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跤坛名宿”何贵生先生的一段往事
——写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

2016-11-28 16:24杨巍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中心北京100000
人间 2016年15期
关键词:回忆录

杨巍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中心,北京 100000)



“跤坛名宿”何贵生先生的一段往事
——写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

杨巍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中心,北京100000)

摘要:本文依据何贵生先生生前口述资料及其哲嗣、弟子等追忆、口述整理而来。再现了1943年至1945年,北京“掼跤名宿”何贵生因痛打日伪汉奸而身陷囹圄进而被遣往日本以作苦工的辛酸历史。从中既可以看到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本质,又揭露汉奸们助纣为虐、为虎作伥的谄媚与卑鄙,同时也反映了彼时中国人民的愤懑与仇忾、抵制与反抗。同时,本文力求再现日本劳工营对中国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榨,并对何贵生先生在艰难处境下,最终选择与日本人“拼死一搏”的民族气节、过人胆识,进行了追记。

关键词:口述;回忆录;日据时期;赴日中国劳工

201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日本纪念战败投降70周年之际发表的所谓谈话,避重就轻、偷换概念,妄图将日本作为二战加害者打扮成受害者。不过,没人会天真地认为这些日本右翼分子会良知发现。而铁一般的历史真实,也非是他们通过不断否定、篡改,就会被世人遗忘、湮没无闻的。

本人作为一位深爱“中国式摔跤”的晚辈后生,值此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就来讲述、回忆一段有关跤界老前辈曲折、辛酸却也发人深省的真实故事。

时光倒转至20世纪40年代,毗邻北平西安门大街的大拐棒胡同28号,住着一位铁骨铮铮的汉子,他就是北平城名重一时的跤坛名宿——何贵生。

说起这老何家,可谓当时西四地区一大户,不仅人丁兴旺,且世代经营屠宰、汤锅、游艺园等买卖,家底儿殷厚。最为重要的是,何家世代为清廷善扑营的宫廷摔跤手,时称为“扑户”、“布库”、“布库手”,又因常在皇帝、太后等驾前表演、比赛,也被尊称为“御布库”。何贵生的祖父何永奎、父亲何芝山、岳父栗铁存均是名噪京城的掼跤手,尤其何芝山老先生,由于其在善扑营担任教习,满语称“钢尔答”,在当时跤界得了个“何五钢尔答”的响亮名头!

尽管家资富厚,且有一定社会地位,但何贵生先生可不是膏粱纨绔子弟,自幼便追随祖、父,承袭家学,习练“二五更”的苦功,同时,遍访京城名跤手,不论“官腿儿”(善扑营的布库手)、“私练儿”,只要人家有真才实学,一定真诚登门淘换玩意儿,可谓是尊师重道、见贤思齐。

经过十数年如一日的刻苦锻炼,二十多岁的何贵生便已出落得高大威猛、膂力过人,活像半截黑铁塔,且他跤技高超、“绊子瓷实”,练就了“两条夯儿的官腿儿功夫”(左右两边均可使用绊子、发动进攻)。掼跤的基本功,徒手训练的,如:五路腿法抽、踢、盘、跪、过,跳蹦子、跳八扇、拧七寸儿,各式“绊子空儿”……器械训练的,如:大、小棒子、天皇板、天秤、地秤、滑车子、抖大杆儿、麻辫子、大拧子、霸王砖、推子、掷子、泥馒头、扔沙袋、举石锁、拉硬弓、闯石担等等,可谓是无一不晓、无一

注释:

①沈从文.水云[A]沈从文全集(第十二卷)

②沈从文《边城》人名文学出版社2000.7第十三页

③沈从文《边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7第十三页

④同上

⑤沈从文《边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7第五页

⑥沈从文《边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7第五页

⑦沈从文《边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7第四页

⑧沈从文《边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7第十一页

⑨沈从文《习作选集代序》[A]沈从文全集(第九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5

⑩沈从文《边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7第五页

⑪沈从文《边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7第五十一页

⑫沈从文《边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7第六十二页

⑬沈从文《边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7第五十六页

⑭沈从文《边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7第五十八页

⑮沈从文《边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7第六十六页

⑯沈从文《边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7第六页

⑰沈从文《边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7第二十页

⑱沈从文《边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7第二十一页

⑲沈从文《边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7第二十三页

⑳沈从文《边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7第三十五、三十六页

㉑沈从文《边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7第六十九页

㉒沈从文《边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7第四页

㉓沈从文《边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7第五页

㉔沈从文《边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7第九页

㉕沈从文《边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7第八十二页

㉖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2

参考文献:

