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欢乐颂》看当前女性职场剧主要叙事策略

2016-11-29 04:02李昱瑾陈丽玉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四川成都60000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0000
人间 2016年16期
关键词:欢乐颂叙事策略女性

李昱瑾 陈丽玉(.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四川 成都 60000;.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0000)



从《欢乐颂》看当前女性职场剧主要叙事策略

李昱瑾1陈丽玉2
(1.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四川 成都610000;2.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610000)

摘要:2016年4月,《欢乐颂》在两大卫视平台首播,掀起了一轮收视狂潮。文章探讨了该剧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对当前女性职场剧的主要叙事策略进行了研究,对当前我国文艺创作与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欢乐颂;女性;职场;叙事策略

2016年4月18日,由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山东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欢乐颂》在东方卫视、浙江卫视首播,掀起了一轮收视狂潮。一部都市职场女性剧,将14-60岁的女性收视群体“一网打尽”,开播后热度持续不退。以两家制作公司为代表的电视创作团队逐渐由初始的业内知名转而更多地获得受众认识,原本受众面并不十分广泛的同名小说一举成为热门IP,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当前国内电视发展。鉴于《欢乐颂》引发的全民热议,当前国内女性职场剧在叙事方面的一些主要策略也浮出水面。

一、不再拘泥于纯粹情感束缚

受较严格的电视剧投拍备案管理制度约束,内地剧作类型普遍偏少。纵观近年来占据内地电视频道八点至十点黄金档的电视剧种,不是军旅谍战、家庭伦理,就是神话古装,都市时尚。《欢乐颂》毫无疑问属于常规类型的现代都市题材剧,讲述了居住在上海“欢乐颂”小区里的五位女性彼此间发生的故事。

女性视角、群像基础,从形式上来看,似乎和其他火爆小银幕的同类剧目没有太大差别——比如善拍女性题材剧作的刘心刚执导的《好想好想谈恋爱》(2004年)、《女人帮》(2011),伍宗德执导的《粉红女郎》(2002),杨文军指导的《摇摆女郎》(2004)等。但仔细研究,不管是刘心刚、伍宗德,还是杨文军,都更多地将摄像头集中在所拍摄女性角色的情感生活上:改编自同系列漫画的《粉红女郎》、《摇摆女郎》将四位有着不同爱情观的女性形象塑造得淋漓尽致;作为美剧《欲望都市》的国内改编版,《好想好想谈恋爱》从名字上一看便知道探讨的是四位都市女精英如何在爱情、婚姻的漩涡里挣扎;刘心刚和郑晓龙执导的《女人帮》围绕着五位大龄剩女的话题探讨着当下社会热点。

《欢乐颂》塑造的女性群像似乎和以上剧作略有差异。作为商业电视剧,虽然不可免俗地依然在剧中勾勒了复杂的情感关系,但和其他剧作不同的是,该剧原著作者阿耐与编剧原子弹均是在各自岗位上表现突出的现代职业女性,她们眼中的女性形象,不再仅仅与爱情相关,或者即便涉及情爱,更多地也是在突出女性自身的矛盾问题。比如海龟精英女安迪,导演将大量镜头放在她的工作表现、回国后找寻自小失散的精神病弟弟、由于害怕自己同样患有精神病而焦虑恐惧等情节上。她缺乏知心朋友,不愿与人亲近,主要原因在于她从小被父母抛弃。再比如毕业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本科院校的关雎尔,她是乖巧而内秀的,但同时也是叛逆的。一方面,她工作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善于听取别人意见,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习期结束后能继续留在五百强企业工作;另一方面,她不愿意听从家里的安排回家乡当公务员,过所谓稳定安逸幸福的生活,在相亲宴上利用英语和相亲对象联手拒绝了双方父母亲安排的饭局。富二代曲筱筱应该是五位女主人公中最洒脱的一位,她在关系复杂的家庭长大,自小人情练达,她古灵精怪、魅力超群、敢爱敢恨,但又自私自大,我行我素,肆意妄为,为和同父异母的哥哥争夺家产无所不用其极。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与传统都市女性群像戏有巨大差异,她们追求的不再是纯粹爱情与婚姻,代表着现代职业女性的价值取向变化。

二、抛弃了理想主义的现实描画

长期以来,刻画女性群像的现代都市剧作在确定核心主人公身份时,往往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光鲜亮丽、收入颇丰的女性形象,比如医生、作家、设计师、媒体从业者、律师等。如《好想好想谈恋爱》中的四位主角分别是作家、节目制作人、造型师、软件师;《女人帮》中的五位都市单身女性分别是退役名模、海龟精英、教师、传媒人、出租车司机。《欢乐颂》中的五位主人公却不然,除去富二代曲筱筱和海归女安迪以外,其他三位女性分别是:职场新人邱莹莹,没有才华、能力、美貌,单纯直接,带着父母的期盼在上海辛苦谋生;五百强公司实习生关雎尔(上文已提);三十岁女白领樊胜美,在上海打拼多年,月薪上万却毫无积蓄,一心想嫁给有钱人却不过沦为别人玩物。她虚荣拜金,却又古道热肠,同室女友邱莹莹被男朋友欺骗时,她一马当先砸了人家屋子,为此进了派出所。她好面子爱逞强,却又内心脆弱彷徨无依,重男轻女的父母和不成器的兄嫂如吸血鬼般蚕食着她,她以一己之力承担了整个家庭的重负却无处哭诉。

