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

2016-11-26 21:07汲忠娟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

汲忠娟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100000)

浅析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

汲忠娟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100000)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本文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入手,深入分析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并进行概括性的梳理,指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特点及现状,提出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培育机制

2007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很多国家和地区为了加快经济的发展,纷纷提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目标,以期通过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重获经济发展的活力。我国也正式提出了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远景目标。由于此次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背景及产业发展特点不同于以往,因此要加快本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就必须创新培育机制和发展路径。

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含义来看,需要界定“新兴产业”和“战略产业”两个概念。“新兴产业”是从产业发展阶段来决定产业的而“战略产业”一直以来没有明确的定义。例如,郝希曼 (A.O.Hischman) 将主导产业与战略产业视为同一概念,指出战略产业是对经济发展起头作用的先导性产业部门。按照不同战略地位划分的产业主要有: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行产业等;这些产业都从某种角度具有战略性,例如,有些是引导国民经济发展(先导产业),有些是对经济起到支撑作用(支柱产业)。

温家宝总理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等特点的新兴产业。万钢认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战略性”是针对结构调整而言的,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战略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和长远影响,这些产业是着眼未来的,它必须具有能够成为一个国家未来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可能性;“新兴”主要在于技术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郑江淮则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战略性产业和新兴产业的结合,其中,战略性产业是具有社会收益,即不简单体现为它本身的收益规模,对一个国家来说,应当是“好”的产业,即能够吸引民营企业愿意大量投资的产业,能够产生巨大的溢出效应,能为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的产业;新兴产业则是属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的产业。综合目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解和认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处于成长期的产业;第二,是代表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和方向,具有广大的市场前景、经济技术效益和产业带动效用的产业;第三,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和长远影响的产业。

2 我国主要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状况及存在主要问题

2.1 我国主要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状况

我国“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导意见出台后,从全国各个省份都相应出台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应规划或指导意见中可以归纳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目标和路径等特点。

2.1.1 根据自身优势确定重点发展产业

在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上,国内主要省份根据自身发展优势,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重点。上海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把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两个作为先导产业。北京选择了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作为突破口,把新能源、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作为先导产业发展。其他省份也基本以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基础,突出自身优势产业。

2.1.2 除北京目标值较高外,其他省份差异不大

从发展目标上看,除北京远远领先于其它省市外,其他省份目标相差不大,说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固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一定影响,但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路径上充满机遇与挑战,谁能创新突破,敢为人先,走出一条突破路径,谁将引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2.1.3 采取政府主导下的,以重大工程为依托的发展路径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培育阶段需要政府重点扶持。目前国内主要省市采取以重大工程方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海提出实施13个重点领域专项工程,2个综合支撑专项工程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北京打造九个新兴产业高地、实施九大示范应用工程。 浙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启动一批示范工程。从我国“十二五”主要省市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模式上看,重大工程引领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突破路径。但在开放性经济、内需经济和国内转型升级要求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更多地培育路径来支撑其发展。

2.2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高端产业、低端环节情况明显

总体来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还较低,存在“高端产业、低端环节”的突出矛盾。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主要依靠国外,据统计,95%的数控技术、84%的高性能集成电路等都需要进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在产业的发展上只注重引进,忽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再创新,以及对创新型企业的培育,致使中国企业长期在产业链中处于被俘获的地位,难以与国外企业形成平等式的发展格局。

2.2.2 市场需求有限,对国外市场依赖较严重

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一方面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另一方面技术更新快,技术投资需求又较大,需要产业规模的支撑。因此,加快市场培育,扩大市场规模,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主要集中在国外,尤其是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国内市场发育的不完善,使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严重依赖国外市场,极易受到国外市场需求的影响,产业波动较大,易导致贸易摩擦,不利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成长。

2.2.3 布局分散,重复投资情况突出

我国各省市都针对自身的发展特点,但是,总体来看,产业布局分散、重复投资的现象仍十分突出。布局的分散势必导致投资上的重复,不仅造成相互发展上的恶性竞争和产能的严重过剩,而且导致投资的巨大浪费,加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更新快,投资规模的盲目扩大更容易因项目的失败导致投资上的损失。

2.2.4 产业细分不够,发展目标笼统

我国各地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还十分笼统,只有总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主要以规模的扩大为主,而忽视对产业发展其他方面,如市场培育、技术创新、配套措施、市场建设等方面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此外,产业培育的方式、方法也较为单一。

2.2.5 相关制度不完善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产业规划好配套政策不到位。第二,市场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第三,相关统计体系不够健全,统计制度存在着滞后的现象,尚未建立起系统的、动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体系,缺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信息的动态跟踪。

3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径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自身情况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同时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特点,在此分别从发展动力、技术创新、发展主体和发展策略几个方面,提出我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路径。