[1]沈从文《边城》[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7

[2]沈从文《从文自传》[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沈从文《水云》[A]生之记录京华出版社2005.7(第328页)

[4].沈从文《习作选集代序》[A]生之记录京华出版社2005.7

[5]《沈从文<边城>悲剧成因探析》周纪焕[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卷第4期(第62—66页)

[6]《牧歌背后隐藏的矛盾及其悲剧性——重读沈从文<边城>》魏家文理论月刊[J]2004年第6期(第127—129页)

[7]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A]鲁迅作品精选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2

时值壮年的何贵生先生,意气风发、志向远大,在家族生意、掼跤传承等领域,都想做出一番成绩,只不过,时运艰辛,民生凋敝,壮志难酬。

1937年,小日本儿占领了北平城,经济凋敝、物资缺乏,让北平人民受够了“混合面儿”干涩难咽的苦。社会风气败坏,烟馆、赌场、妓院林立,日伪宪兵、地痞流氓、朝鲜浪人肆意横行。要说,物质上的困厄咬咬牙,兴许挺过去,关键这亡国奴的滋味儿可真是不好捱!

1942年前后,崇文门外打磨厂,由朝鲜浪人开了一家儿“宝局”,这家赌场不仅使用各种卑劣手段出老千,还对中国人极尽蔑视、凌辱。何爷的不少街坊、朋友都在这里折了钱还栽了面儿,一时间耳朵里充满了北平人对这家赌场的怨愤、恼怒……何爷平素嫉恶如仇、豪爽任侠,索性单人独骑,凭借着超人的胆气与勇武,愣是给这赌场搅黄了,大大地为中国人出了一口恶气。没多久,又在天桥永安路,何爷为了救朋友徐春甫,一个人痛打7个卖白面儿的朝鲜浪人……这一来二去,可就渐渐和日伪当局、朝鲜流氓们结下梁子了。

1943年的一天,何爷在前门内高井胡同串门儿,恰遇日本宪兵队一伪满翻译官殴打一名中国人,逼中国人下跪磕头,这还不算,最后干脆用铁通条直戳这名同胞的肚腹……何爷怒火中烧,一个箭步冲到跟前儿,大吼一声,抡圆了一个大嘴巴,便把手持通条的汉奸翻译抽了一大跟斗儿,然后扶起那位中国同胞,扬长而去。

不成想,这次何爷的义举可为他招来了祸患。这名挨抽的汉奸翻译来头不小,马上到日本宪兵队以“抗日”罪名给何先生挂了号,他的爪牙、部下、狐朋狗友,一时间倾巢出动,关闭城门,捉拿何贵生。所幸,何爷逃脱,及时回到家中躲避。

打那儿起,何爷深居简出,易名“何少朋”,避人耳目。由于之前与日伪、朝鲜败类多次结下“疙瘩”,这次日伪对他的缉捕尤为严苛。终于有一天,伪警察郭子久在煤市街发现了何爷,不由分说便将他锁至宪兵大队。

日本宪兵队,就是人间炼狱。据何爷后来回忆,一进去就给砸上7斤半重的铁镣子,一遍一遍过“热堂”,压杠子、灌辣椒水,几天下来就给折磨得不成人样儿了……关押了20多天后,由于实在问不出什么,最终日伪当局决定,把何爷给日本人当劳工。

当年腊月,何爷一拨儿36人由8个伪警察押着,打永定门火车站上车,径直拉到塘沽北炮台,进了中国劳工集中营。那时,当地流行一句俗话“北炮台,北炮台,命小出不来”,进了这地界儿,遭那罪可就大了去了。

何爷后来跟家人讲:“这个集中营,紧靠大海,周围是电网,由日本兵严密监管看守,插翅也难飞走。日本人还特别挑选了一群无耻投敌、凶狠残暴的流氓地痞做帮凶,用汉奸整治咱中国人。”“几十个人一拨儿,关在一间木板房里,个儿挨个儿挤睡在垫草褥的大通铺上,吃喝拉撒全在屋里,甭想出屋。屋子中间一口大桶,里面注上水,喝、洗、涮全都是它,几天才有人给换一次,水甭提多浑了。吃就更别提,全是豆饼面儿窝头,掰开全都露冰渣儿,咽不下去,而且这豆饼面儿吃完了’烧膛’,人渴得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只好趴到桶边儿,把脑袋扎进去大口大口喝脏水。进北炮台时,身上好一点的衣裳、毛衣全给扒掉了,就给剩几件破衣烂衫裹着身体,夜里几个人抢一床破被子,冻得彻骨钻心……这哪儿是人受的呀?”

