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观察与资料收集运用设计

2016-11-29 04:02段晴新疆库车县第七小学新疆库车842000
人间 2016年16期
关键词:观察运用小学生

段晴(新疆库车县第七小学,新疆 库车 842000)



生活中的观察与资料收集运用设计

段晴
(新疆库车县第七小学,新疆 库车842000)

摘要:本文根据小学四年级学生收集资料的现有状态和水平,依托教材内容,指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学会观察,亲身体验,初步激发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口语表达及习作素材的兴趣,为实现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外辅助课内学习做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小学生;观察;收集资料;运用

四年级的学生收集运用资料的能力基本没有形成,很多时候依赖老师或者家长的帮助,才能从课内向课外有所延伸。笔者根据本班学生收集资料的现有状态和水平,依托教材内容,指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学会观察,亲身体验,初步激发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口语表达及习作素材的兴趣,并希望能通过本次的观察和收集写作素材的过程中,改变以往的习作教学素材由老师提供,方法由老师讲解的模式,把习作表达的主动权给学生,突破传统作文的“清规戒律”让学生们走向自由,真真实实地做到有感而发,有情而发,有趣而发,不再“闭门造车”,不再惧怕作文,亦不再为之烦恼。也希望本次的系列观察收集的活动给学生打开探究课内向课外延伸知识的大门。

一、收集资料的目的

教学中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激发写作的乐趣。因此,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时,为了为单元习作做准备和铺垫,特在学习单元课文前和学习过程中安排学生去生活中观察。

本组教材中的两首古诗和三篇课文都是围绕“观察和发现”这一主题编排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作文中的“米”又从何而来?生活即创作的源泉。从生活中感知和捕捉写作素材乃是作文不可缺少的前提。

二、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指导。

(一)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

单元教学之前带领学生做了两件事情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一是回忆旧知,以三年级下册《画杨桃》一课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课堂带来其他水果,让学生也来观察不同角度得到的不同感官,让学生明白只有观察才有收获。课上学生的兴致很高,表达的欲望空前高涨,急不可耐的要把自己的观察与大家分享。接着,课间我带领学生去校园里观察随处可见的爬山虎,学生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每个人观察收获都不少,有的说叶子的形状,有的说叶子的颜色,有的说藤,有的说以前自己没有发现的,观察的兴趣被小小的一个活动激活了。

(二)具体观察方法的指导过程。

接下来的学习就是一次次观察与发现的体验之旅,结合课文学习的目标,我设计了相关的观察记录活动。

学习《爬山虎的脚》后,学生再去观察校园里的爬山虎,发现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观察有了一定的顺序和方法了,于是我布置了一项观察作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说说自己眼中看到的爬山虎,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能比较有序的表达,观察方法和口语表达得到了一定的训练。

学习《蟋蟀的住宅》一文时,同样也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又能在生活中看见的昆虫去观察。这次让学生先简单记录,提示学生可以记录昆虫的活动、样子、生活环境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指导学生可以拍照,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了解相关知识或图片,丰富自己的观察记录,班上开展观察后的交流活动,虽然学生记录的欠调理,有些凌乱无序,但是观察方法及表达素材有了雏形了。

学习完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后,进行了一个单元小结,做了一个小的整合回顾,引导学生发现,只要善于观察,也能有自己的丰富的习作素材。

将要进行单元习作教学之前,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在家发豆芽,尝试进行连续性观察和记录。学生兴致很高,问家人知道了发豆芽的方法后,开始了自己的实践和观察记录,每天都有学生告诉我或者在班里兴致盎然的说自己的观察说得,我也随机的提示学生记录要有阶段性,关键的阶段如泡豆芽、豆子裂开、豆芽冒出、豆芽长长以及自己的一些感受都可以记录下来。

(三)拓宽观察的角度,指导观察记录的方法。

单元作文教学之前,又布置了一项拓展性的观察作业,提示学生可以观察的方面很多,动物、植物、人等都可以,比如;葡萄架、蚂蚁、小狗、家里的盆栽、小鱼、其他小昆虫等等,指导学生观察后记录的角度和方法。

1.专注观察与连续观察结合,看到和发现的内容用具体的语言记录。2.尝试简单的整理,把相同的内容进行合并。3.把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详细记录下来的同时,进行语言提炼,修改,让自己的记录更清楚。

(四)指导学生把观察所得的记录整理运用到习作中去。

1.解决作文写什么的问题。

(1)你观察并有所发现的事物。如:砖缝里长出一棵树苗、脚掌可以“闻”味道、眼药水滴眼睛时嘴巴里有药的苦味、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为什么?天上的云彩,地上的花草;洞察蚂蚁如何搬家,蜜蜂如何采蜜;让学生聆听蛙吵虫鸣,感受瓜棚月下的情境……;(2)连续性的观察日记,即写一个过程;(3)可以是一件事。比如自己早上刷牙洗脸的过程;可以回家观察妈妈做一顿晚餐的过程……

系列的观察学生的收获还是很丰富的,习作素材了然于胸了,自己的亲身观察,学生显得有话可说了,不再为写什么发愁了,而是在筛选哪个事物更想写的问题了。

2.运用观察所得的材料到习作中去。

这个环节就是所谓的资料的整理和运用过程的指导了,关键之处就是如何指导学生将所得的资料有效的运用到习作中去。为此做了以下指导:

(1)把观察记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整理,要整理的有一定的顺序,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去整理自己的记录。

(2)语言上的再加工,让记录内容生动有趣。此环节以具体范文片段让学生感知,观察所得需要详细生动的语言才能描述的跟准确,特别指导学生感受,用上丰富的修辞可以更准确的说清楚观察到的事物的特点,比如说长短大小可以用对比,说形状状态可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等等。

(3)有个巧妙恰当的开头和结尾,让习作更锦上添花。依旧用具体例子指导学生开头和结尾的方式和方法。常用的开头方式如: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提出问题引导思路;布下疑团引人入胜;(小蚂蚁只有线头那么大,躲不起眼呀,大力士与小蚂蚁划等号你说不是奇怪的事吗?)修辞渲染式的开头;揭示中心的开头;猜谜语式的开头等等,结合学生的观察资料举出具体的开头方法的指导。习作的结尾可以写成自己的观察收获及感受。

(4)强调观察日记的格式。在内容选择确定之后,强调日记格式,让学生养成规范习作内容和格式的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114-01

猜你喜欢
观察运用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