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馆校结合鉴赏教学研究

2016-11-26 01:36李雅煊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3期
关键词:美术核心素养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大众对美育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其功能不断得到认可和重视。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是将引领美育发展与变革的方向。本研究立足于美术核心素养的理念,以馆校结合的教学方式,围绕鉴赏敦煌艺术的教学案例开展研究,并对我国馆校结合的美术鉴赏教学进行展望。

【关键词】美术 核心素养 艺术博物馆 学校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051-01

一、美术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于2014年3月30日正式印发,这份文件中提到“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美术学科方面,综合考察美术特征、社会特征和教育的关系,美术教育学者们提炼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核心素养。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钱初熹指出:“科技进步与传媒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形态,也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无处不在的图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感知世界的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即“空间思维、视觉识读、造型表现、想象创意、物尽其用、美感延伸”。

我们生活在被图像,即“视觉文化”包围的世界。各种信息以多元化的形式,传递着更加多元化的涵义。传统的“读写”能力已经无法应对现在以及未来迅速变革的社会。如何通过美术教育使得学生应对未来社会的变革,这是每位美术教育工作者亟需思考的问题。

二、艺术博物馆教育模式的特点

美国学者罗伯特(Robert W. Ott)指出,今时今日的艺术博物馆更多的被作为艺术教室,而不只是当地的艺术资源。在这个全新的时代背景下,艺术博物馆教育的模式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1.更为强调艺术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关系。2.更加强调教师的“催化剂”角色。3.更加注重互动的教育模式。艺术博物馆教育的核心在于能够与观众的思想产生沟通,促进知识的吸收,鼓励观众激发好奇心,并增进其审美与感知的能力。

三、馆校结合的鉴赏教学实践

敦煌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石窟以鲜活的视觉艺术方式呈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是我们继承传统、学习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图像史料,堪称人类文化艺术的瑰宝。因此,笔者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力求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引入博物馆艺术教学中,增进艺术博物馆教育的动力和活力。

馆校结合是有意义的艺术博物馆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此,笔者以《梦回敦煌》为例,通过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探讨在中学美术鉴赏学习中,以提升学生视觉识读能力的馆校结合教学方法的可行之道。

◆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选取敦煌石窟中典型的九色鹿、微笑的佛祖、249洞窟为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及其背后的文化现象,用文化的眼光观察社会和人类。

◆教学基本信息

年级:八年级

课时:4课时

◆教学目的

(1)学生感知敦煌艺术的美学特质,联系文化情境认识敦煌艺术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

(2)学生分小组拟定研究计划,在鉴赏敦煌艺术的基础上,通过造型表现、演讲表演等方式表达对敦煌艺术的感受与理解。

(3)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理解敦煌艺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学生成立项目小组,利用书籍、网络等渠道搜集有关敦煌艺术的历史资料和艺术史料,进行探究学习;制定此次外出考察活动的行程路线、人员的组合、活动安排。

第二阶段,问卷调查。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单,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自由参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了解学生对敦煌艺术、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指导学生对敦煌艺术所体现的文化象征、艺术形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开展探究,进行有深度的文化意义剖析。

第三阶段,创作表现。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现场赏析九色鹿场馆。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思考值得一些讨论的问题,如九色鹿的故事体现了什么样的含义或思想内容?洞窟造型有什么特点与优势?壁画用了怎样的颜料?学生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对九色鹿洞窟进行写生,描绘图像,用文字、图像、摄影和摄像的方式记录作品的结构、色彩、材料、肌理、质感。

第四阶段,学生通过手绘游记、纸箱做洞窟的方式,记录此次敦煌之旅的过程与体会。教师组织分享交流会,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情况和学习反应,活动中所发生的困难与挑战,寻求修正与改进的方法。

◆教学创新点

本单元课程通过馆校结合的艺术学习方式,教师指导学生深入敦煌石窟中寻找艺术轨迹,并结合历史文化及环境进行寻根之旅,获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叙述的故事、所坚持的美学立场、所提出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案,都反映出学生在审美鉴赏、艺术创作、交流分享过程中的自我经验。通过馆校结合的课程学习,学生对敦煌艺术的理解能力、文化内涵的思考能力有很大程度提高,最终达到提升视觉识读能力的目标。

四、结语

学校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博物馆已经成为各级各类学校进行美育的“第二课堂”。二者相结合可以为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作出更大的贡献。学生如果从小积累了丰厚的文化素养,就能为“文化大国”打下了厚重根基。因此,各级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应该在文化合作、教育合作方面,积极将博物馆教育融入学校的教育计划之中,促使进博物馆学习成为学生的常态学习方式。

未来的艺术博物馆教育会与学校美术教育产生更紧密的联系,进而推动博物馆资源与学校资源的互享,构建一幅艺术博物馆与学校美术教育文化共生的美术教育图景。

参考文献:

[1]钱初熹.美术鉴赏及其教学.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钱初熹.以美术教育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J].艺术百家,2010年第3期

[3]郑奕.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4月

[4](美)伯尼·特里林、查尔斯·菲德尔著,洪友译.21世纪技能:为我们所生存的时代而学习[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

[5]王晔,颜慧珍,于晓明.以“社会议题”为核心的艺术博物馆课程与教学研究[J].美育学刊,2015年第4期

作者简介:

李雅煊(1987-),女,山东淄博人,华东师范大学14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中小学美术课程与教学,美术教学评价。

猜你喜欢
美术核心素养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