三位普通都市职业女性的现实遭遇牵动了观众的心。在她们身上,无数观众看到了自己初入职场、初涉爱情的辛酸与悲苦,看到了家庭的责任与负担,这些都是该剧大获好评的现实基础。毫不夸张地说,全剧刻画得最为成功的角色便是樊胜美。一方面,饰演该角的演员蒋欣演技成熟、自然,将角色的多面性刻画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编剧对该角色的投入功不可没,从最初的市侩、现实,到揭发女性的脆弱,现代职业女性面临的现实压力扑面而来。对于广大80、90后独生子女一代,似乎应当很难理解樊胜美的家庭处境。但恰恰相反,纵观社交媒体网络,引起热议的关键词“樊胜美父母”在当今社会依然比比皆是。夸张的戏剧冲突凸显出角色的可悲,抛弃了华服香车的现实描画,反而让人更加能够理解她的市侩与现实。

三、坚持欲望叙事与快感奖赏

作为一部改编自文学作品的商业剧作,《欢乐颂》作者阿耐、编剧袁子弹深谙大众文艺创作的某些主要属性,首先,坚持欲望叙事与私欲认同。平凡世界中人人都渴望获得亲情、友情、爱情、财富、事业,观众便从角色的欲望中印证着自己的私欲。所以安排了安迪心心念念要找到失散多年的精神病弟弟;安排了五位主人公吵闹纷扰,从最初的互看不顺眼到最后相互扶持、帮助、依靠;安排了樊胜美告别错误对象、错误婚恋观,追寻真正幸福爱情;安排了曲筱筱努力创业成为公司小老板、邱莹莹自强不息在网上开起咖啡店、关雎尔踏踏实实获得五百强公司offer。

其次,坐在电视机前追剧的观众往往不是人生大赢家,没有美酒华服、衣香鬓影,没有豪宅巨款、仆佣满屋,更多的是为期末考试头疼的学生党,或是为柴米油盐烦扰的家庭主妇,日常生活琐碎无聊,她们更需要在观剧过程中代入主人公的经历,重新获得生命热情,她们不喜欢波澜不惊的散文式的电视剧,更喜欢那些能够带给她们感官刺激、能给予她们快感奖赏的创作。在符合现行电视剧创作规范的情况下,客观地看,《欢乐颂》在角色塑造、剧情安排等方面,一直坚持着给予观众快感,通过主角们的追求、纠结、痛苦、获得、失去、甜蜜去印证自己的爱与痛;通过主角们的受挫、遭遇不公、努力、上进、获得赏识去印证自己的职场奋斗。比如办公室职员邱莹莹在被同公司某部门主管情感欺骗后,没有选择忍气吞声,而是勇于当众揭穿对方财务作假,即使最后两人均被公司开除。失业后在招聘会上再次遇见对方,她也没有躲躲藏藏,而是继续指正这位主管曾经弄虚作假,不得被公司录用。不管每一位观众在现实世界中若是遇到同样问题会采取何种处理方式,至少在观剧过程中,观众是兴奋的。她们一方面为邱莹莹曾经的执迷不悟扼腕叹息,一方面又被她的勇敢、率直、善良、不畏权威所吸引。

四、营造角色代入感

一部好的艺术作品,需要在观众中产生强大情感共鸣,才有获得成功的可能。从文本本身分析,原著作者阿耐深谙网络文学的写作模式,编剧袁子弹戏剧创作经验丰富,知道如何利用制造悬念、强化矛盾冲突等叙事策略来吸引观众注意,了解如何通过人物形象塑造、情节铺展,使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使她们获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艺术体验。作为大众文艺作品,《欢乐颂》最大的成功莫过于使观众将自身与角色联系。该剧一经播出,社交网络媒体上便出现了“#你是欢乐颂里的谁#”的热门话题,通过编剧、导演、演员的共同努力,将代入感深深地植入观众心底,让她们与角色同悲同喜,使她们理解角色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引发她们去发掘自身与角色的共通性,使每个观众都从剧中人物观照自身。

比如关雎尔受同事米雪儿拜托,帮助其完成剩下工作,并在最终稿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事后该工作出现问题,米雪儿将责任全部推到她的身上,由此引发经理严厉责罚。关雎尔十分委屈,她在找安迪哭诉时说:“出错的是她做的那个部分,可是我是最后签字的人,我就被上司给批了。”干练职业的安迪反问她:“那你哭的原因是什么?上司冤枉你?米雪儿不认账?还是你犯的错误太大,你承受不了?”关雎尔认为这些原因都有,但最为担心的便是由于这次事故,上司要求她写出书面检查,她担心检查报告会被放进档案,从而影响实习分数和年终考核,最终导致其无法顺利留在该企业。安迪从公司高层的角度开导小关,理性分析了公司每一位员工围绕的轴心都是工作,上司并不在意员工间发生的故事,也不关心这个工作到底是谁完成的。她一针见血地指出关雎尔存在的问题,认为她理所应当为整件事情附上责任,上司的批评合情合理,没有必要喊冤叫屈。但她又十分体贴地劝慰小关不必为这件事情过于忧虑,上司的考核标准在于下属是否能够做好工作,让上司省心,开导她要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把因为犯错导致的损失降低到最少。关雎尔听从了安迪的建议并提出了检查报告的主要写法。但最后,关雎尔说了这样一席话:“好难受呀,我要违心地去承认错误。我毕业之后越来越多的事儿都是违心的。可我除了忍耐,我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安迪姐,长大好累呀,工作好累呀。”

