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东西方翻译的差异

2016-11-26 11:08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严复高潮时期

解 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山东 青岛 266000 )

试分析东西方翻译的差异

解 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山东 青岛 266000 )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而翻译,无疑为不同语种之间搭建桥梁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翻译都有两千年左右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东西方国家的翻译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点。本文按照历史的顺序,从翻译的开端、翻译的发展这两部分对东西方翻译的不同点进行分析。

东西方;翻译史;翻译开端;翻译发展;差异

1 翻译的开端

中西方翻译都始于口译,这就突出了口译者作为媒介人的重要性。然而,西方的翻译比中国早二百多年。罗马人的翻译从公元前 3 ~ 1 世纪开始,西方开始出现第一次翻译的高潮之时,中国还没有产生大规模的翻译活动。这表明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西方文化更早的从翻译活动中获益。

东方和西方迥然各异的地貌特点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古罗马帝国的中心是西方翻译的主要发源地,开放海洋性地带是其主要地缘特征,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非常有益于语言和文化的交流融合。而中国在汉唐时代,周边并无更为先进的文化,地缘文化情况相隔,且佛教文化远在印度,由于种种限制因素,难以传入中国。

2 翻译的发展——翻译标准、翻译高潮

2.1 翻译标准

东西方翻译家都分别在翻译的思想内容、语言表达和翻译的风格问题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相似的要求,并将其作为语际转换活动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但细细分析,这些看似相同的要求在很多方面都是具有明显差异的。

(1)风格方面

中国的严复追求的“雅”,指的不是大众的语言,而是“汉以前字法句法”。严复追求的“雅”是一种动态的美学价值。比如,在严复所在以及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文字以文言、古雅为美,这就是佛经等翻译晦涩难懂,而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当代文学翻译愈发平实易懂的原因。而在西方,泰特勒和奈达都主张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保留原作的风格笔调。

(2)地位方面

在严复提出“信达雅”标准后至今的一百多年以来,虽有人提出不同的建议即批判以期修补或更新,它却一直被中国的翻译界奉为信条,尚无人能撼动其地位。而西方泰特勒、奈达的理论虽然较前人更为系统的论述了翻译的标准和规则,但人们并没有把泰特勒或奈达所阐述的理论认为是不可超越的权威,只把他们当作众多翻译理论家中的普通一分子,不断有理论家提出新的理论标准,强调“个我”,力求推陈出新。

(3)精确方面

在中国,我们提倡诗化的翻译。严复的“信、达、雅”,傅雷先生的“神似”,以及钱钟书先生的“化境”,都缺乏严格的科学界定,具有很大的模糊性;而西方则注重理性思维和逻辑性,更加严谨。这一点在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4)人文方面

中国承认翻译是由人进行的,当然就是不完美的;且中国传统翻译重视团队合作。而以上帝为尊。译者潜意识里认为自己译出的语言完全不能表达上帝所说的话,因此圣经译者焦虑,带着忏悔的心态;且西方将助手视为字典,而非搭档。

2.2 翻译高潮

在中国,共有四次翻译高潮,分别是隋唐时期、明清时期、民国时期、五四运动兴起后的翻译高潮。在西方历史上一共出现过五次翻译高潮,分别是上古时期、中世纪初期、中世纪中期、文艺复兴时期、近代时期。因此,中西方翻译发展的时间先后和规模大小是不同的。

另外,在中国,第一次翻译高潮主要是佛教经典;第二次明清时期的翻译高潮此次翻译可以说是一次科学的变革,在我国文化领域引进了西方科技,对我国文化造成了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为我国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西方科学的机会;第三次翻译高潮翻译文本大都是政治经济学等如何实业救国的文学作品,比如《原富》、《天演论》和《社会通诠》等;第四次翻译高潮主要是马克思主义作品,我国文学界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的重要作用和无产阶级纲领的适用性,开始大量地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和相关阐释无产阶级发展与正确领导的作品引入中国,并对其进行细致的翻译以便国人传阅。在第四翻译高潮中,最主要的两部外文著作分别是《共产党宣言》和《政治经济学批判》。

在西方,第一次翻译高潮中的文本类型是以《荷马史诗》为代表的希腊作品;第二次高潮则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最著名的就是对《圣经》的翻译,极大地丰富了西方的圣经文化;第三次翻译高潮与第二次有着很多相同之处,再一次扩大了《圣经》的翻译范围,并在《圣经》的翻译语种中加入了民族语的译本;第四次翻译高潮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相应的翻译文本类型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五次高潮出现在近代时期,翻译中心转向了近代文学名著,在翻译作品中还出现了大量东方文学。

究其原因,中国长期以来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其特点是封建保守,对翻译的影响也是方方面面,以严复的“信达雅”为例,中国在翻译界树立了标准,并很少想过要撼动该标准,即使有发展也是在其基础之上进行讨论和延伸,并更加务实,对西方的理论加以借鉴而非自己的创新;西方则是商品经济,其特点是自由、开放,这就使西方的翻译者形成了更为活跃的思维方式,西方的翻译理论注重思辨,同时注重思想交流和意识形态的发展。这也决定了翻译中许多细节处理的不同,龙文化在东西方中的迥然不同就是最鲜明的例子。

学史使人明智。而通过以历史顺序对东西方翻译进行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标准在彰显其深厚文化底蕴和魅力的同时,日益受到西方翻译理论和翻译标准的影响,被西方标准注入了新的内涵。同时,东西方翻译都是相对的、不断发展的,不是静止的、绝对的。正如以忠实为核心的中国翻译标准,西方的对等理论也是和具体的翻译情景有密切联系的,它们是与社会现实、原文类型、翻译目的和读者群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社会功能。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

[1] 席雁.“信达雅”“翻译三原则”与“动态对等”——新探中西方三种翻译标准的异同及原因[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

[2] 杨文伟.略论中西方翻译标准发展走向[J].文教资料,2010.

[3] 岳金.浅读Lefevere《中西方翻译思想比较》[J].文学选刊,2011.

[4] 王永.中西方翻译高潮文本类型分析[J].考试周刊,2015.

[5] 李旋.中西翻译高潮之对比[J].语言研究,2012.

[6] 於洋.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体现[J].金田,2013.

解辉(1992—),女,汉族,河北景县人,硕士研究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英语翻译。

H315.9

A

1672-5832(2016)11-0263-01

猜你喜欢
严复高潮时期
严复的遗嘱
百折再看高潮来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中共在国统区掀起的两次宪政运动高潮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