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思想

2016-11-26 21:07徐越野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恩格斯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

徐越野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9)

简述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思想

徐越野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9)

伯恩施坦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他是一个由马克思恩格斯看中的爱将变成一个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修正的社会主义者。本文简单叙述了关于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思想,以及对该思想的评价。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马克思主义

爱德华·伯恩施坦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著名的理论家、活动家,他也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这是由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理论持反对的意见,导致他的思想被冠名为“修正主义”,伯恩施坦被认为是修正主义的鼻祖。其实早期的伯恩施坦是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但好景不长,伯恩施坦最后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走向上了一条修正主义的道路。

1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思想发生的时代背景

一个思想的萌芽、产生、发展不仅是受思想家个人的影响,也会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是时代的产物。19世纪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注入了新鲜血液,伴随着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地改变。而这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也就脱离了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地那样,出现了不同的景象。马恩对资本主义内在的矛盾分析判断,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的结论。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逐步走向成熟,其在早期发展阶段出现的弊端有所改进,这在马恩的时代是没有发展到这样的程度的,马恩在发展道路中所做的判断出现了失误。此时的伯恩施坦身处于资本主义发展较发达的英国,他发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道路并没有遵循马恩所预言的轨迹那样,反而与他们的预想相反。伯恩施坦说:“现代的工资劳动者阶级并不是《共产党宣言》中所遇见的那种均一的,在财产、家庭等方面同样无束缚的群众。广大阶层从他们中间上升到小资产阶级的生活状况。”[1]资本主义的发展给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带来了挑战,导致了对这一学说的怀疑、修正,伯恩施坦正是利用了这样的机会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修正,并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2 简述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几个观点

2.1 关于资本主义“崩溃论”

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资本主义将会迅速走向灭亡的论断不绝于耳。这一论断的主要理论来源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等著作。[1]起初,当伯恩施坦还是一名马克思主义者时他是相信资本主义崩溃论的。然而,正如上述,资本主义在19世纪后期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社会格局出现了不同,同时德国的一些经济学家们开始对马克思经济理论提出质疑,大量的数据事实为伯恩施坦的资本主义“崩溃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欧洲经济繁荣的现象中伯恩施坦看出工人阶级并没有出现日益贫穷的状况,反而社会格局的变化给他们带来了较高的收入。在伯恩施坦看来,“既然经济发展所需时间远比原来假定的要长得多,那么,发展所采取的形式和它将达到的形态,也必然是《共产党宣言》所没有预见到而且也不可能预见到的”。[2]他认为资本主义本身已经产生出许多具有稳定作用的因素,危机对社会的影响正在减弱,资本主义走向崩溃的可能性更小了。至少可以这样认为,《共产党宣言》对于资本主义走向崩溃的时间估计是错误的。伯恩施坦用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实际情况告诫人们:“我们必须预计到现存社会制度有比过去所假定的更长的寿命和更强的伸缩性,并且按照这一预计来展开我们的斗争实践。”[1]

2.2 关于“和平长入社会主义论”

在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潮的推动下,德国于1890年10月废除了限制共产党人的《反社会党人非常法》。德国社会民主党因此获得了合法开展活动的权力,在随后的议会选举中以150万张选票获得突破性胜利。[1]以此,伯恩施坦在《社会民主党人报》上发表了以《礁石》为总题目的三篇短文,指出了此次议会选举的重大意义,声称不能低估150万张选票对“党的策略所具有的意义”,党今后在议会中不能再满足于“一般的批评”,而要提出“议案”、提出“质问”和“推举代表参加各个委员会”,总之“处处都应当加以干涉”;党应当敢于冒“受到议会痴毒素的传染”[4]的危险,必须使社会民主党人懂得“走向完全政治自由的道路是通过议会制度,而不是绕过议会制度”,因为“带有种种缺点的议会制度在今天的德国毕竟是一切社会机构中最现代化的,任何教条的理由都不能使我们忽视这一点”。同时,他认为,“党在这种意义上活动时,丝毫都没有放弃它的彻底的革命性。它只是摆脱了貌似革命的反议会空谈”。[4]由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在议会斗争中的情况出现了变化,对于如何展开社会主义道路伯恩施坦有他自己的看法。他希望借助议会实现“阶级合作”,强调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革命理论时所依据的前提条件已经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和以往一切社会制度都不同,本身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只要社会民主党人通过积极地组织和行动来发展它,就可以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制度愈是民主化,巨大政治灾变的必然性和机会就愈减少”[3],因此,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社会这个提法“肯定具有非常合理的内核”。[4]伯恩施坦主张“不断地前进”的渐进改良,这样社会主义的实现就不需要通过暴力革命了。

