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业一体化地名地址普查及信息系统建设

2016-11-28 07:14郭林凯汪淼
城市勘测 2016年5期
关键词:普查信息系统信息

郭林凯,汪淼

(1.大连市测绘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011; 2.大连市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辽宁 大连 116011)



内外业一体化地名地址普查及信息系统建设

郭林凯1,2*,汪淼1,2

(1.大连市测绘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011; 2.大连市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辽宁 大连 116011)

基于提高地名地址普查效率和快速搭建地名地址普查及系统的目的,采用了室内室外一体化地名地址普查手段和应用“天地图”地理信息平台的方法,结合了地名地址普查的实际生产过程经验,得出了充分利用已有的地理信息资源、先进的测量设备、成熟的共享信息平台,能够提高地理信息相关行业获取行业专题数据的效率以及实现信息系统快速建设。

地名地址;地理信息采集系统;内外业一体化;“天地图”;信息系统

1 引 言

地名地址是社会发展中形成的一个标志性信息特征,也是与地理空间相关的一项重要信息资源,是“智慧城市”的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以坐标值的方式准确描述某一特定地物要素的专有名称和属性,是相关的行业以地名或地址为基础,进行专业信息匹配和配准的媒介与桥梁。地名地址普查就是通过外业调绘、内业编辑、数据入库等工作,获取某个地区地名地址的名称、位置和属性信息[1]。地名地址信息系统建设就是搭建一个以地名地址为主要管理、服务对象的系统平台,对进行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和并对社会提供权威的位置服务信息,改变传统的地名管理工作模式,解决地名地址信息查询繁琐、定位不准、工作效率低等问题,通过构建标准的地名地址信息系统,能够为政府和社会各行业提供现势性强、准确度高的各类地名地址信息,通过数据转换、端口链接等技术进行资源共享,能够推进地名地址标准化进程,为人们提供准确的位置服务,提高人们相互交流、沟通的便捷化,提升政府部门的管理能力,是社会向智慧化迈进的重要体现。

2 建设思路

地名地址普查及系统建设思路:收集行政区、道路、院落及建筑物、自然地理实体、人文地理实体、楼门牌信息等资料,一体化地理信息采集系统的二次开发,进行地名地址数据普查、编辑、入库处理,接入“天地图”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获取地理底图数据,建设地名地址信息系统,其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地名地址普查及系统建设思路

3 地名地址普查

地名地址普查是一项很复杂、涉及面很广的测绘生产,传统的地名地址普查是将收集到地名地址信息人工展绘到普查调绘底图上,外业人员依靠底图到达现场一一核实,将普查的情况标记在普查底图上,内业将外业普查的成果进行录入、编辑等处理,最后再制作成地名地址普查成果图并输出打印保管,生产效率低,且没有实现地名地址信息化管理[2]。结合现有的测绘资料、技术设备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案例,提出地名地址普查数据快速获取的思路:将与地名地址普查有关的资料进行信息化预处理,结合“天地图”对地理信息采集系统进行二次开发[3],外业普查人员手持地理信息采集系统,快速核查地名地址信息,内业人员将外业普查后的成果数据导入计算机地理信息编辑软件中,对其进行快速的编辑、入库处理,满足后期地名地址信息系统建设要求。

3.1 信息化预处理

(1)信息收集。地名地址普查,首先要从民政部门获取普查区域市、区(县)、街道(乡、镇)、行政村的各级行政界线及标准名称等资料,尤其是新设立的经济区、先导区、街道、社区的界线及名称资料[4]。其次,需要从民政部门收集已批复项目的图件,包括已建成小区批复的小区名称、每栋楼的门牌地址,已竣工的企事业单位院落批复的单位名称、单位地址,以建成的道路名称、等级、材质以及道路起止点位置等信息。

