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赛艇运动员个体化训练探析

2016-11-29 12:18朱叶鸣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6年4期
关键词:赛艇个体化耐力

朱叶鸣,孙 伟

(上海市崇明县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上海 202150)

青少年赛艇运动员个体化训练探析

朱叶鸣,孙 伟

(上海市崇明县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上海 202150)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就个体化训练对赛艇运动员握力、100 m划船速度、引体向上等成绩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个体化训练对提高赛艇运动员的力量素质、专项力量素质和专项耐力素质具有重要作用。青少年赛艇运动的个体化训练需要遵循以下原则:身体训练的针对性和全面性;训练计划以实际比赛为基础;合理把控训练步骤和训练强度。

青少年赛艇运动员;个体化训练; 训练原则

青少年赛艇运动员是我国赛艇运动发展的后备力量。随着世界各国竞技体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竞技体育项目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传统的训练方法已无法满足比赛的需要,其最大弊端就是忽视了对运动员基本身体素质的训练,过分强调技术动作的练习。赛艇运动训练周期长,训练量大,是高体能的速度耐力性项目。由于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相互间存在差异性,决定了在赛艇运动训练过程中个体化训练方法的重要性。在青少年赛艇运动的训练过程中,个体化训练对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练员必须结合青少年生长发育阶段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和变化,安排、制订训练计划。只有对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训练,才能大大提升训练效果,满足青少年赛艇比赛的需要。

目前,上海市崇明县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训练仍存在一些问题,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针对性训练,因此,在训练效果和赛艇运动水平的提升效果方面都存在很大的欠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上海市崇明县青少年赛艇运动的良好发展。实践证明,对青少年赛艇运动员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训练,是促进赛艇项目良好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崇明县赛艇队12名青少年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分别以赛艇运动、赛艇训练及青少年个体化赛艇训练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北京万方、重庆维普等数据库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其他城市对青少年赛艇训练的基本情况以及其他形式的赛艇训练的基本情况,分析目前青少年赛艇训练存在的问题。

1.2.2 实验法

将运动员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6名运动员实施个体化训练。个体化训练主要体现在根据训练前对运动员的个体诊断分析,明确优缺点,训练中强化优点,提升薄弱环节,训练的量与强度以能高质量完成为标准,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训练计划,训练中注重动作完成的质量,且以鼓励和肯定为主,达到训练的最佳效果。另6名队员采用传统的训练方法训练,整个实验过程为1年。对实验前后2组运动员的测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1.2.3 数理统计法

将实验前后2组测试成绩得出的相关实验数据运用Excel、Word等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个性化训练对青少年赛艇运动员运动素质的影响

2.1.1 对运动员总体力量素质的影响

运动员总体力量素质是各项身体素质的综合表现,与运动员的先天身体素质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赛艇运动是周期性很长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赛艇运动比赛过程中,对运动员速度和爆发力的要求都是以力量为基础。由此可见,在对青少年赛艇运动员进行个体化训练时,要将总体力量素质的训练贯穿始终。

分析个体化训练对赛艇运动员握力成绩的影响。实验前,通过对2组运动员的握力成绩进行测量得知,2组运动员握力素质无明显差异(p>0.05),符合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后,与对照组运动员相比,实验组学生的握力成绩有明显提升,2组成绩具有明显差异(p<0.05)。由此可见,个体化训练对提高赛艇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1.2 对运动员专项速度素质的影响

赛艇运动是速度之间的比拼,专项速度素质是青少年赛艇运动员应具备的基础能力之一。赛艇运动比赛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速度技巧也不同,基本上可分为起动速度、途中动作完成速度、最终冲刺速度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对赛艇运动员的速度素质要求都是不同的。这就要求运动员要掌握多种动作技巧,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准确快速地完成划桨动作。

针对个体化训练对运动员100 m划船速度的影响进行分析。实验前,测试2组运动员的100 m划船成绩可知,2组运动员100 m划船成绩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后发现,实验组学生的100 m划船成绩明显提升,2组运动员100 m划船成绩之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由此可以说明,个体化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素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1.3 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专项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可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2种形式。赛艇运动是一种以有氧耐力为基础、无氧耐力为主导的竞技体育项目,青少年赛艇运动员耐力素质的好坏,是其能否规范完成动作的关键,并且直接影响赛艇运动员在赛艇运动中技术能力的发挥,对比赛成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个体化训练对青少年赛艇运动员引体向上的影响。实验前对2组运动员的引体向上成绩进行测试得知, 2组运动员的专项耐力素质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实验后,与对照组学生相比,实验组学生的引体向上成绩成绩提升明显,通过计算得知,2组成绩之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由此表明,个体化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耐力素质发挥重要的作用。

2.2 青少年赛艇运动员个体化训练的基本原则

根据赛艇运动的基本特点和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等,合理制订个体化的训练方案,遵循赛艇运动比赛规则、赛艇运动训练大纲,以运动员为主体,以实际比赛为出发点,坚持合理强度的训练。

2.2.1 注重身体训练的针对性和全面性

青少年赛艇运动员不管是在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还是在性格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统一的训练手段无法满足所有运动员的训练需求,只有通过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才能够达到最优的训练效果,使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得到普遍提高。赛艇运动对运动员综合身体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训练中,注重对运动员全面性的身体训练,使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得到全面提高,以适应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的需要。

2.2.2 训练计划设置以实际比赛为基础

任何体育运动项目的日常训练,都是为实际比赛所服务的,赛艇运动也不例外。任何形式的训练手段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在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因此,在对青少年进行个体化训练的过程中,要以实战比赛为基础,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进行训练,促使运动员在实际比赛中,将运动水平正常发挥出来,赢得比赛的胜利。

2.2.3 合理把控训练步骤和训练强度

赛艇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运动员每一项运动技术的掌握,也是长时间磨炼的结果。运动员对新运动技术的掌握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进行训练计划设置的时候,要注重训练的基本步骤。赛艇运动是一种高强度的体育运动,训练时间较长,训练强度较高,因此教练员要合理把控训练强度,尽量避免对运动员造成身体上的损伤。

3 小 结

虽然目前赛艇运动教练员已经意识到个体化训练的重要性,但具体训练计划的设置和实施,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还需进一步改革创新。

青少年赛艇运动员个体化训练的设置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注重身体训练的针对性和全面性;第二,训练计划设置以实际比赛为基础;第三,合理把控训练步骤和训练强度。

[1]赛艇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编写组.赛艇[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2):45-47

[2]田麦久.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7):112-115

[3]庞秀丽.对青少年赛艇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的探讨[J].管理观察,2010(4):56-58

[4]简广风.青少年赛艇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实践与思考[J].体育科研,2008(5):11-13

猜你喜欢
赛艇个体化耐力
倍耐力原配世界最强动力超豪华SUV——全新阿斯顿·马丁DBX707
赛艇队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应用研究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速度耐力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
上海市大、中学校赛艇运动发展现状研究
赛艇运动中运动员身体悬挂技术的运用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