3.1 在发展动力上,走政府与市场共推动型发展道路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上,政府可以通过行政力量进行人力、物力、财力的整合,集中优质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倾斜,加快这些产业的技术研发和规模化生产,促进产业发展。其中,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为其提供财税优惠政策,加强产业发展所需的平台建设,支持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发,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政策,以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法律体系,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等方面。

3.2 在技术创新上,走模仿创新为主的发展道路

在技术的创新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处于不同的地位和发展轨道上,发达国家通常是技术领先国,是引领世界科技方向的主体,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则为跟随国。新兴产业由于存在着技术创新上的较大不确定性,发展中国家难以承担或具有研发的足够资源、技术储备和人才,因此,国际经济技术转移的现实情况一般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总是在少数最发达的国家通过原始自主创新及其创新扩散而产生;之后其他大量的国家通过技术引进的模仿努力,将其本土化、规模化,在本国也形成这一新兴的产业部门。而且有学者的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如果片面追求前沿技术,把技术手段误认做经济发展的目标,实行“赶超战略”,最终经济发展速度会很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从而扩大了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而发展中国家如果从自身的要素禀赋结构出发,以模仿创新或引进技术的方式来进行技术变迁,也就是利用自身的“后发优势”,就有可能突破杨小凯教授提出的所谓“制度瓶颈”,以比发达国家更快的技术变迁和禀赋升级速度实现“经济收敛”。因此,对于缺乏核心技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说,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应当以技术的模仿创新为主,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模仿创新,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但是在引进技术的过程中,要重视对技术的二次创新。

3.3 在主体培育上,走企业引进与本土优势激发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主体是企业,在全球化的今天,战略性新兴产业主体的培育,必须走开放式的发展道路,但同时要注重对本土企业的培养和扶持。一方面,我国要继续加快国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大企业的引进力度,重点引进具有较高知识含量的生产项目,以及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大企业研发中心等项目,通过技术溢出增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借助目前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契机,加大对世界各地优秀创新人才的引进力度。

3.4 在人才应用上,把握和利用人才聚集和成长的规律

21世纪是人才争夺战更加严重的新世纪,新一轮人才争夺战已成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我国为此采取的措施有实施了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 在重大专项实施过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大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型人才,在重点学科、重大专项、高新技术和金融管理领域加快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高度重视管理人才和创业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给那些勇于创新创业的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要继续加大对前沿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研究的人才储备和支持力度,把自主创新政策的着力点聚焦到支持产品研发的前端和推广应用的后端上来,为自主创新产品打开市场做好服务工作。

另一方面,我国要发展壮大本土企业,探索建立以本地大企业、大科研院所为龙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机制,通过现有的大企业或大研究院所的研发实力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若干个以大中型企业或研发机构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尤其要注重走军民结合的发展道路,利用我国军工技术的前瞻尖端、安全可靠等特点,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军转民的新体制、新机制和新途径,吸引和支持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研发、生产军民两用的高新技术和产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同时,政府要营造好企业发展的软硬件环境,认真为企业的发展排忧解难。降低产业进入的门槛,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为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政策上的扶持,优化其发展环境,让我国成为中小企业创业的热土。

中国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把其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契机。例如,2010年中国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七大主要发展领域或及其发展趋势,并在全国范围内合理布局,发展态势良好。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注重强化高端引领、抢抓发展制高点,注重完善产业链条、加强一体化整合,注重加强区域协调、强化地区间互动。从现状的发展来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资源条件、产业基础、技术水平、政策环境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是体制机制、关键核心技术、产业集中程度、政策环境和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和需要完善之处,这些方面需要引起相关部门和人士的重视。

[1] 陈磊.抓住机遇,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访科技部部长万钢[N].科技日报,2009-11-27.

[2] 姜大鹏,顾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7).

[3] 龚惠群,黄超,王永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规律、培育经验及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3).

[4] 郑江淮.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江苏产业升级[C].江苏省2011年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会议论文.

[5] 赵永新.战略性新兴产业须破三大制约[N].人民日报,2011-8-8.

[6] 中国新能源产业“两头在外”,委员呼吁改变打工经济[EB/OL].http://www.d1ev.com/news-3987/.

[7] 王大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基础与培育模式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8] G·多西等.技术进步与经济理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9] 王顺义.自主创新与产业竞争力的关联[J].科学,2006(2).

[10] 牛立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演进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士论文,2011.

汲忠娟(1991.04-),女,山东,中央民族大学,遗产旅游,旅游管理。

F424

A

1672-5832(2016)06-0131-02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
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温州城市“拥江发展”的战略性和现实性思考
产业经济学及新兴产业群发展的思考探讨
陕西经济挺起“新支柱”——“数说陕西70年”之新兴产业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蟑螂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认识和思考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