(2)信息提取。将从民政部门收集的各类地名地址图件进行归类、整理,进行数字扫描、坐标转换以及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对地名地址数据进行分层、属性录入等数字化、编辑处理。从 1∶500~ 1∶10 000数字地形图上提取道路网、居民地以及道路、企事业单位、小区、山体、河流等注记信息,进行信息化预处理,主要包括:市、区(县)、街道(乡、镇)、行政村的政府驻地点位、名称信息;城区快速路、主要道路、次要道路、街巷道路网的位置及名称信息;城区外高速公路、高铁以及各等级公路、铁路、桥梁的道路网位置及名称信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学校、企业厂矿的名称、院落位置信息;建筑物的位置及名称信息以及其按照住宅、公建、车库分类,并对应的门牌地址信息;山、河、水库等自然地理实体和小区、大厦、公园、广场以及具有方位指示的人文地理实体位置及名称信息。

(3)信息利用。将从民政部门提取的地名地址数据与从地形图上提取的数据进行套合,删除完全重复的信息,对于二者中存在相似、相近的地名、地址信息,原则上保留从民政部门获取的数据,删除从地形图上提取的数据,形成一套实用的地名地址普查基础数据,用于后期导入地理信息采集系统中开展地名地址一体化普查。3.2 采集系统二次开发

地理信息采集系统简称“GIS采集器”,是一套集GIS、GPS一体的外业信息采集设备,具有地图浏览、查询功能,地物要素在线编辑、定位与导航功能,拍照、录像等多媒体功能,核查成果按标准规范输出功能。为了能更好满足地名地址普查需求,需要对地理信息采集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在系统中装载“天地图”底图、各类预处理后地名地址信息数据,并开发按照标准化地名地址信息存储的属性录入功能[5]。地名地址描述一般采用3分段的方式,以此为:①行政区按照市、区(县)、街道(乡、镇)、村(社区);②区域特定地名名称,如某某路、某某单位、某某小区等;③详细描述楼号、单位号。3.3 内外业一体化作业

地名地址数据一体化普查,就是采用地理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外业调绘的位置导航、现场参考电子地图上标注的地名地址信息、对新增地名地址信息进行实时采集、按照标准化原则进行地名地址信息的名称、属性填写、对每个地名地址信息进行拍照等多媒体记录、对存在错误的信息现场进行实时编辑、修改等,改变传统依靠纸质底图外业调绘、内业编辑的生产方式,防止内业的编辑环节产生不必要的错误,提供了作业效率,大幅减少了作业人员的工作量。信息化地名地址一体化采集如图2所示。

图2 信息化地名地址一体化采集

3.4 质量检查及数据入库

将利用地理信息采集系统普查的地名地址数据导入地理信息数据处理软件中,利用专业质检软件和人工进行质量检查,包括以下方面:

(1)逻辑一致性检查。检查获取的地名地址数据结构、属性字段是否符合系统建库要求;检查要素位置、关系要求是否存在逻辑冲突;检查地名地址数据各要素间的拓扑关系是否合理;地名地址名称是否按照标准进行了3分段式要求填写。

(2)数据完整性检查。检查地名地址数据集是否完整覆盖普查区域,检查普查区域内所有地名、楼门牌地址是否完整、无遗漏。

(3)表征质量检查。检查图内道路、建筑物(构筑物)楼门牌要素是否齐全,检查外业普查的数据与实际楼门牌信息是否相符合,根据多媒体信息检查地名、楼门牌等信息填写是否正确、齐全。

4 信息系统建设

4.1 系统设计

地名地址信息系统总体框架设计为一个中心、三大平台和两大保障体系组成。一个中心即:以地名地址公共服务信息系统为中心,是系统建设的基础与核心,集成地图服务与地名地址服务各项功能。三大平台即民政业务办公平台,为民政部门内部日常办公提供支撑服务;地名地址信息服务平台,对外向民众提供地名地址查询、咨询等服务以及区划地名业务网上办公服务;系统管理平台,对整个地名地址系统的软硬件升级、用户权限管理等提供运维服务[6]。两大保障体系即地名地址公共服务技术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体系,地名地址信息系统总体框架如图3所示。

图3 地名地址信息系统总体框架

一个中心的地名地址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建设,以我国推广的“天地图”为基础,作为整个系统建设地理空间框架,通过在线实时调用的方式获取地理底图,由测绘地理信息部门进行更新和维护,地名地址专业数据由民政部门进行数据的更新、维护[7]。地名地址公共服务信息系统主要由地理底图、影像底图数据库与地名地址数据库、民政业务数据库构成。以高精度地图、高分辨率的影像图为地理底图,以全方位权威的地名地址数据为基本支撑,准确反映各地理实体的位置和相关地名地址信息[8]。