2.3 关于“最终目的和运动”

恩格斯逝世以后,伯恩施坦以《社会主义问题》为标题发表的一系列文章,在德国社民党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在伯恩施坦被斥责为“修正主义的鼻祖”的同时,他的一段关于“社会主义最终目的”的格言,也成了否认社会主义运动有任何确定目的的“修正主义公式”。伯恩施坦在《崩溃论和殖民政策》一文中提到:“我坦白地说,我对于人们通常所理解的‘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非常缺乏爱好和兴趣。这个目的无论是什么,对我来说都是完全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所谓运动,我指的既是社会的总运动,即社会进步,也是为促成这一进步而进行的政治和经济上的宣传和组织工作”。[5]在这里,伯恩施坦的“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和其他人理解的最终目的是不一样的。但是他并没有否认社会主义运动没有最终目的,只是他感觉那个目的是很渺茫的,它与运动之间是存在很长的距离的。伯恩施坦认为最终目的与运动是分离的,与其抱着渺茫的目的倒不如将运动渗透到日常的运动中,通过平缓的、非暴力的途径达到社会主义的目的。在他看来,只要把眼前的改良工作完成,社会主义的目标就会实现,这是自然而然的发生的。

3 关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评价

伯恩施坦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和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著名理论家和活动家,作为马克思、恩格斯的得意门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名副其实的爱将,曾受到恩格斯的多次的表扬,并指定他为自己遗嘱的执行人和手稿的继承人。在伯恩施坦与马克思恩格斯接触学习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宣传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做出了重大贡献,也正是这段时间的工作使其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有了一席之地,还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正如上述所言,随着时代的变化,资本主义社会格局发生了变化。所以伯恩施坦认为,在某些关键方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所预言那样。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伯恩施坦有些言论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合理因素的。1890年2月,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帝国议会选举中取得胜利,获得了150万张选票。伯恩施坦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社会民主党在议会中的地位》。这篇文章表明伯恩施坦开始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判断产生了怀疑。没过多久,伯恩施坦就开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修正,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新认识开始,发展到怀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其代表作《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集中反映了伯恩施坦的理论倾向和政治倾向。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等方面提出质疑,对党的目的、任务和策略提出异议,坚持要对马克思主义作“批判性的清算”。[6]除了时代带给伯恩施坦的影响,就伯恩施坦个人而言,他自身的因素也表明他会背叛马克思主义,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不坚定,思想观点鱼龙混杂,如自由主义、民主主义、杜林主义、拉萨尔主义等等,这些思想都或多或少的影响了他。

根据伯恩施坦的观点,只要社会民主党在选举赢得胜利,就能获得执掌或参与政权的机会,从而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并且社会民主党日常所从事的改良活动,本身也是促使“社会主义一部分一部分地实现”的手段。在伯恩施坦看来,只要把眼前的改良工作好了,社会主义目标的实现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正是基于这一点他才提出:“运动就是一切,最终目的微不足道”的修正主义公式。[7]随着伯恩施坦修正思想的不断渗透,德国社会民主党后来召开了一系列针对其思想的批判大会,但是伯恩施坦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辩护,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自己的思想,大会的批判工作也就不了了之,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进入20世纪,世界局势风云再起,变化莫测。这种复杂混乱的社会大环境提供了伯恩施坦施宣传修正主义思想的平台。在这期间,伯恩施坦回到国内并成功地在当局政府中谋得了职位,借此,伯恩施坦积极宣扬其修正主义理念,通过各种政策的作用渗透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去,完成了向实践层面的转化。[8]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理论在德国得到了政治实践的机会,我们也丝毫不能否认它对当时的德国政局和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1] 刘珏:《从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载《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4

[2] 《德国社会民主党关于伯恩施坦问题的争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年版

[3] 徐觉哉:《关于伯恩施坦几个观点的评析》,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

[4] 《伯恩施坦言论》,三联书店,1966年版,转引于徐觉哉:《关于伯恩施坦几个观点的评析》,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

[5] 伯恩施坦:《伯恩施坦文选》,殷叙彝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版,转引于孙志娟:《对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理论的再认识》,载《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6] 蔡金培:《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几点看法》,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89年第9期

[7] 沈丹:《伯恩施坦的功与过——对伯恩施坦的总体评价》,载《历史长廊》,2014年

[8] 张茂林:《简析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发展史》,载《社会科学学科研究》,2010年第6期

徐越野,女,汉,江苏泰州,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研究方向:政治哲学。

B143

A

1672-5832(2016)06-0225-02

猜你喜欢
恩格斯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德国多种活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吃不下早饭”的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