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也需要『工匠精神』

2016-11-27 04:56秦风明李宏斌
支部建设 2016年13期
关键词:下功夫精益求精贫困人口

□ 秦风明 李宏斌

精准扶贫也需要『工匠精神』

□ 秦风明 李宏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我国“十三五”时期的一项“硬任务”,打好脱贫攻坚战,各地不仅立下军令状,在推进扶贫工作中,纷纷使出大招,对症施策,绘制路线图、时间表,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由“输血”转为“造血”,掀起推进扶贫工作的热潮。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工匠精神”,笔者认为,恰恰是给精准扶贫指明了方向。

为什么说扶贫要有工匠精神?因为这是件苦活、细活、安静的活,也因为这份工作要求执着、坚韧、耐住寂寞。它看似简单,每一个细节,都是心血煎熬。

所以说,准扶贫这个问题上,光有理念和政策扶持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我们在具体细节上多下功夫,多动脑筋。

发扬“精益求精”的精神,在“精准”上下功夫。实现“精准脱贫”,要定准人、选对路、出实招,绝不撒“芝麻盐”,每一条帮扶措施,都要让贫困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给贫困人口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

发扬“一丝不苟”的精神,在“严格”上下功夫。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地区摘帽,不能简单地统计数字,而是要落实到具体人头,要用一项一项具体指标,来评价和衡量是否达到脱贫标准。

发扬“耐心专注”的精神,在“坚持”上下功夫。推进扶贫工作任务艰巨,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只有持续发力,在困难面不低头,矛盾面前不退缩,才能决战决胜,夺取最后胜利。

发扬“专业敬业”的精神,在“门路”上下功夫。完成脱贫任务不是“摆盆景”,工作组在的时候实现脱贫,工作组走了以后仍然要实现脱贫,因此真正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坚定脱贫信心,找准致富门路,变“输血”为“造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精准扶贫这条道路上,没有多少捷径可走,说到底,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持之以恒的做一位“工匠”,政府如此,扶贫的主体也需要如此。相信只要我们发扬并运用“工匠精神”,像那些专家和技术工人一样,扎根基层,扎根专业领域,深耕细作,精益求精,我们就一定能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

(责编:罗小丽)

猜你喜欢
下功夫精益求精贫困人口
南川:“特”字上下功夫 “同”字上做文章
精益求精,“质”行全球
党史学习教育要在“悟”和“行”上下功夫
周克耀
隐形贫困人口
光影视界
在办好代表建议上下功夫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半裙时代
推陈出新 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