进展到这里,观众们对主人公的经历感同身受,强烈的代入感油然而生。职场新人想到自己前两天才因为同样的遭遇被上司痛骂;已经身为上位者的中高层领导想到的是自己曾经初入职场时被陷害的经历;全职太太一边为关雎尔的遭遇打抱不平,一边幻想自己如果进入职场会怎样面对此类事件;学生党们一边疯狂吐槽米雪儿,一边为自己可能成为未来的关雎尔惴惴不安。

五、秉持愿望-情感共同体创作理念

所谓愿望—情感共同体创作理念,即是指编剧、导演、演员三方的艺术行为均牢牢围绕观众而作,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充分把握观众的心理,考量她们的需求,为她们接受主人公打下基础。所以,要使观众理解角色、接受角色、喜爱角色(有时甚至是痛恨角色),无疑要考虑观众的所思所想,要衡量她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要使她们在平凡世界中不能实现的理想、愿望,通过观剧来实现,来获得满足,来达到愉悦,来得到快感。要使她们完全投入到剧情中去,将自己带入到角色中来,就要秉持愿望—情感共同体创作理念,在这样的理念下,观众们成为了剧中人,在情节铺展中去达成角色预设的任务,完成她们的愿望,和角色一起经历喜怒哀乐,一起经历挫折成功,使自己的情感与剧中人合而为一,代入自身情感体验,使自己震撼、惊喜、幸福、悲伤。于是,观众与创作者成为了愿望—情感共同体,这是使观众获得良好情感体验的基础,也是《欢乐颂》大获成功的基础。

比如邱莹莹在被原公司婉转性辞退后,独自一人去人才招聘市场找工作。没有高学历、特殊才能与美貌,没有特别出众的从业经历,可想而知她的求职之路极其艰辛,尤其是在上海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这个时候,她遇见了欺骗她感情的前男友,看到前男友与其准备应聘的公司中层达成合作意向时,义不容辞地冲上前去揭发该男人的虚伪、不道德、没有职业精神,由此遭到前男友的暴力以对。至此,观众的情绪被彻底激发。从最开始对邱莹莹的执迷不悟、傻到离谱深恶痛绝,到同她一起为性欺骗所神伤扼腕,再到为她的坚强、勇敢、有执行力呐喊、喝彩,观众们一步步从厌恶这个角色到理解、接受、欣赏,尤其是后来邱莹莹通过自己努力,利用网络销售扩大公司咖啡售卖收入时,无数观众开始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角色中来,随着她的奋斗努力、愿望实现感到快乐、满足。

同样的,另一位主人公樊胜美,外资公司HR,容貌姣好,而立之年的她一心想嫁给有钱人。她是虚荣、拜金、现实的,只因为倔强好强的外表下,有一颗脆弱敏感的心。她出身贫寒家庭,父母重男轻女,哥嫂不成器。一边是她将工作十余年来的所有积蓄全部用于补贴父母兄嫂家,使得自己连吃饭和交房租的钱都没有;一边却是母亲以她的名义四处求人,只顾着要她救她那不成器的哥哥。当樊胜美的嫂子指责她不救其哥哥,数落她“越有钱越小气”时,无数观众在社交媒体上留言,称自己恨不得将樊胜美父母兄嫂揪出来暴打一顿。而当《欢乐颂》第一季(目前规划为总共三季)临近尾声时,樊胜美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取得了新工作,解决了家庭问题,获得了新爱情,也改变了自己的择偶观,无数的观众又由此感到欣喜、快慰。这种强烈的共同情感取向,正是剧作者秉持愿望—情感共同体创作理念下获得的奖赏。

六、结语

在取得巨大商业成功的同时,《欢乐颂》也引起了许多争议,包括对剧作主要价值取向的质疑等。就连制片人侯鸿亮都认为,“我们预料到会引起讨论,但激烈的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但是不论如何,作为都市职场女性剧,创作团队在塑造女性人物形象时的努力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王祥.网络文学创作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陈丽玉(1973-),女,汉族,四川达州人,讲师,硕士研究生,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研究方向:中文。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90-02

作者简介:李昱瑾(1985—),女,汉族,四川达州人,实习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四川广播电视大学,研究方向:文艺学、文化产业、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欢乐颂叙事策略女性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叙事研究
《欢乐颂》将拍综艺版打造中国首档“星素合住”真人秀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女性与权力
BBC纪录片对中式教育的影像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