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6-11-29 04:02白宝芬四川大学学工部四川成都610064
人间 2016年16期
关键词:对象调研中华

白宝芬(四川大学学工部,四川 成都 610064)



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白宝芬
(四川大学学工部,四川 成都610064)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在今天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思想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并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为了发现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进行了调查。调研共发放300份纸质问卷,回收265份。调研反映出:

(一)调研对象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一般。调研数据显示,53.2%比较喜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5%的调研对象非常了解传统文化,18.9%的调研对象比较了解传统文化,64.1%的调研对象对传统文化一般了解。说明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主观上喜欢中华传统文化,但由于存在其他方面的原因,缺乏了解的主动性,导致客观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非常了解的不多,大多数为一般了解。

(二)调研对象认为有必要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针对大学生是否有必要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教育问题,调研数据显示,55.7%的调研对象认为比较有必要,有时间就会参与。针对很多青少年对外国娱乐文化过于迷恋而对我国的国粹无兴趣的现象,54.2%的调研对象认为应加强我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

(三)调研对象支持大力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调研数据显示,55%的调研对象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节日习俗方面体现最明显。中华传统文化与学生联系较紧密的是节日习俗。节日习俗中传承的文化一直伴随着学生的成长,习俗文化是学生能切身体会到并可以参与的,抓住习俗文化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国外开设孔子学堂,许多外国人争相学习中文的现象,63.6%的调研对象认为此现象说明中华传统文化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我们应将其发扬光大。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64%的调研对象认为可能会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但仍能保留本质。全球化时代,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如何将传统文化的学习融入国人的生活中,不断提高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值得我们进一步思索。

二、校园文化中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情况

为了进一步了解现阶段中华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融入情况,我们再次设计了《校园文化中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情况》问卷。此问卷主要是针对课堂外的其他校园文化。调研中,我们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483份。调研分析如下:

(一)校园建筑中传统文化的融入情况。关于建筑风格中体现中华文化的必要性,60%的调研对象认为很有必要,因为古典建筑风格体现出中华文化;17%认为没有必要,现代建筑更适应需求;23%表示无所谓。调研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希望校园建筑能展示我国传统古典建筑的风格。学校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文化的态度。

根据展示效果的不同,调研对象认为中华文化宣传地点依次排序为图书馆、校园雕塑、过道走廊、宣传栏、教室、餐厅和卫生间。学校可重点在图书馆、校园雕塑和过道走廊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

(二)社团活动中传统文化的融入情况。针对社团活动能否满足学生对中华文化学习的需要,38%的调研对象认为能满足,活动非常有意义,33%的调研对象认为不能满足,活动少无意义。数据反映出,社团活动的开展应多角度、多形式、并切合不同学生的需求。积极加强社团活动中传统文化的宣传度,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使学生在参与中受益。

(三)校园广播中传统文化的融入情况。关于校园广播能否增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学习,30%认为可以并且方便学生随时学习;14.5%认为不可以,广播对中华文化学习没多大帮助。校园广播可增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介绍,使学生在行走中、在闲暇时,也可学习到文化。

三、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

(一)将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的特点相结合。“95后”大学生群体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对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展示有自己的想法。他们热爱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有极高的兴趣,但是却不喜欢强制式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也不再局限于了解传统文化知识,而是将其融入到日常的点点滴滴。节日习俗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可从节日习俗入手,深度挖掘习俗中的文化,并可在节日习俗中宣传其他中华传统文化。

(二)多渠道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应跟上时代的潮流,用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在学生常用的交流平台,如微信、微博等网络渠道,广泛宣传。充分利用校园设施(图书馆、走廊等)进行图片宣传。校园活动中找准学生的兴趣点,采用文艺表演、演讲、特色讲座等形式形成一批校园优秀传统文化品牌活动。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开设一批优秀传统文化当代解读与传承的选修课,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相结合,真正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在社会实践方面,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基地,在参观中领悟文化的真谛。

(三)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其主观意识、价值观等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影响。除学校的宣传教育外,家庭、社会也应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家庭中要注意传统文化的言传身教,良好的家风在学生的成长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中应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并且开放各类教育基地,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合力,打造全方位的宣传模式。

参考文献:

[1]欧阳九根、傅洪健,传统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年第9期

[2]李宗云,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2月第26卷第12期

[3]夏传海,鲍贤杰,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重在创新,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8月第24卷第4期

[4]卫军帅,李春华,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5]王平川,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的可行性研究,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12月第26卷第4期

本文为2014年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一般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CSZ14033)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147-01

作者简介:白宝芬,四川大学学工部,讲师。

猜你喜欢
对象调研中华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