天命,村民通过守岁来对去年成果予以感激,同时也是对来年大丰收的殷切期盼。而今,村民从农事中解放出来,其财富依据其工作努力程度,因此过年的神圣性降低,守岁的仪式感也随之降低。村民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于春节中的民俗活动如大年初一要吃青菜、胡萝卜、菠菜炒年糕来对孩子寄予希望,望其有所成就的观念认为是迷信,要有所作为还需靠自身资质以及后天努力。由此观之,一些民俗活动淡出年节,节日氛围因而变得寡淡。

2 民俗活动时空缺失

在未被改建之前,村民的民俗活动十分活跃,在改建后,民俗活动渐显衰落,究其原因于民俗活动展演空间的缺失。传统的维新村,田埂、大树下、河流、场院都是民众群体活动的空间。过去,维新村是傍河而建,村民共同拥有一艘龙船,每到端午节就和邻近的几个村比赛,届时锣鼓喧天,围观者兴高采烈地鼓劲呐喊。如今,从龙舟竞渡的前提条件来说,龙舟年久失修,附近无河流相依,这就导致赛龙舟这项民俗活动逐渐消陨。老一代维新村民在正月初二这天都会“兜火把”,小的时候,奶奶经常带我一起去自家的田里“兜火把”。所谓“兜火把”是将一撮桔梗捆扎在一起,点燃,然后绕着家田走一圈,以旺火来预示明年的丰收。国家征收土地后,村民们一是没有进行“兜火把”的田地;二是,农收已不再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对农收的好坏的关切程度大大降低。由此,在民俗活动空间缺失以及谋生手段的多样化后,该活动已渐渐淡出民众的视线。

由于村民职业的变更使其空余时间较之前大大减少了。以前,从事农事的村民只要把握农耕时节,农忙时间是相对集中也是比较短暂的,其空闲时间较多。而进入工厂工作后,空闲时间大大减少,多则双休,少则单休,有时节假日还得加班加点。民众不再像以往那般有闲、有精力去操办一些节日活动,更多地借用那来之不易的空闲来调整身体、精神状态。再加上网络媒体等其他娱乐方式的增多占据了民众大部分空余时间,这就导致民众参与民俗活动的时间的缺失 。

3 新风尚的兴起

私家车代替了自行车、摩托车,更为便利迅速,因而节日驾车出游成为年轻一代的风尚,他们不再从节日中获得欢愉,而是移情于异地山水风俗。民众摆脱了封闭的乡土社会,市民活动在此得到发扬,以广场舞为例。广场舞兴起于城市街道,后流行于乡镇,对象主要为中老年妇女。维新村老妇由于没有田地的束缚,又不符合招工的年龄要求,空余时间多,于是广场舞这种既能消磨时间又能增进人际交流、锻炼身体的活动一进入民众视线立刻就被拿来充当娱乐的手段。在信息时代的号召下,当今的儿童已经成为是网络时代的忠实拥护者,网络集合了电影、电视、游戏、购物等多种功能,儿童可把大部分空余时间放在网络上,儿童沉浸在网络中变得越发封闭,脱离群众,久而久之,一些传统的民间游戏如扔沙包、跳皮筋、跳房子等都慢慢地退出儿童的舞台。

再从村民的丧葬内容的简化来看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从宽敞的村屋到紧凑的蜗居式住宅,像丧葬这种较为大型的仪式在小高层中难以伸展,政府为解决民众的此等忧虑,在小区特设专门的办事厅,供民众进行丧事料理,以前丧事要三天两夜,二胡、小号、哭声不停,现在多改为两天一夜,一是因为小区居民众多,怕影响休息,二是年轻一辈觉得太过繁杂。维新村民在死者火化后传统做法是将骨灰盒置放在家中的正堂,设供桌,等到期满才可撤之。而今,民众在死者火化后随即连带骨灰盒葬入墓穴中,不在家中置放。有者认为将骨灰盒放在蜗居式客厅,随时可见,不免让人心生恐怖,有者因置放家中不雅而改之。

4 总结

民俗具有变异性,民俗文化会随着时间、传播空间的不同而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占主导地位,政府会引领民众文化迎合主流文化,一些封建农村残余思想会被官方以显形或隐形的手段将其舍弃,同时民众在新的社会中也会创造出新的民俗活动来补偿或是代替传统民俗。

陈玲(1991-),女,汉族,江苏太仓人,温州大学民俗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

G122

A

1672-5832(2016)08-0174-01

猜你喜欢
新风尚民俗文化民俗
驻足山塘古戏台,体验繁华新风尚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案例1 “圾”遇新风尚
民俗中的“牛”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饮食新风尚
勤俭节约,引领生活新风尚
民俗节
漫画民俗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