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特点分析与应对措施研究
——以聊城大学龙舟队为例

2016-11-28 05:40郭朝盟聊城大学体育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13期
关键词:运动损伤应对措施

郭朝盟(聊城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聊城 252059)



龙舟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特点分析与应对措施研究
——以聊城大学龙舟队为例

郭朝盟
(聊城大学体育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摘 要:随着传统龙舟运动向竞技龙舟运动的快速转变和发展,以及新的训练方法、比赛战术的应用,龙舟运动损伤呈现了损伤率高、分布广的新特点。为了全面了解龙舟运动损伤的新特点和新规律,从而更好的预防损伤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该文以聊城大学龙舟队教练员和现役龙舟队员中的35名桨手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聊城大学桨手运动损伤的特点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关键词:龙舟运动员 运动损伤 应对措施

随着世界龙舟运动的普及与发展,传统的龙舟运动逐渐向竞技龙舟运动转变,在训练或比赛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运动损伤。该文对聊城大学龙舟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新特点和新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为队员健康的参加训练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

1 研究对象

该文以聊城大学龙舟队教练员和现役35名桨手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

2 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笔者在聊城大学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并结合龙舟运动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

2.2访谈法

通过对聊城大学龙舟队教练和运动员进行访谈,对如何防治运动损伤进行探讨分析。

2.3问卷调查法

笔者对聊城大学现役的35名桨手(男21、女14)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35份,回收35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2.4数理统计法

笔者通过对调查的有关材料和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并分析处理和统计。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龙舟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在35名桨手中,损伤的为35人,占总数的100%,这表明我国竞技龙舟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情况很严重。其中对龙舟运动损伤知识很了解的为5人,占总桨手的14.29%,对龙舟运动损伤的特点和预防很了解的为3人,占总数的8.57%。以上可以看出龙舟运动员对龙舟损伤及防治缺乏了解,尤其是新队员缺乏防伤意识,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老队员。

3.2龙舟运动员身体各部位损伤分布的分析

在35名桨手中,共损伤228次。臀部损伤41次,损伤率17.98%,排第一;手部损伤36次,损伤率15.79%,排第二;肩部损伤34次,损伤率14.91%,排第三。这是在龙舟运动中,活动剧烈,与船体、船桨接触的部位收部损伤最严重。

3.3龙舟运动员身体各部位损伤的性质分析

龙舟运动员损伤比率最高的臀部,擦伤率为100%;居第二的手部擦伤率为91.67%;肩部损伤位居第三,以肌肉损伤为主,损伤率91.18%;前臂损伤居第四,擦伤为100%。

3.4龙舟运动员进队前旧伤与运动损伤的分析

在损伤的35名桨手中,进队前损伤的有6名,进队后再次复发的有6名,再次损伤率100%。由于高强度的龙舟运动,使龙舟运动员在划桨过程中腰部、肩部、背部的负荷量过大,因此再次复发的几率比较大。

3.5龙舟运动员桨位分布与损伤的分析

通过统计,左桨手右侧的腰部损伤(左1右11)、肩部损伤(左5右13)明显高于左侧的损伤;右桨手左侧的腰部损伤(左10右2)、肩部损伤(左12右4)明显高于右侧的损伤,而这些部位的损伤绝大部分是以肌肉的损伤为主,因此可以得出桨位的分布与肌肉损伤的部位相反。而左桨手左侧的手部损伤(左15右3)臀部损伤(左13右6)明显高于右侧的损伤;右桨手右侧的手部损伤(左4右14)、臀部损伤(左6右16)明显高于左侧的损伤,这些部位的损伤以擦伤损伤为主,因此可得出桨手桨位的分布与手、臀部的损伤是同侧的。

3.6龙舟运动员训练与损伤的分析

训练1年损伤的有11人,损伤89次,人均8.09次;训练2年损伤的有7人,损伤39次,人均5.57次;训练3年损伤的有4人,损伤19次,人均损伤4.75次。分析得出损伤的次数随着参加训练时间的延长大致呈下降的趋势。

