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石窟造像研究述评

2016-11-26 19:15吴庭芳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广元石窟佛教

吴庭芳

(景德镇陶瓷学院 江西 景德镇 333403)

巴蜀石窟造像研究述评

吴庭芳

(景德镇陶瓷学院 江西 景德镇 333403)

广元,古称利州,位于四川省北部,北与甘肃、陕西交界;南与南充为邻;西与绵阳相连;东与巴中接壤。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市,辖利州、昭化、朝天3区和青川、旺苍、剑阁、苍溪4县。由于“蜀门锁钥”的地理位置以及“唐代金牛道地位的凸显,使广元成为佛教及佛教艺术入川的前码头之一”。

广元;石窟;佛像;妆彩

从文献检索数据来看,直接以广元石窟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文献近50篇,成果发表从时间上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三段式。

从1956年至60年代初为研究初期,有4篇研究文献,王家祐、张明善与黄展岳对广元皇泽寺,温廷宽对千佛崖作了初步介绍,史岩探讨了广元千佛崖造像的创始时代问题。

第二个时期是85年至90年代初,有17篇研究文献,其中八十年代仅3篇,1990年《文物》杂志第6期集中刊发7篇广元石窟(集中在皇泽寺与千佛崖)的研究文献,92年相关研究文献开始关注剑阁地区造像。这个时期研究主题涉及更深入的调查、专题研究、施测方法、保护技术等内容,著名学者丁明夷、阎文儒、邢军、罗世平等著名学者都分别撰写了研究文章。1988年由四川广元市文物管理所编、丁立镇绘《广元艺术画册》出版。

第三个时期是新世纪以来,形成广元石窟研究的一次热潮,有25篇研究文献,其中3篇成果是硕士论文。研究主题包括调查报告、造像分期、造像题材、石窟彩绘、数字测绘、“震损”调查等内容,主题得到了明显拓展。同时这个时期,亦有关于广元石窟研究的基础材料《广元石窟》(2002)、图册《广元石窟艺术》(2005)、工程报告《广元皇泽寺文物保护维修工程报告》(2010)、专著《巴蜀佛教石窟造像初步研究——以川北地区为中心》(2011)出版。因此,可以说从2000年以来,广元石窟研究在量与质方面都获得了明显的提升。

除此之外,部分研究文章以“川北”为关注对象,其中重点涉及广元和巴中,在此一并论述。

接下来,分研究主题简要综述如下:

1 石窟概论与调查简报

这方面的文章目前最多,达三分之一。从研究论文来看,又分为概论与简报两类。第一类如王家祐、温廷宽、阎文儒、丁明夷等学者以简介、调查记等形式,对广元石窟的概论性介绍。第二类是主要对皇泽寺和千佛崖、旺苍木门寺、苍溪岳阳寺、普济佛爷洞、剑阁横梁子等地的摩崖石刻造像进行的考古普查,所撰写的调查简报。

介绍广元石窟内容最全的是广元皇泽寺博物馆和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出版的《广元石窟》(2002)。这本书从概论、千佛崖和皇泽寺重要龛窟介绍与排年、广元北朝造像、密教造像、沙门形地藏、人形化天龙八部等题材内容进行了介绍和研究,附录收录了广元石窟铭文总录。而罗宗勇所编8开本《广元石窟艺术》(2005)印制精美,是目前介绍广元石窟最好的图册。

2 年代考证

年代考证方面,讨论主要集中在皇泽寺和千佛崖。

王家佑先生最早在1956年发表的《广元皇泽寺及其石刻》①一文中,提出皇泽寺“始建年代颇难考定。”根据广政(五代后蜀孟和的年号)廿二年碑提及孟蜀时重建新庙,结合“残存碑文中有贞观题字”和“石刻造像的风格多是唐代”,提出“暂定为唐代艺术遗迹是大致可以的。”

