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人群糖代谢及肥胖指标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2016-11-28 22:35包国霞孙灵李阳朱伟丰
关键词:糖代谢肥胖

包国霞+孙灵+李阳+朱伟丰

【摘要】目的 探究社区内不同安人群代谢和动脉硬化与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2月某社区收治的糖代谢异常及肥胖指标与动脉硬化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实际情况,分为NGT,IGR和DM组,对比,BMI和WHR,WHtR,WC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在NGT,IGR和DM组内,依照BMI和WHR,WHtR,WC分成亚组,证实中心性肥胖的ba-PWV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M组内,将BMI视为判定指标,ba-PWV只在IGR和NGT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M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上述三组中,中心型型肥胖指标和ba-PWV呈现为正相关,BMI组在NGT组和ba-PWV正相关,在IGR和DM组长不存在相关;baPWV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为WHR,WHtR上述两项指标每上升0.1.baPWV就会上升40.5 cm/s和56.8 cm/s。结论 在糖代谢异常人群中,WHR,WHtR,WC和动脉硬化呈正相关,和BMI相比,更加可以反应出动脉硬化水平。

【关键词】肥胖;糖代谢;动脉硬化;指标比较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5.0.03

肥胖是引致心血管病变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其和II型糖尿病发病率之间存在较为密切关联性,相关实验指出,如果人体的BMI值如果>30[1],其罹患糖尿病的概率为18.5%。糖尿病的发生率和肥胖程度呈正相关,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约有80%~90%的DM患者BMI指数不正常。肥胖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现象更为严重,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比常人也高。截止到当前,反映肥胖指数的指标除了BMI外,还有腰臀比,以及腰围身高比。

上述指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性[2]。在不同的糖代谢状况时,上述指标和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程度项目存在很多争议,如果可以使用有效方式,确定何种肥胖指标和动脉僵硬相关性更为显著,实施有效方式进行合理干预,对于减少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存在,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某社区糖代谢异常及肥胖指标与动脉硬化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ba-PWV视为预测心血管疾病的指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2月某社区收治的糖代谢异常及肥胖指标与动脉硬化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经75GOGTT,糖化血红蛋白,体格检查,问卷测试和ba-PWV测量后,确诊为该疾病,排除BMI在<18.5的患者,其中男129例,女71例。年龄38.9~72.3岁,平均年龄(56.9±4.37)岁。本实验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执行,患者自愿参与实验调查,同时签署了知情书。

1.2 方法

患者行常规检查,其中包含身高,体重。WC,HC等。该项工作由我院护理人员完成。

1.2.1 血压测量

本实验使用电子血压计量设备,对患者的血压进行全面测量,相关标准使用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关于高血压的诊疗标准,进行评判。

1.2.2 血液生化检测

留存患者的空腹静脉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设备,对患者的TG,TC,HDL-C和LDL-C进行测量。

1.2.3 baPWV测定工作

本实验使用全自动动脉硬化诊断设施,对患者的baPWV进行全面测定,受检测对象安静平卧3 min,在双侧上方壁肱动脉和下肢内踝上方2 cm位置绑带,设备自动测量出两侧的baPWV值,选择偏大值进行全面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在所有患者中,男129例,女71例。年龄38.9~72.3岁,平均年龄(56.9±4.37)岁。其高血压罹患率,年龄,吸烟情况,心血管疾病罹患率,血液生化指标等在DM,IGR和NGT小组中存在显著差异,呈正相关,结合我国人群特征,BMI在24与28划分为超重与肥胖标准,在本实验中,人群的超重率分别为48.9%和28.4%,结合相关标准,该社区内人群的中心肥胖发生率分别为49.6%,75.6%和58.4%。由此能够看出,糖代谢紊乱情况越严重,从NGT→IGR→DM组,组间的肥胖情况逐步增加。

2.2 肥胖和baPWV特征探究

结合患者的BMI分组情况,在IGR和NGT组中,常规体重,超重和肥胖之间的baPW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M组中,BMI分组的baPW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个分组中,依照WHR,WC和WHtR分成小组,各个亚组之间的baPWV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正常组相比,中心性肥胖组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肥胖指标和baPWV相关性