陆上训练损伤共16次,占7.02%,水上训练损伤共196次,占85.96%。陆上训练以耐力、力量为主,训练时间短次数少,且保护到位,因此损伤发生率比较低。在水上训练时间长,频率高,局部负荷大,因此在水上训练时损伤的发生率较高。

3.7 龙舟运动员比赛期间与损伤的分析

在比赛期间损伤共16次,占7.02%。因为比赛期间运动强度比训练、模拟赛要大得多,高强度的运动负荷,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运动员来说,适应慢,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3.8龙舟运动员损伤的恢复与重新参加训练的分析

运动员擦伤后91.43%的桨手会在没有恢复的状态下参加训练;30名肌肉损伤的桨手,85.71%会在接近恢复的状态下参加训练,擦伤是外部损伤,轻微处理一下即可,而肌肉损伤运动能力减弱,需要恢复才可训练。

4 结论与建议

4.1研究结论

(1)我国竞技龙舟运动员运动损伤很严重,发生率达100%;对龙舟运动损伤知识很了解的占14.29%;对龙舟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很了解的占8.57%。

(2)运动员损伤的部位前三的依次为臀部、手部、肩部。

(3)运动员手、臀部以擦伤为主,手腕以腱鞘损伤为主,肩、腰、背部以肌肉损伤为主。

(4)运动员桨位分布与肌肉损伤的部位相反,而桨手桨位的分布与手、臀部的损伤则是同侧的。

(5)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桨手损伤发生率呈降低的趋势。(6)桨手在水上训练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陆上训练。

(7)运动员擦伤后91.43%会继续训练,而肌肉损伤后运动能力减弱,85.71%桨手需要接近恢复才可训练。

4.2建议

4.2.1加强龙舟运动员的思想教育、安全教育

教练员要重视运动员运动损伤及预防的理论课,分析其损伤的原因,并教授一些基本、实用的方法。队员要从思想上要重视起来,向老队员学习有关损伤及预防的知识,以预防为主。

4.2.2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负荷

教练要严格遵循运动训练原则,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在陆上素质训练时要个别对待、循序渐进地安排训练内容、方法、手段以及运动负荷等,从而增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

4.2.3提高龙舟运动员的体能

教练员要了解龙舟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以及他们在比赛中运动的方式、能量代谢的特点等,在训练中要进行身体的全面训练,尽可能地符合龙舟运动专项、比赛的特点和要求。

4.2.4加强易伤部位的练习

教练员要进行龙舟专门的素质训练,加强薄弱部位、易伤部位的练习,从而提高其机能水平,才能承受高强度、大负荷的训练和比赛,从而有效地预防龙舟运动损伤的发生。

4.2.5龙舟运动员正确的划桨技术

在平时的龙舟划桨技术训练中,教练员在加强体能训练的同时,还要特别强调划桨技术的重要性,不断地改进、规范划桨技术,使之尽可能地符合人体结构功能的特点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

4.2.6改善训练设施与装备

为队员提供防护用具,如护指指套、护臀的垫子等;素质训练的器械设备要经常检查并维修,为运动员创建一个良好的训练环境,同时为运动员配置一些适合龙舟专门训练和比赛的服装、鞋子等。

4.2.7加强运动员的医务监督和自我监督

在训练中积极地进行预防、保护,训练后要注意伤口清洁,并不断地消毒,以防感染,重者要进行包扎保护。而对于运动损伤,要及时发现,积极进行治疗,受伤痊愈后要慢慢地适应训练强度和负荷,以防止运动损伤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51-260.

[2]崔健.男子龙舟运动员体能特征研究[J].学术论丛,2008,29(3):11-25.

[3]刘秉果.龙舟运动发展的启示[J].体育与科学,1991,45(16):24-26.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5(a)-0011-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3.011

猜你喜欢
运动损伤应对措施
大学生网球运动损伤成因及预防策略
云南师范大学网球专项本科生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研究
输变电设备运行及安全防范措施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浅析“营改增”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税负变化及应对措施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