日本鬼子为了防止劳工营内的中国人反抗、逃跑,采取了极其残酷、野蛮的管理、弹压手法。他们给予那些汉奸、地痞极大权力,对中国劳工动辄谩骂、凌辱,殴打、体罚是家常便饭,中国同胞稍有顶撞,就遭至他们往死里下手,“榆木房椽削圆一头做拿把儿,抡起长方楞那头儿就往人脑袋上砸,两棒下去,人就脑浆迸流……”何爷后来回忆道。还一回,一个中国同胞逃跑被抓了回来,被用铁丝从两个耳朵中穿过,绕到脸前紧紧勒箍,把眼珠子都给勒出来了,这位劳工哀嚎了一夜方才断气,简直惨不忍闻……

何爷仗着自幼习武的过硬身板儿,熬过了北炮台劳工营这20多天地狱般的日子,1944年初,被押上一艘叫“世侩丸”的日本船与1000多名中国劳工被一道解往日本。

1000多名中国同胞,被分别押至船的底仓,内里空气匮乏,呼吸困难加之船身颠簸,不少人晕船十分厉害,呕吐不止。没成想,这帮日本鬼子竟把晕船的同胞当做传染病人,将其中30多人先后投进大海,吓得其他人即使想吐也强忍着不敢再吱声儿了。几天后,船停靠在日本门司港,中国劳工们像牲口般被赶下船来,10人一拨,扒光衣服,一通消毒,然后接种疫苗……何爷就这样被分配到茨城县日立市的日立铜矿做苦工,据他后来说,当时的心境真是听天由命了,对于未来,除了茫然,绝望,再无其他念想儿……

来至日立铜矿,何爷等一干劳工先被灌输了一通什么“日华同种,辅助大东亚战争”之类的鬼话,还说什么“好好干活,干得好两年就送回去”……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很快就颠覆了日本人的无耻谰言。

何爷被分配给矿上推“轱辘马”,实际上就是一种矿石车,重达几千斤,一个人得使足全身劲力方能推动,且稍有不慎就会翻车。一天下来要工作十数个钟头,赶上连班儿,就得照着一昼夜拼命,说是10天一休息,实际上那一天还得帮着食堂挑水、搬草,干各式杂活儿,能休息半天就不错了!所谓三餐,不过是一种“鱼骨面”做的灰馒头,有时再给一碗熬土豆,这对于天天超负荷工作的中国劳工来说,根本无法填饱肚皮……没多少日子,这些中国同胞都被折磨得骨瘦如柴、没精打采,不少人病倒在床。而鬼子监工根本就不许中国劳工休息、养病,凡是起不来床的,就作为传染病人直接扔到石灰山烧死……中国同胞们忍气吞声,就这么熬着。

说来也巧,矿上有一位专管华工的日本寮长,名叫久茨,身材粗壮,力大过人,酷爱柔道,办公室里常备着柔道的“道服”,还经常拿手下劳工“练手”。当时那些中国同胞,每天受着非人的虐待,哪有力气跟他较量,不少人都受了气、挨了摔。后来久茨从华工那里听说有位叫何少朋的中国工人深谙技击、掼跤之道,甚是不服,就想比试一二。有一天他径直来找何爷,提出比试。这么一来,何爷可犯难了,目前这身体,被日伪当局、劳工营折磨了大半年,已经瘦得不成样儿了,走路快了都大口喘气,加上肚里没食儿……再说,跟日本比试,输了吧,那可就丢尽了善扑营御布库、掼跤世家的脸,赢了,那日本人还能给活路儿吗?思前想后,何爷一咬牙,抱定了“宁打金钟一响,不打铙钹三千”的念头,反正落到你们日本鬼子手里,早晚都是一死,与其让你们折磨死,还不如先摔你们几下漂亮的,出出这口当亡国奴的恶气!

