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2016-11-28 07:02陈艳霞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28期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陈艳霞

【摘要】 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方法。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抽取2015年8月-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按照入院就诊顺序将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上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规治疗配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生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内科; 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42.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8-0013-02

在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此种疾病常发生突然,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患者一旦发生此病,常会出现心力衰竭、低血压、心律失常、休克等症状,而且还有可能出现神智障碍[1-2]。笔者所在医院抽取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有效治疗方法,对患者使用常规治疗配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2例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为老年患者,按照入院就诊顺序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61~78岁,平均(72.5±12.6)岁;12例广泛前壁梗死,8例前壁梗死,4例下壁梗死,2例下壁加后壁梗死。对照组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63~76岁,平均(70.4±10.8)岁;10广泛前壁梗死,7例前壁梗死,6例下壁梗死,3例下壁加后壁梗死。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常规治疗药物如下:低分子肝素钙、肠溶阿司匹林及受体阻滞剂等。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上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前先服用阿司匹林300 mg,使用尿激酶溶解于10 ml 0.9%氯化钠溶液,后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溶液,静脉注射,待尿激酶溶栓治疗12 h后,再皮注低分子肝素钙,方法如下,(1)治疗前的准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发作往往非常突然,病情极不稳定,患者在入院时,要尽量避免活动,安排患者在病房内安静休息,对他们测试心电功能,给予患者吸氧,为治疗做好准备工作。医护人员此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准备好抢救药品及医疗器械,万一患者病情发生急剧变化随时进行抢救。患者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在最初几小时内是抢救最佳时机,医护人员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在实施抢救前,要检测患者的血液后再进行[1]。(2)治疗组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前,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此药物可以长期服用,然后依照患者病情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克赛),酌情给药。用药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注射位置,防止出现药物外泄情况发生。用药后1 h,检测患者心电图,查看患者心肌酶和血红蛋白含量。治疗后协助患者取仰卧位休息,给予他们必要的心理护理。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方法治疗后,患者的效果和并发症情况。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通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都得到有效改善,没有出现死亡情况。治疗组患者20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临床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患者12例显效,7例有效,7例无效,临床总有效率为73.1%,治疗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治疗组患者有3例(11.5%)血便,2例(7.7%)心律失常,1例(3.8%)皮肤黏膜出现问题,1例(3.8%)黑便;对照组患者有8例(30.8%)血便,4例(15.4%)心律失常,2例(7.7%)皮肤黏膜问题,2例(7.7%)黑便,治疗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心血管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比较常见,对患者身体会造成很大危害,引起此类疾病的原因有很多种,归纳起来,比较常见的有:受到寒冷刺激、过量饮酒吸烟、劳累过度、喜怒无常、便秘或者暴饮暴食等。此类疾病发病突然,病情变化快,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在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的环境中,这几年急性心肌梗死患病人数日益增加,而且年龄越来越呈年轻化趋势[3-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若在患病早期能得到有效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也是此病得到有效控制的最佳时期[6-9]。本研究中对治疗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配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可以让患者体内的血栓得到充分溶解,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从本研究治疗结果比较分析中可见,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73.1%),治疗组患者的睡眠、焦虑状况、心肌功能都得到很好的改善,发病的范围有效减少。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尽早、有效的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常规治疗配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的身体健康,减少并发症发生,有效改善各方面状况,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黎锦昌,张文杰.12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81-83.

[2]邰红妍.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护理临床探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6):118.

[3]雷龙生.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诊断及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21):49-50.

[4]梁霄,石蓓.STIM1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5):154-156.

[5]任春琦,张红卫,赵艳红.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4):119-122.

[6]颜菊花.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护理干预探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14(11):112-114.

[7]高成环.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56-57.

[8]陈春玲.探讨心血管内科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1):142-143.

[9]李伟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内科临床疗效机制及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4):41-42.

(收稿日期:2016-06-21)

猜你喜欢
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进展述评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胺碘酮在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中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