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2016-11-29 04:02朱中原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江苏徐州221116
人间 2016年1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高职教育

朱中原(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江苏 徐州 221116)



五年制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朱中原
(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江苏 徐州221116)

摘要: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情感、学习、家庭等方面,采取课堂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变“堵”为“疏”等措施,对高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国家对高职教育投入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到职业学校就读,必然会带来不少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频频发生的校园恶性案件,引起全社会对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行素质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预防心理疾病,培养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生心理特点

笔者学校高职生大多招收的是应届初中毕业生,年龄在16~20岁之间。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心智发育不成熟,表现出厌学消极心理。少数高职生缺乏理想和目标,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自私、冷漠心理。甚至沉迷于网络空间,缺少与现实世界的沟通交流,表现出网络依赖性心理。单亲、离异家庭的学生占比逐年上升,这些学生内心脆弱、敏感,表现出自闭心理。毕业季来临,部分学生求职受挫,表现出焦虑彷徨心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学校正确疏导和教育。

二、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学生面对生活、学习、就业、交际等方面的困惑、烦恼凸显。笔者所在学校男少女多,谈恋爱、网瘾等现象突出,班主任忙于教育问题学生。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势不容乐观,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情感方面。高职生处于青春期,尚未形成成熟的恋爱观。这个阶段是高职生生理和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一方面渴望与异性接触;另一方面在情感处理上不成熟。交往的盲目性导致他们处理问题草率,有可能导致情绪大起大落[1]。

(二)学习方面。高职生普遍基础差,加上养成的不良习惯,常感觉失落、自卑。许多同学学习无目标,整天混日子,厌学情绪重。近年来笔者学校施行学分制,采用学业警告、延迟毕业等方式,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

(三)人际关系。高职生来至全省各地,语言障碍或其他原因而不能顺利的与他人沟通;自卑而害怕与他人交往;性格和脾气等因素导致人际关系紧张;部分学生娇生惯养、自私自利;个别学生不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行为举止,表现出不合群,缺少教养。

(四)就业方面。当前社会各界对就业形势严峻的报道铺天盖地,学生普遍感到茫然:缺乏选择职业的主动性;社会经验不足,对面试缺乏信心;思想单纯,对择业盲目、无主见;社会风气浮夸,讲究“关系”、“背景”,更是打击学生择业的信心。

(五)家庭方面。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元,家庭教育和环境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因家庭贫困产生自卑、自闭心理,家庭环境和矛盾引起性格障碍和心理疾病。比如暴力家庭、单亲家庭等,这些学生往往采取逃避退缩来应对,沉沦网络寻找慰藉。

三、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心理健康的含义概括为:个体能够积极的适应环境、有正常的认识水平、稳定愉快的情绪、保持积极平衡的行为状态和正常的自我调控能力。加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尊重个体差异,课堂传播心理健康知识。课堂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备课、讲课、互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创新,养成“善学”的品质。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区别教育。建立学生心理健康资源库,细心全面的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场合、时间通过日常教学、谈话和专题辩论等方式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使学生尽早从心理困惑中走出来。

(二)创设和谐班级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权威的象征,培养出的学生千孔一面,不利于学生成长。当下推行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通过制订班规、选举班干、班级竞赛、主题班会等途径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创设和谐的班级氛围。

(三)开展心理辅导,健全心理咨询体系。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指导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健全完善心理咨询体系;推行德育学分制,开展德育特色课活动;成立心理健康社团,配备心理咨询师;对全校师生定期培训,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水平。

(四)组织丰富的校园活动,培养积极的人生观。校园活动是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不仅开阔学生视野、增长智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对发展学生个性起重要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自身特点,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一些健康积极、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开展游戏和竞技类比赛、举办专题心理讲座、举办联欢晚会、举行技能大赛等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使学生克服孤僻、脆弱等不良心理特征,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五)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纽带,变“堵”为“疏”。架设“学校、家庭、社会”三者间的桥梁,通过家访、微信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变“堵”为“疏”,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防患于未然。

四、结束语

对高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全社会都应高度重视:政府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工作的重点;家长要和孩子沟通、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关爱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玉梅.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探讨[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66-68.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170-01

作者简介:朱中原,男,1977年9月出生,讲师,2000年毕业于无锡轻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高职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