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策略

2016-11-26 02:52杜清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3期
关键词:有效性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杜清平

【摘要】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到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要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就必须有相对应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140 -0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师生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同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然而,不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虽然在形式上发生了变化,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上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尝试,但课堂教学效果仍不尽如人意,课堂教学有效性不明显。因此,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学的有效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

一、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创新思维包括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辩证思维等。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注意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课前让学生准备3 个硬纸圆片,并把硬纸圆片等分剪成8 个、16 个、32个……小扇形。课中让学生把准备的硬纸圆片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引导学生寻找联系、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S=πr2;这时,有个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如果不拼成近似的长方形,能拼成我们所学过的别的图形,并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吗?”问题一提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了。因势利导,马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动手拼图,学生通过努力拼出了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近似的梯形等等,同样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这充分体现了公式的多种推导过程,克服了单一的思维,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学会接纳、学会欣赏,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这样的课堂就会成为学生灵感涌动的空间。为此,课堂教学中还应积极提倡六个“允许”,即:答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教师错了允许补充;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为学生创造富有个性化、人性化的学习氛围和空间,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二、突出知识的探究性,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数学

为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上就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使他们都能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来。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学具通过演示得出计算公式V=sh、V=πr2h 的结论,在掌握了直接运用公式计算的基础上,为使学生能更好理解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设计题目:“一个圆柱体底面半径5 cm,沿着直径把它切开平分成两半,表面积增加了20 cm2,求这个圆柱体的体积?”学生用刚学的公式,思考着:虽然半径已知,但要求出它的体积,必须要先求出圆柱的高。于是,抓住学生这一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他们动手摆一摆、拼一拼,指导其通过仔细观察用学具拼成的圆柱体,引导学生从切开圆柱体的第一步开始观察,抓住“表面积增加了20 cm2”这一关键的已知条件,经学生不断摆弄学具,反复思考及验算,得出:31.4×52×[20÷2÷(5×2)]=78.5(cm2)。理由是当把圆柱体沿直径切开平分成两半时,“表面积增加20cm2”是切开后所得到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和,因此须先求出一个长方形的面积(20÷2),再用S 长÷d=h,求得圆柱体的高,进而用公式V=πr2h 求得答案。由此可见,一道学生苦苦思考不得其解的题目,只要教师引导得当,让学生去尝试探究,学生同样会有清晰的思路和严密的推理,这是一种自我发现。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探究性学习既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浓厚兴趣,也可以让课堂教学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三、鼓励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在自信中学习数学

在常规教学中,老师都会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而新的课程标准在学习方式上的改变之一就是参与学习。新教材里明显的特点,就是加强了“实践活动”参与教学。因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观点都有差别。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掘参与的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将给学生提供一种互帮互学的学习环境和引导,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实践活动:测量全班同学的身高,并将数据记录下来。完成全班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分析全班同学身高的分布情况;假如你是一个儿童体育服装设计者,你觉得上面的数据对你有什么用处?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有的量身高、有的作记录、有的看刻度、有的检查错误……通过参与学习,学生在参与性的氛围中感受到了参与学习的愉悦。

有人说:学习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大门就是自信。教师要教会学生自信,让学生在自信中学习,在自信中进步,在自信中成长。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决定了小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研究和自我调整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表述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探索过程;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写数学日记,可以写对某一个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记述他们在课堂上探究的经历,还可以畅谈他们的新发现,更主要的是在反思的过程,永远保持自信。让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一个自信的过程,一个探究的过程,一个反思的过程,一个创新的过程,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过程。这样经过教与学的不断反思和自信,数学教学就一定能向纵深发展,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精心设计活动化的教学程序,以平等合作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认真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式的学习,使课堂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构建新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利于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柴凤花.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交流的有效性策略[J].祖国:建设版,2013.2

猜你喜欢
有效性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论初中英语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浅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策略
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策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