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具有生活情味的语文课堂

2016-11-26 19:15陈超男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情味语文课堂生活化

陈超男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00)

创设具有生活情味的语文课堂

陈超男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00)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完善,语文这一门学科日益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是,就目前的语文教育现状来看,很多语文课堂仍然陷入于教师生硬地灌输语文知识给学生这一传统模式中不可自拔。“填鸭式”的教育往往使学生在课堂中缺乏代入感和参与感,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笔者渴求在语文教学中能够使学生感到课堂是生动的、有活力的,而要达到这一效果,就必须创设具有生活情味的语文课堂,让语文与学生走得更近些。

语文教育;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

现今,新课改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但语文学科的改革似乎举步维艰。“素质教育”这一口号喊得很响,但回音甚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要求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但是,这些要求和指导在具体践行过程中实现得少之又少。究其根本,还是学校课程体系追求系统化、专门化这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根深蒂固。学校和教师都注重知识传授的统一、答案的统一,这就导致教学缺乏生活特质而变得极具教条主义和少有灵动之气。语文教师屈服于应试教育,将立德树人的宗旨抛诸脑后,成为了应试教育的“操作工”和“帮凶”。人的全面发展随之沦为空谈,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高度工具化、技术化、程式化的刻板讲授和训练,语文与生活之间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还语文课堂以生活情味,创设生活化的语文教育,刻不容缓!

践行生活化的语文教育,即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引导学生找寻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创立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中心的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说“生活即教育”。在语文教育领域引入“生活世界”这一概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语文教育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也就实现了语文教育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

具有生活情味、让教学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具备以下特点:

其一,学生主体性。创设具有生活情味的语文课堂,需要将语文知识融入到真实可感的生活情境中,这就需要学生在汲取知识养分的同时,发挥主体性,迸发出强烈的代入感和参与感来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当学生乐意参与其中并享受其中,语文课堂也就不再像是“一潭死水”,而是生机勃勃,常流常新。

其二,学习情境性。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打破传统型知识讲授的窠臼,主张创设实际的经验情境,以生动有趣的形式达到学术目标。当学生不再一味感受到语文教师教学的系统性和套路性,他们也就不再觉得语文课冗长烦闷、了无生趣。

其三,师生互动性。语文课堂在生活化的情境下,语文将与生活碰撞出激情的火花,不再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摒弃了“填鸭式”教学模式和“满堂问”教学模式。师生之间的距离更加贴近,彼此的负担将减轻,会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

“从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出发,把语文能力看作是一种基本生存手段和生活能力,注重语文教育的生活意义与生命价值,注重语文能力对人的现实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追求通过语文教育创造个体可能生活的理想与意义,实现人生的超越与生命的提升。”依据潘庆玉老师在《语文教育发展论》一书中的阐释,笔者认为,创设具有生活情味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展望学生的未来生活,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具体而言,广大的处于一线的语文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关怀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允许不同个性的共生共存,不给学生贴主观标签,挖掘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看到生活是可以有不同的形态的。

其二,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要多去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学习状况,这样有利于挖掘学生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帮助学生以自身生活的经验来寻找语文,教师也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教学切入点,达成教学相长的目标。

其三,营造动情、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富有教学热情,改变刻板严肃的形象,拉近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学语言要用心组织,将语文知识融入生活中,并向学生或娓娓道来,或激情演说,或悲戚演绎;教学环节的设置要合理明晰、环环相扣,让学生保持一种条理清楚、逻辑缜密的思维状态。

要注意的是,在创设具有生活情味的语文课堂的过程中,切忌不可矫枉过正、过犹不及,走向另一种非理性的极端——“泛生活化”。有些教师一心追求打破传统,钻“人文素养”的牛角尖。他们或将自身的生活经验等同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雪上加霜;或将语文课堂完全沦为一部生活情景剧,热热闹闹地演完一集又一集,师生倒是都非常地轻松自在,但是毫无知识养分,语文的工具性被消磨得所剩无几;或将语文课堂当作抒发个人见解和感慨的绝对自由的场所,有些话语和思想带有主观片面性甚至偏激、消极,不利于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泛生活化”的语文教育,我们应坚决加以抵制。

创设具有生活情味的语文课堂,在还未完全迈入“素质教育”时代的当下,仍然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是与此同时,也为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发光发热、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吾必将上下而求索!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 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4] 潘庆玉.语文教育发展论[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

[5] 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6] 于漪.新世纪教育文丛[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9.

[7] [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 民主主义与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陈超男(1993.01-),女,汉族,江西新余人,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育(语文)专业全日制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G633.3

A

1672-5832(2016)12-0113-01

猜你喜欢
情味语文课堂生活化
有效整合 “妙”“趣”横生——语文课堂学生情趣激发策略的实践和思考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师生合作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践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论《牡丹亭》的情味
——并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