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点分析①

2016-11-28 00:24李广周重庆三峡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重庆4041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李广周(重庆三峡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 重庆 404100)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点分析①

李广周
(重庆三峡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 重庆 404100)

摘 要:重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建设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打造,有利于提高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在合作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企业应该全程参与到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中去。在人才培养的活动中全程渗透企业精神文化,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通过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建设,整体提升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教学水平。该文根据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学科特点展开讨论,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提出几点有利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模式,采用更加人性化的教学方法实现课程设计的优化,体现当今时代订单式教学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与用人企业联合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应该融入职业资格标准的工学结合课程标准项目课程建设,从而提高校企合作的质量。

1 推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校企合作人才模式培养的意义

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运动与健康相结合是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基石,该专业突出实践教学,培养过程中体现了体育和医学相结合的特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作为一个开办时间不是很长的新专业,在人才培养定位、课程设置、实验实践教学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课程重理论而轻实践甚至无实践,培养的人才的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教学内容死板,教学大纲多年不变;单纯的知识教育,旧有经验的复制,忽视实践,没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考试分数评高低;忽视人文教育,没有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等。通过校企合作采用“技能+学历”的教育方法,在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2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走向与其指导意义

2.1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走向分析

根据2014年天津体育学院的一项大学生实习情况问卷调查统计显示,参与调查的总人数为384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中,进入教育部门参加工作的人数最多,人数为148人,比例为38.5%。其中,毕业之后进入事业单位加入公务员队伍的人数为76人,占总调查人数比例的19.8%。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活动中,学校领导应该积极与教育部门(各大中小学校体育招聘处、大学校园体育团体负责人、专业课程体育教师)联系。安排学生到省体育局等相关单位工作,这对学校的校外基地建设起到了良性的指导作用。

2.2 优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

从合作开发课程建设的角度出发,学校可以与协议企业共同建立就业实训基地。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学生可以直接到省立运动队、市级健身俱乐部去参加专业的就业指导活动。在大学期间,学生就应该积极地“走出去”,并且,去往学校和对口企业共同建立的具备实习功能的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个人能力训练,建立顶岗实习和综合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努力促使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毕业生逐渐达到岗位的需求。学校通过企业反馈与需要,有针对性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更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学校利用企业提供设备,企业也不必为培养人才担心场地问题,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模式。

3 推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工作要点

3.1 强调校内理论课建设与校外定岗实训相结合

在完成了校内理论课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之后,学生还应该进入到企业中,积极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在与一线的员工前辈接触的过程中,不断接受适应岗位性的实际技能的相关培训。在学校内部的公共课、专业平台课的讲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岗位适应性案例分析,提升学生的职场意识。组织有意向的学生去医院、健身俱乐部、敬老院等地学习,积极与其内部工作人员交流,使得实际的工作经验指导于校内的理论课程学习。企业(医院、健身俱乐部、敬老院等)还应该在学校礼堂、图书馆等场所,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医院、健身俱乐部、敬老院等)文化和核心价值相关的讲座,为学生接受企业文化和技能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不愿意参加实习的原因主要有,实习活动与自己的个人计划有冲突(考研、工作、旅游)等等。但是,实习活动的开展将会显著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实习环节结束之后,会感到有所收获。在实习的过程中,企业基层工作人员将会是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在人才合作式培养模式中,体育院校的主要培养任务是锻炼体育院校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学生在学校、企业相配套的环境下交替学习。

3.2 结合人才市场的需要,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未来培养出符合社会岗位需求的人才,避免人才与社会需求相脱节,运动人体科学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密切联系市场与产业界,时刻把握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与产业界建立起一个长期有效的联系,学校应该经常性地组织学校教师代表到企业深入走访,了解企业的生产状况和用人情况,还应该要求企业的管理人员到学校来实地考察,探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出现阶段教育学校体育院校教育与企业生产脱钩的地方,做到“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活动中,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参加一到两次(每次时间保持在两周以上)的校内实践性实训,主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职业素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在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组织学生到校内的实训基地进行拔高性的“专业型”技能实习,在实习活动中完全仿照用人单位的招聘、任用模式开展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中的专业技能。在第七学期,可以安排学生参加与专业教育相关的校外企业进行实习,从而培养学生职场工作的心理预期,激发学生在有限校内学习时间中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在最后一个学期及以后的毕业前夕,可以安排学生参与就业岗位相关的定岗实习活动,在校内的考证培训之后前往就业单位参加实用性的换岗学习,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打造出能够满足市场需要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4 结语

总之,学校应该与对口企业展开更加紧密的合作,联合成立就业咨询会,接受学生就业疑难问题的咨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体育类院校教育工作者在职业能力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精心地为学生展开优秀学生就业实战的经典案例讲解,采用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职业能力培训方面对学生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沙宪锋.多元化视角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体育学院,2014.

[2]辜德宏.高尔夫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基于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高尔夫后备人才培养个案的考察与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1):82-90.

[3]李伯伟,校企合作进行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与改革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3,11(2):22-24.

作者简介:李广周(1973—),男,河南淮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

基金项目:①重庆市高等教育教改课题项目“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5312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1.018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1(a)-0018-02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