4.2 数据组织

地名地址信息系统建设主要由三大类数据组织构成,分别为地名地址数据库、民政业务办公数据库、“天地图”地理底图数据库,其结构和主要内容如图4所示。

图4 地名地址信息系统数据组织

4.3 实现功能

地名地址公共服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了基本的地图操作和浏览,业务信息查询、统计,打印,同时也能完成数据服务发布以及维护管理等主要功能。

(1)各类查询服务。地名地址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提供以下查询:根据地名地址属性信息查询,根据地图范围或项目范围查询、根据行政区查询以及模糊查询等功能[9],例如某一住宅地址信息查询,如5所示。

图5 地址信息查询

(2)数据服务发布。在系统中发布标准的OGC服务,可供其他系统调用使用,实现地址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3)统计汇总。根据选定的行政区划和民政设施类型进行汇总统计,统计结果按照柱状图、饼图、折线图的形式展示,如图6所示。

图6 行政区民政设施统计

(4)专题图展示。系统按照标准地名或地址性质的不同,进行实时的楼门牌号专题颜色展示,不同的类型楼门牌号可以配置不同类型、尺寸、大小符号显示以及渲染不同色彩显示,同时还可以动态的进行地图的常规操作,例如在一定比例尺下进行漫游、放大、缩小操作,能实时的对视野范围的楼门牌数据进行分类颜色展示。

(5)在线数据更新功能:提供地址数据在线更新以及时、高效地收集、整理、标准化处理地址数据。

5 结 语

内外业一体化进行地名地址普查,是一种获取城市信息资源测绘方式、思路的转变和提升,随着测绘技术、装备的进一步提升,一体化获取城市相关行业专业数据将更加便捷化、智能化。同时,也随着“天地图”平台升级为智慧化云平台,地理空间框架服务的实时化、三维化以及实景化,也将带动其他行业服务的智慧化。参考文献

[1] 郭睿. 地名地址采集方法探讨[J]. 浙江测绘,2012(2),8~9.

[2] 王平,薄正权. 地名地址数据采集方法与实践[J]. 城市勘测,2013,(2):54~57.

[3] 刘娟,智升翠. “天地图”市级节点地名地址数据建设的研究[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35(9):109~110,112.[4] 胡田义. 长春市地名地址数据采集方案设计与实践[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1):80~83.

[5] 张伟,曲筱筱,孔昭龙等. 基于移动GIS和LBS技术的地名地址快速采集方法研究与应用[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12):127-130.

[6] 朱金英. 综合地名(地址)信息数据库的建立[J]. 大坝与安全,2009(S1):57~59.

[7] 余正,周川. 基于Android的地名地址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14).

[8] 李洵,陈云浩,刘纯波. 基于Web Services的地名地址发布技术与应用[J]. 遥感信息,2006(5):56~59.

[9] 张伟. 基于WebGIS的地址采集管理系统开发与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07.

Integrated Geographical Location Survey and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dustry

Guo Linkai1,2,Wang Miao1,2

(1.Surveying & Mapping Institute of Dalian,Dalian 116011,China;2.Geomatics Center of Dalian,Dalian 116011,China)

Based on the census to improve efficiency and address Names Names quickly erected address system and the purpose of the census,us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door and outdoor applications and place names addresses census means "world map" geographic information platform,combining the actual production process experience address Names census,obtain the full use of exist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resources,advanced measurement equipment,sophisticated 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dustry topics related industries obtain data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to achieve rapid development.

geographical location;geographic information collection system;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gration;“MAP WORD”;information system

1672-8262(2016)05-22-04

P208.2

B

2016—04—09

郭林凯(1979—),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空间信息处理等方面工作。

猜你喜欢
普查信息系统信息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订阅信息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的思考
基于SG-I6000的信息系统运检自动化诊断实践
展会信息
学习调查要“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