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的问题与思考

2016-11-29 04:02杨娟新疆库车县第二双语幼儿园新疆库车842000
人间 2016年16期
关键词:本土化

杨娟(新疆库车县第二双语幼儿园,新疆 库车 842000)



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的问题与思考

杨娟
(新疆库车县第二双语幼儿园,新疆 库车842000)

摘要: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其教育思想在我国幼教领域也有着较为广泛的传播,但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未考虑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对该教育思想生搬硬套,导致该教育方式在我国的推行中“有其形,而无其神”。因此,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是一个需要学生、家长、教师以及教育单位通力协作、共同努力的重大课题。相信通过社会各方力量的有效协作,最终能够解决这一难题。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本土化;幼教领域;重大课题

引言:蒙台梭利教育思想认为家长、教师不能过多的带有强制性的干涉儿童自由行动,更不能让学生将教育与惩罚联系起来。该教育思想强调教育者必须充分信任儿童潜在的力量,家长、教师或者相关教育机构应该为儿童提供一个和谐、融洽的环境,让儿童能够在这种环境条件下自发地学习。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对儿童有一个充分研究与了解,能够正确把握孩子的敏感期,并使孩子的潜能得到激发。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独立、自信、专注等各方面的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蒙台梭利教育法遍及欧洲大陆,在我国随着大量亲子园、特色幼儿园的出现,社会上对幼师及早教师的需求呈现爆炸式上涨,然而任何教育模式都与当前的时代及文化条件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全面地看待这一教育思想,并探索出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的教学模式成为当下研究的重点。

一、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的缺失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愈发频繁,由于蒙氏教育法得到世界各地幼教界的认同和推崇,在我国更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开展,但在开展过程中却受到许多阻碍,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以下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讨论。

1.理念上对其精髓没有一个充分的理解。任何教育模式、教育理念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即使儿童朝着更为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亦不例外。正如蒙台梭利本人在“精神教育”中所说,儿童的智力缺陷主要原因是教育的缺失,而不是人体机能的缺失。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核心在其对于儿童发展心理的看法。并认为环境和机体的交互作用才是刺激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通过对客观环境的有效实践而实现的。因此,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环境并采取正确的教育措施,对于防止和消除儿童智力落后的现象是十分重要的。正是基于这一儿童发展观的理念,蒙台梭利教育认为生命是活动的,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发展,即依据孩子自然的自发的教育模式进行培养,家长和教师只是充当引导者,更多的则是观察者,让孩子的天性得到释放,发挥孩子内在的潜力。许多未理解其实质的家长和教师,大多没有认识到孩子的主体性在教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对孩子的教育进行强制性安排,以成人世界的标准来安排孩子的教育,压制了孩子的天性。

2.忽视其本身的局限性。任何教育方式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陷,从现代条件来看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自身的不足。自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极大的盛行后,部分教育工作者对该教育法全盘肯定,对于其中涉及的理念方法不经考虑地一概采纳,譬如一些不适合本国的文化因素引入其中,结果适得其反。并且,该教育有相对较高的结构化程度,对于孩子进行自发地学习具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另一方面,该教育方式过分注重个人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忽视了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对孩子以后进入社会产生不利影响。

二、制约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的因素

通过蒙台梭利教育在我国施行的现状,我们对蒙台梭利教育方式本土化的阻碍因素进行研究和讨论。笔者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阐述。

1.文化差异因素。究其根源,蒙台梭利教育的发源地在意大利,考虑意大利当时人文、政治以及经济情况,该教育模式对欧洲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其中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运动有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和欧洲的新教育运动,许多专家学者也参与到该教育模式的研究中。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由那个时候兴起,它代表了西方国家的文化,带有浓厚的西方文化色彩,主要内容为崇尚自由和个性,主张解放天性,并尊重个体独立。相较之崇尚儒家文化的中国,我国的文化崇尚天人合一,强调以人为本。对于个人天性的解放以及个人的权利方面并没有过多的看重,主张道德人格具备自身的独立性。从对孩子的教育上,通俗点说,乖巧、听话的孩子是我国教育培养的主要目标。

2.教师因素。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最大的阻碍因素是教师,教师是蒙台梭利教育的实践者,直接参与到孩子的日常教学中。而且,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以及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都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影响。教师能够转变教学方式,对传统教学中束缚孩子天性的部分应当舍弃,积极接受现代化新型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释放孩子的天性,教师只需给与正确的引导,激发孩子体内的潜能。

三、改进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的措施

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非一日之功,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参与。笔者主要从以下两方面阐述自己的看法。

1.强调其教育实质而非走其形式。新的教育理念的引入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教育工作,促进我国儿童更加健康的成长。部分地区引入该教育模式却仅是为了“跟风”,或以此教育理念为金字招牌,方便自身攫取利益。我们要在充分了解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将其引入到教学实践中,依据本国文化特点做适当修正,做到“形散而神聚”,注重该教育理念的先进之处,并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充分考虑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教育,究其实质,也是一种现象,一种文化现象,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其文化根基,具体到教育理念上自然也存在巨大的差异。例如,中国文化讲究不偏不倚,主张含蓄、内敛,以此培养出来的孩子大多中规中矩,有着独立的道德个性;而西方文化则讲究个性张扬,主张思想自由和个人发展。若将西方教育理念生搬硬套至我国教学实践中,不仅无法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更可能起到逆向的拉动作用。因此,对待蒙台梭利教育需加以改造,使其更加符合我国各个地区的不同情况。

参考文献:

[1]梁志桑. 蒙台梭利教育在幼儿园中的成功运用[M].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317-319.

[2]皮军功. 辛勤耕耘六十载献身幼教半世情—访卢乐山教授[J]. 学前教育研究,2003(2):24-26.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112-01

猜你喜欢
本土化
“新格义”阐释:西方文学语言学阐释的本土化问题
论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
音乐理论教育本土化的实践与探索
——《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张力研究》评介
冬奥会背景下奥林匹克教育的本土化价值研究
全球化和本土化的融合与碰撞!嘉吉将重点发力中国对虾市场
“他者”与“路径”:现代剧学体系本土化建构中的“民间立场”
中国油画本土化的发展情况刍议
“小妞电影”在国内的类型化发展
泰国神话与印度神话中神祗形象的对比研究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