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12座“万亿俱乐部”城市年终盘点
——12座城市贡献了全国GDP的1/4

2016-11-28 10:48小康谭海清
小康 2016年35期
关键词:特大城市盘点生产总值

《小康》记者 谭海清

2016年中国12座“万亿俱乐部”城市年终盘点
——12座城市贡献了全国GDP的1/4

《小康》记者 谭海清

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重庆、苏州、武汉、成都、杭州、南京与青岛等12座城市,2016年各自的国内生产总值都将超过一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4强。

又到了年底盘点的季节。

年初“两会”定下了6.5%-7%的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这也是近几十年少见的“低”增长率指标。增长目标的区间数值也预示着这一年整体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大。“要实现2020年经济总量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年均增速必须在6.5%以上,这是底线。同时结构性改革会激发新动力,可以向7%去努力”,有经济专家这样说。

到了年底,比较欣慰的是,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整体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明确。按国家统计局的官方数据,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增长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666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09415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279890亿元,增长7.6%。第四季度,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狠抓政策落实改革落地,努力巩固壮大积极变化,完全可以确保实现全年预期目标。

在对整体经济贡献方面,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的“领军”、核心作用至关重要。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城市化,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而大城市、特大城市的主导作用,构成了城市化的根基。在国际上,联合国通常将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划定为特大城市。在我国,2014年国务院规定,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人们常说的“北上广”,就是典型的超大城市。据统计,2015年全国生产总值超万亿的城市有10个,即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重庆、苏州、武汉、成都和杭州,这10个城市再加上排名紧挨着的南京和青岛,12座城市的GDP占全国GDP的26.76%左右,也就是说,全国GDP的1/4是由12个最大的城市贡献的。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2016年年底,我国GDP超过万亿的城市将增加到12个,2015年底生产总值都已超过9000亿元的南京和青岛,将是“万亿俱乐部”的最新成员。

这12个城市,按城市分类标准都属于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按地域划分,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9个,中西部有3个。“万亿俱乐部”中,四大直辖市全部入列,其他城市不是省会城市,就是国家计划单列城市,只有苏州市例外。在“万亿俱乐部”中排行第七位的苏州市,其经济总量不仅超过武汉、成都、杭州等其他省会城市,甚至超过同省的省会城市南京(排第十一位)。从1993年开始,苏州市委书记即由江苏省副省级领导兼任。从苏州市委书记任上先后走出多位省部级领导,如梁保华、陈德铭、王荣等。

经统计,这12个城市中,都开通了地铁或正在修建地铁。这说明,经济越发达,人流量越大,对地铁这种大运量的交通工具的需求就越大。这12个城市,都是区域的中心城市,在带动区域发展方面,都起着龙头作用,对周边的中小城市都能产生强烈的吸附效应。在城市特色与产业布局方面,却各有特色、各有侧重,如杭州市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信息经济高速发展,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与金融业发展迅速已成支柱产业,长沙市的装备制造等产业近年迅猛发展为城市整体实力增强助力最大,成都市近年在创意产业电子商务方面直逼沿海城市,等等。

编辑/余弘阳

猜你喜欢
特大城市盘点生产总值
2020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2019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睁眼瞎盘点
什么将取代国内生产总值?
跻身特大城市,郑州跨河发展大郑北箭在弦上
资源紧约束下特大城市耕地占补平衡的思考
本地生产总值
2014 年终·盘点
建国以来新年献词盘点
关于创新特大城市社会治理新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