当二人各披上道服,扎上腰带,何爷一下精神头儿就来了,仿佛又找回了往昔在北平城各跤场与诸路好汉过招儿时的感觉。久茨仗着气力充沛,以大站腔发起进攻,抢手凶悍,左手攥何爷腕子,右手抱直门,就开始给何爷使这下“耘”。何爷自忖体力不佳,不能跟对手硬拼,只用右手搭在对方小袖位置,左手散着,“看”着摔。久茨毕竟是练家子,发现“耘”不乱何爷的步子,就开始“支”、“捅”、“荡”、“塞”,好像要把何爷当一张“破桌子”摇散了。何爷暗地好笑,这要搁昔日在京城,一个穿腿能给对手转三圈大头朝下扔出去,可现在身体、情势都不允许,只能先陪对手转悠转悠……忽然间何爷趁久茨稍微一个打愣儿,左手就叉上久茨的“哈拉巴”(肩胛骨)了,久茨也不含糊,上步就想给使一下柔道的“扫腰”,这绊子何爷根本不吃,就这么虚搭着以抢胯骨、上步化解。久茨折腾了半天体力有所下降,就在他稍微这么一喘气的关头,传统掼跤功夫讲究“打闪认针”,何爷这绊子可就来了,只见他左腿往久茨右腿后一插,似乎要使一下“叉打”,借着久茨稍往后一“打排”的劲儿,何爷“叉打”可就变了“胯崩儿”了,劲路由向前欺身变为背脸儿长腰,久茨一看不好,脚下跟步儿就奔前跑,这一跑,可就着了何爷的道儿,右腿一上步,右手一捋对方底手“小袖”,左手撒开“哈拉巴”,一掳对方前臂,就这么一“挣”、一“横”,对方的上把可就完全被“捆”住了,再左脚顺势一抬,一记漂亮的“转环脚”,给久茨当场来个“四平”,一套动作下来,正应了“掼跤”中一计不成再施一计,“三环套月”的说法儿,这可是久茨万万没想到的。

爬起来,久茨咬着牙就发动了第二轮进攻,何爷则依旧采取“看”着撩的战术,伺机以“借手”绊儿取胜。久茨自忖技术不敌,便想凭力气占优,左手狠狠地“认上”这把“小袖”,往怀里划圈一掳,右臂则以泰山压顶之势抡砸何爷的脖子,同时右腿划步奔前“够”,妄图一下“脑切子”,给何爷“砸背喽”。何爷毫不慌乱,右手腕轻轻划个小圈,只以掌侧一“扎”日本跤手攥着底手的小臂,然后猛地向下一摁、一划接着就是掳臂、紧底手,左臂也毫不示弱,同时往对手右肩一横,这下儿叫“倒背儿”,专破对方脑切子,使久茨的进攻腿都没伸过来,就被顶了回去。久茨不甘心,捋臂变脸,想给何爷来下儿“揣”或“披”,何爷哪吃这一套,只一下“腆腹”就给他这“背脸绊子”破了,还生生给久茨撞得奔前抢了几步。二人从新抢手,久茨还想抢“小袖”占先机,何爷一瞅,该让他领教领教厉害了,于是把右臂一伸,“给着”对方。久茨不知是计,还想攥腕子,忽然间就见何爷左手“挽”,右手托,推对方肘部,脚底下配合一个“格登步”,左脚一伸,就给久茨使了一下“撮窝”。这绊子名叫“腼手撮”,对手法、时机、发力的要求均非常高,须得经过千锤百炼后方能协调、熟练、百发百中,这也是何家门儿几代人的绝活儿,过去在宫里每年腊月二十八“撩小金殿”,家里的历代“御布库”、“钢尔答”伺候皇上、王爷时,都要施展这一手,每每都是满堂彩头儿,今天久茨吃上这下绊子,也真算他三生有幸了。久茨像个棉花球儿似得被拿“堆”了后轻轻撂在地下,弄得他有力使不出,咬牙切齿……