实验结果显示,BMI和WHR,WHtR,WC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关联性,(r=0.559,0.264,0.663)WHR,WHtR和WC的相关系数为0.854与0.795。WHtR和WHR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38,在DM,IGR和NGT内,中心型肥胖的指标和baPWV为正相关,在NGT组内,BMI和baPWV为正相关,其余两组内不存在显著关联性。

2.4 baPWV和不同种类肥胖指标多元回归分析情况

将baPWV设置为因变量,对心血管罹患情况,性别,年龄加以校正。经多元回归因素分析可见,baPWV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为WHR,WHtR.上述两项指标每上升0.1.baPWV就会上升40.5 cm/s和56.8 cm/s.

3 讨 论

当前在评定体脂肪的标准包含WHR,WC,WHtR,BMI。非脂肪重量和脂肪重量构成体重。脂肪重量被称之为脂体重,非脂肪重量被称之为瘦体重。因为瘦体重的变化幅度不大,因此BFP能够全面反映出体脂肪含量情况,在通常情况下,认为男性的该指标在25%以上,女性在33%以上可以被称之为肥胖。

BMI是最为常见的评价全身性肥胖指标,其可全面避免身高对于体重的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体肥胖程度。该指标和BFP相关性较好,结合我国民众实际特征,将BMI24~28划定为超重,>28划定为肥胖。

但该指标仅仅局限与于正常情况。

WC能够公允的表现出腹部脂肪堆积程度,是评价中心型肥胖的公允化指标,其和内脏面积相关性良好,但该指标受到了性别和种族因素的影响。结合最新糖尿病防治指南,确定中国女性WC≥80 cm,男性≥90 cm判定为中心性肥胖。

值得说明的是,WHR和WHtR也是评价中心性肥胖的相关指标。在本次研究中,将BMI视为肥胖标准。人群的超重率分别为48.9%和28.4%,结合相关标准,该社区内人群的中心肥胖发生率分别为49.6%,75.6%和58.4%。NGT,IGR与DM分别将WC,WHtR和BMI为肥胖标准,组间肥胖走逐渐上升,因此能够看出,糖代谢异常和肥胖情况存在较为密切的关联性。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就是肥胖,其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关联性密切,结合实际情况,本实验依照患者的糖代谢紊乱程度进行重新分组,并将文章中提及的四个指标当作判定肥胖的标准。结果证实,无论是耐糖量正常,DM前期还是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缓和的动脉僵硬水平明显比非肥胖组高,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在IGR,NGT和DM组中,WHR,WC,WHtR的指标和baPWV显著相关,BMI只在耐糖量正常组和动脉硬化的程度相关,建立起相关模型,实施多元化分析,证实WHR,WHtR为独立危险性因素,且每增加1 cm。baPWV就上升了40.5 cm/s和56.8 cm/s.证实中心性肥胖为评估糖代谢异常动脉硬化的独立性因子[3]。

综上所述,对于DM患者,必须加强关注力度,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肥胖患者中,使用有效方式,全面评估患者的动脉硬化水平,控制好患者的体重和脂肪,对于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存在。

参考文献

[1] 陈一梅,窦京涛,闫文华,东黎光,廖燕华,王淑玉,陆菊明,母义明.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的肥胖指标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05:502-505.

[2] 刘晓萌.鲁中南地区18~69岁居民代谢综合征流行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3.

[3] 潘海燕.体检人群中代谢综合征现状调查及臂踝脉搏波速度相关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0.

本文编辑:刘帅帅

猜你喜欢
糖代谢肥胖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利培酮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及糖代谢的影响
高血压患者糖代谢状况调查研究
基于证素辨证探讨绝经后肥胖痰证的病理特点
收入对食品消费代际差异的影响研究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治疗单纯性肥胖1例报告
高糖餐后进行急性有氧运动对高三学生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不同品种甜高粱茎秆中糖分积累规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