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壁垒影响下的高校体育场馆信息化管理研究①

2016-11-28 06:58韦洪雷刘旭西南交通大学四川成都611731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24期
关键词:体育场地一卡通体育场馆

韦洪雷 刘旭(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成都 611731)

制度壁垒影响下的高校体育场馆信息化管理研究①

韦洪雷 刘旭*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成都 61173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与《全民健身条例》中相关规定,学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势在必行。但学校场馆面向公众开放所涉及的安全、财务、信息管理等问题缺少有效解决途径,新的管理方式与方法又受制于学校体制限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该文以信息化为手段,探索在当今高校体制下,场馆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应用的合理方式。

高校场馆 信息化 制度壁垒

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12 月31日,全国共有体育场地169.46万个,用地面积39.82亿平方米,建筑面积2.59亿平方米,场地面积19.92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1.46平方米,[1]不及美国的1/10,日本的1/13。在全国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管理体育场地66.05万个,占38.98%,而国内大中小学体育场地面向社会开放程度各不相同,又使人均场地面积这一纸面上的数字显得更加单薄。

场地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并不仅是一项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与《全民健身条例》中亦有规定[2]在国家法律法规与公众舆论的约束下,学校体育场所面向社会开放看似顺理成章。但就高校而言,现实问题在于,学校场池馆面向公众开放所涉及的安全、观念、设备维护、财务等问题[3-5]缺少有效的解决途径,高校事业单位的制度性壁垒下专业化的场馆管理系统的校内推广所面临的来自财务处、保卫处、学生处、网络中心等多个职能部门的诸多制度性约束,往往阻碍着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与方法的引进与变革。该文从实证的角度出发,以信息化为手段,探索制度壁垒下高校场馆信息化管理的新机制。

1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现状分析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一般分为体育部门自主管理,国资、后勤等部门代管、企业外包代管。

学校体育部门自主管理校内体育场馆,能够深度满足该校师生、教职工需求,对学校体育场馆具有绝对控制权,可统筹安排校内体育资源。但该种方式会牵扯部分教师的工作精力,缺乏专业的运营管理人才,学校拨款费用较大。[6]

国资、后勤等部门代为管理学校体育场馆,在满足教学需求的前提下,体育场馆的服务性质、工作内容明确,运营与管理便捷。但该种方式需组建管理团队,增加编制,且体育场馆管理人员可能存在体育相关业务不熟练的问题。

企业外包代管的模式具有专业的管理与运营团队,减轻了人员管理负担,但该种模式学校对体育场馆的控制力相对较低,委托工作相对复杂,对教学训练和比赛存在一定的影响。[7]

2 高校体育场馆系统设计

2.1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场馆运营的问题,该研究结合当前热门的RFID、移动支付、微信公众号等技术,提出一整套基于校园一卡通以及移动支付的高校体育场馆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实现体育场馆在身份识别、会员、财务、场地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借助目前广为流行的微信服务号,实现场馆在线预定。

2.2功能设计

2.2.1身份识别

在身份识别方面,系统提供3种解决方案:第一,对于系统所在高校对场馆信息化系统支持度较高,能够提供一卡通信息中间库访问权限及一卡通扣款权限,一般通过读取校园一卡通内卡号后与一卡通中间库进行匹配,获取学校允许读取的一卡通持有人信息,一般仅包括姓名、学号、学院等基本信息,消费金额直接通过一卡通进行扣费。第二,对于相对保守,不能够提供一卡通信息的学校而言,系统可以采取绑定一卡通内卡号在场馆管理系统中为其建立会员账号的方法实现对前来锻炼人员的身份识别。该种方法,无法实现使用一卡通金额在校内体育场馆消费,只能另行充费使用,形式类似于在一卡通下建立子钱包。第三,对于没有校园卡的校外人员,由系统管理员仿照第二种方式为其发放储值会员卡,并采集录入相关个人信息。校外人员到校内场馆消费时,凭卡充值缴费,刷卡入场。

2.2.2会员管理

(1)一卡通、储值卡管理;校内用户凭一卡通在场馆初次消费后自动录入场馆平台会员系统,并获取用户的姓名、学号/工号、学院等基本信息,录入手机号码。校外用户办理场馆储值卡时录入相关个人信息以供会员管理使用。(2)手机号管理,以手机号作为会员卡号的方式主要针对通过微信服务号线上购票预定场馆的消费者。消费者于线上完成场馆预定或购票后,到场馆前台通过提供手机号以及预定成功的短信回执入场。其身份信息以及所购场馆业务与手机号相绑定,并可同时绑定一卡通或储值会员卡。

3 高校场馆系统推广面临的问题

上文所描述系统针对不同高校的差异性需求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的组合,寻求在制度框架下的最优解决方式。但系统真正推广实施,仍需要学校有关部门打破传统与常规,在相关工作中寻求新的解决方法与思路。

3.1财务监管问题

财务问题往往是与学校沟通过程中最为敏感的话题。在与学校财务部门对接的过程中,财务部门往往以场馆管理系统无法纳入高校现行财务系统之内,无法从根本上监督体育场馆的每笔交易信息为由拒绝场馆管理系统的使用。即便最大限度为学校财务部门提供监管权限,仍无法改变财务主管部门的固有认识。

3.2数据安全问题

因在场馆系统使用过程中涉及学生身份信息及一卡通扣费问题,在现行制度框架约束下,系统往往需要按规定部署在学校内部以保证安全。但这一系统部署安排往往又与系统开发公司场馆平台化推广理念存在矛盾。这一问题,往往成为制约该场馆平台系统校内推广的最大障碍。

4 结语

2016年4月刚刚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指出,支持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企业等开展广泛合作,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水平。该文所研究的场馆管理系统,能够让用户得到更大的便捷、更多的信息、更好的服务,能够帮助场馆管理人员服务管理工作更加科学、高效、规范、透明,看似应当受到学校支持与欢迎。但在系统的实际推广应用过程中,因涉及财务处、学生处、网络中心、保卫处等多个部门,往往使系统落地面临着诸多体制壁垒所带来的困难。对于新鲜、先进的事物,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该有更大的智慧,更积极的态度支持其实施与推广,共同在学校体制范围内探索最大限度的可行性,而不是因畏难、保守而拒绝任何学校内部由下而上所提出的积极改变。

[1]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R].北京,国家体育总局,2014.

[2]全民健身条例[R].国务院办公厅,2009.

[3]黄群玲,张得保.《全民健身条例》背景下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现状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3):38-41.

G818.2

A

2095-2813(2016)08(c)-011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4.11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大学体育信息化管理整体解决方案研究”(2015R338);四川省科技创新苗子工程“基于RFID及移动互联网的高校体育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与应用”(2015S21009);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体育场馆数字化管理及资源共享网络服务平台的构建研究”(TY2012103)。作者简介:韦洪雷(1983—),男,汉,山东济南人,在读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管理科学与工程、体育系统工程。通讯作者:刘旭(1959—),男,汉,河北邯郸人,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管理,E-mail:chinaese.boshi@foxmail.com。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地一卡通体育场馆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一卡通失卡招领系统设计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高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问题和对策
2020年《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栏目选题
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场地建设现状研究
体育场地投资结构、运营模式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向心加速度学习一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