第三跤,久茨士气明显低落,畏首畏尾,进攻犹豫。何爷倒来了精神,矮下身子跳起了“黄瓜架儿”。日本柔道,没见过这架式,更提不上窥悉其中的奥妙了。原来,按照满洲人掼跤的讲法,高者为熊,矮者为虎,而这掼跤讲究的就是“熊虎相争”,手眼身法步“三尖相照,三尖齐到”,黄瓜架儿这么一晃,久茨步子一下就乱了,何爷此时也想跟日本鬼子开个玩笑,同时也算告诉对方,就他这点功夫还差着“节气”呢。说时迟那时快,何爷轻轻一垫步,借着“矮架儿”,右手一伸,反手攥住久茨的左脚根儿,同时左脚划“车轮步”一背,顺势“变脸”,右手奔前一“攘”,一个“铁鞋拔儿”,就把日本人掀了个仰面朝天的大跟头。

三跤下来,久茨“没开张”,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下不来台。何爷微微哂笑,脱下柔道服就回工棚了。没想到,久茨忽然从后面跑过来拦住他,嘴里连喊“何桑、何桑……。”原来,日本人深受武士道思想熏冶,崇拜强者,愿意与武艺高强者交结、学习,此时的久茨已深深被中国功夫折服,希望能拜何贵生先生为师,学习中国的拳脚。

后来,久茨还把何先生请到自己家里吃了顿饭,并行了拜师之礼,而何爷也作为敷衍,教了他几招儿。直到20世纪70年代,这位久茨依旧惦念着他的这位中国师傅,在中日关系正常化之后,特地写信给北京的何爷,表达了盼望何爷全家赴日教授中国掼跤功夫的心愿,此是后话,在此不表。

经过这场风波,何爷在矿上的日子好过了不少,不仅鬼子被他折服,中国同胞们更是把他当成了英雄。又过了几个月,苏军出兵东北消灭了关东军,美国扔了两颗原子弹,日本被迫投降。由于战后日本劳动力极其匮乏,日本政府竟想把吃刻苦耐劳的中国劳工留下,不予遣返,补充自己国内的劳力。中国劳工顿时一片哗然,纷纷抗议。于是,在1945年9月,何先生代表日立铜矿的中国劳工与其他劳工代表一起,在东京两国饭店与日本政府进行谈判,最终戳穿了日本人“有偿雇佣”的谎言,并为同胞们争取到赔偿、尽快回国的权利。谈判其间,何爷还与号称大力士的日本经理较技,把他狠狠摔到了“南墙根儿”,又算出了口恶气。

1945年底,何贵生先生搭上了回国的客船,与他人不同的是,何爷没有拿日本人作为“赔偿”的毛毯(当时日本对中国劳工,只以毛毯作为进行赔偿,只要拿得走,可以任取多条),而是随身携带了83个盛着中国同胞骨灰的坛子,抵京后,他把一些叫得上名字、能查到下落的同胞骨灰,亲自送给其家属,也算是让死者能够入土为安、叶落归根。

时至20世纪90年代,暮年的何贵生先生,已不愿再提及当年在日伪当局、日立铜矿吃过的苦、受过的罪,因为那种当亡国奴的辛酸是难以名状的。他说得更多的,是告诫他的后辈、弟子们,要记住:是中国式摔跤、传统掼跤功夫帮他捡回了这条命,何家的掼跤传承里流淌着咱中国人的血泪,而掼跤这项老玩意儿来之不易,它是经过一代又一代,辗转至今人的手中……何贵生先生,作为一位掼跤技艺的传人,其自身命运能与国运如此息息相关,福耶?祸耶?留待后人评说吧。

本人想通过讲述的真实故事,即何贵生先生曲折、传奇的经历,告诉那些妄图颠倒黑白的日本法西斯分子,日本侵华的真相会在那些曾经饱受苦难的中国人民的后代中被永远铭记!

[1]何贵生口述,东方亮整理:《人间地狱话劳工》,载于《文史资料选编第三十二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北京出版社,1987年。

中图分类号:D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864X(2015)05 -0019 -03

作者简介:杨文静(1988.09 -),女,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方向:文艺与文化传播。不精。俗话说,“把式加跤越练越高”,何爷还投拜京城诸多内家拳名师,打得一手好形意,内行都称,他的形意“内功深厚”、“劲力笃整”。

猜你喜欢
回忆录
大灭绝回忆录
蜜獾回忆录
gone Gobi
毒虫回忆录
写回忆录
名人回忆录不应“为自己讳”
“求‘材’若渴”等8则
《无悔——陈明忠回忆录》
八戒的悲催回忆录
一篇很有指导作用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