1961年,史岩先生发表文章讨论了广元千佛崖造象(像)的创始时代问题②。作者提出,千佛崖“盛唐韦抗创始说”的唯一依据是“广元千佛崖南段中部号称‘大云古洞’外壁所刻的功德记‘剑南道按察使阴青光禄大夫行益州大都督府长史韦抗功德’、‘李光副倅,除官赴阙,睹公题记,不胜感念。开元十年六月七日。’以及后世的十余通题记和相关历史记载。他认为,“这种旧的看法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主要由于他们侧重刻文,没有重视真实的雕刻遗迹,并对这些实物进行全面调查和研究,故有必要加以纠正。”提出这个问题的原因,“不单是为了对广元千佛崖的开创时代得出一个较为正确可靠的结论,更重要的是通过广元千佛崖早期造象还可以对关于佛教文化及其艺术向四川输入的路线问题,提供有力的参考资料;从而进一步从佛教雕刻艺术风格了解南朝和北朝之同的相互影响。”作者考察了千佛崖南段中部的下层“一个宽敞如屋的大窟”,“窟内雕五尊大立象、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和“位置在前窟右端的峭壁间”的一个中型窟及左右二龛,“三龛内都配置佛坐象和二胁侍菩萨立象。”然后提出,“上述两个洞窟虽都未发现当代的铭刻之类来明确它的造窟年代,但指为是南北朝时代的遗迹,却是可以完全肯定的主要理由有二:第一,具有明显的南北朝的时代风格特点。……第二,从历史地理上考察千佛崖是有南北朝作品的可能性的。”文章最后还提请研究者注意,广元千佛崖,“据清咸丰四年石刻所记,全岩佛象为数一万七千有奇。1943年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因开筑川陕公路,石窟竞被炸去三分之二。遭受那次浩劫后,现存大小龛窟,仅有四百余。”所以,作者相信,“盛唐和盛唐以后的制作,在数量上可能最多,但盛唐以前的制作,决不止于前述的两窟。”

姚崇新博士论文即以广元为研究对象,故其是在广元石窟包括分期研究着力最多的学者。2002年,撰写博士论文《广元石窟造像的分期与研究》(2002)③。在此基础上,2004年,发表了《广元唐以前佛教窟龛与造像的分期与年代》④;2007年,又在《考古学报》刊发长文《广元唐代石窟造像分期研究》。2011年,2011年,这些成果被整合进《巴蜀佛教石窟造像初步研究——以川北地区为中心》(2011)一书出版。这本专著是广元地区佛教造像研究的第一本较为深入和系统的专著。作者从龛窟的分期年代、形制,造像题材,广元地区造像与周边地区的关系等方面对广元地区石窟造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析。首先运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和图像学的方法,从龛窟形制、造像特征及造像组合等方面入手,对其进行分类排比,在此基础上探讨年代及分期。综合前代考察研究以及自身的考证,作者将广元地区唐代以前的石窟造像分为了北魏晚期至北周时期和隋代两大期,将唐代造像又分为了早期(约公元620—700年)、盛期(约公元700—750年)和晚期(公元9世纪中叶之前)三大时期。

注释:

① 王家祐.广元皇泽寺及其石刻[J].文物参考资料,1956,(5).

② 史岩.关于广元千佛崖造象的创始时代问题[J].文物,1961,(2).

③ 《广元石窟造像的分期与研究》,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

④ 《广元唐以前佛教窟龛与造像的分期与年代》,《艺术史研究》第六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

吴庭芳(1993.03-),女,汉族,江西南昌人,在读研究生,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方向:陶瓷设计与理论研究。

J502

A

1672-5832(2016)12-0191-01

由于广元作为巴蜀石刻造像由北向南,由西向东传播的关键节点,所以其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猜你喜欢
广元石窟佛教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佛教艺术
广元八二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广元八二一能源动力有限责任公司
佛教艺术
山嘴沟石窟二号窟壁画性质初探
“风城”广元
夜宿石窟
夜宿石窟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