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视栏目剧的生存法则

2016-11-29 04:02贾俊杰重庆广播电视集团重庆401147
人间 2016年16期
关键词:定位

贾俊杰(重庆广播电视集团,重庆 401147)



浅析电视栏目剧的生存法则

贾俊杰
(重庆广播电视集团,重庆401147)

摘要:全国电视栏目剧已经走过22年,从过去的摸索阶段,进入成熟发展阶段,从低谷中逐渐复苏,本文从栏目剧的整体定位、故事模式、融入方言、民生元素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和展望栏目剧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电视栏目剧;生存法则;定位

22年前,中国第一个电视栏目剧《雾都夜话》创办,在重庆地区家喻户晓,标志着一个新的电视节目形态的诞生,它既不是电视剧,也不是情景剧,是电视与栏目的一种嫁接,也可以看作是对电影、戏剧、电视剧、小小说、方言评书、谈话类节目、互动参与性节目特点的综合。走过22年,人们对电视栏目剧也有了更多的研究。[1]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各个电视台竞相办起了电视栏目剧,湖北经视推出了《经视故事会》,陕西电视台推出了《都市碎戏》,湖南卫视推出了《爱情魔方》,湖南经视推出了《故事会》,北京电视台推出了《身边的故事》,广东电视台推出了《真实故事》,央视推出了《法制编辑部》,浙江影视频道推出了《本塘第一剧》,四川经济频道推出了《麻辣烫》,重庆电视台的《生活麻辣烫》和《今夜不设防》,中央电视台法治频道的《普法栏目剧》等等。这些相继推出的栏目剧在当地和周边地区,短时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经历了一段的红火之后,不少栏目剧又回归平淡,甚至退出荧屏,分析其中的原因,近年来《奔跑吧兄弟》、《花样姐姐》等明星体验类节目,和《中国好声音》等选秀节目的夹击,是原因之一,但从栏目剧自身而言,要想持久的吸引观众,就有必要从栏目定位、戏剧色彩、方言融入、贴近民生等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动之以情”的整体定位,满足大部分都市人的情感诉求

电视栏目剧的受众应该是城市中的收入、社会地位、权力有所欠缺,有较强的融入都市生活的需求和归宿感,月收入大概在3000元以内的人群。如果采用“晓之以理”的方法,说教和宣传意味较强,受众不易接受。因此,大部分栏目剧采用“动之以情”的传播方式来建构剧本和演绎故事是非常明智的。例如重庆电视台曾经的《今夜不设防》节目主要关注都市女性的情感问题,往往触及到传统情感问题的禁区,如婚外恋、三角恋、家庭暴力,无性婚姻,第三类情感等敏感题材。通过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和主持人的新锐点评建构起了当代女性的价值观和都市人对情感问题的态度,让观众在叹息女主角命运的同时 ,心灵上能找到一种释怀的渠道。湖南电视台的短剧《爱情魔方》同样以注入情感因素为主,内容大部分是爱情喜剧和爱情悲剧,它与人们当下快节奏的生活相得益彰,在短短半个小时里,以主人翁情感的波折为线索,推动故事的发展,观众的情绪被一个个充满悬念的情感波澜和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所感染,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受众得到了最大的情感满足。

二、“故事范式”与“反转剧”的叙事模式增添了文本的戏剧性色彩,容易形成固定受众

电视栏目剧要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同时以“反转剧”的模式设置层层悬念,营造出波峰波谷的效果。所谓故事性,即“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2]彼得·布鲁克斯(PeterBrooks,1984)指出,我们仍置身于“一个叙事情节的时代”,“我们的生活不停地和叙事、和讲述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我们被包围在叙事之中”。[3]因此,对于电视这种浅参与媒体来说,以叙事的形式来传递信息就成为其首选。优秀的电视栏目剧在对传统范式进行突围中,以摆故事来讲道理,突出情节性、故事性、悬念成为一种新倾向。[4]通过不断构设兴趣元素,快节奏的叙事转换,矛盾冲突集中化、故事人物传奇化、动作性格化的表现手法,适应了快餐文化的基本消费要求。如湖南经视的《新闻故事会》特别强化故事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等因素,突出和发掘新闻事件本身的特殊性、轰动性与奇异性,从《迷情陷阱》、《嫁个有钱人》、《小偷奇遇》、《六百万征婚》等短剧标题中可以看出这一点,其观赏效果是与普通舞台戏剧和经过编排表演的电视连续剧不同的,这也是栏目剧的吸引力所在。[5]例如四川电视台栏目剧《麻辣烫》的《破产有“方”》这期节目,讲述了热心的职工代表,正直工会主席与腐败经理围绕公司破产改制而发生的小插曲,故事虽小,但给人的思考不亚于舆论监督节目,因为它所描述的这种利用国企破产改制机会侵吞国有资产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是存在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6]

三、“演员群众化”和“语言方言化”有利于提高受众的参与性,贴近百姓心

方言是在特定地域环境中形成的文化,它承载和记录着这方土地上的历史和原住民的情感。在大多数场合下,方言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能发泄和表达人的情感。[7]在收视率逻辑中,栏目剧通过故事、场景、演员、乃至语言全方位的贴近来打造本土兴趣,并且将方言的进入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事件。往往以所在地区的一个中心城市(重庆、成都、武汉、长沙、青岛、西安)为标准音,混杂次级方言片或方言点的方音。《麻辣烫》以成都语音为标准音,揉合四川各地的方言;《经视故事会》“让武汉人用武汉话来演武汉事。突显原汁原味的‘汉味”。著名导演黄一鹤认为,这种老百姓以自己熟悉的方言讲自己身边鲜活的生活故事,会去掉许多程序化的东西,很容易让观众找到心理上的沟通点。因此,很多栏目剧都启用了群众演员,比如每集《麻辣烫》的结尾都会有这样的广告词:“个人的故事大家演,大家的故事你来演,生活的故事我们看,故事的内容你来编”。而中央电视台的 《普法栏目剧》由于具有特殊性,尽管在语言上只能使用普通话,但在演出中还是启用了、警察、法官、检察官、乡村干部和普通农民等业余群众演员参加演出,以贴近生活的角度体现出普法的意义,寓法于案、寓教于乐,展示了法制节目的一种全新样式。

四、栏目的定位致力于关注民生民意,提高公众的行为能力

成功的栏目剧善于关注“民生”。[8]无论《雾都夜话》、《经视故事会》,还是《都市碎戏》、《故事会》或是《心灵俱乐部》、《身边的故事》,清一色都定位在“关注民生民情,反映百姓生活”。创作者们深入街道里听婆婆妈妈讲柴米油盐;看姑娘小

伙跳街舞、吃羊肉串;和下岗工人、吃低保者聊生活的艰辛;与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一起挖沟种菜……从中捕捉到素材,产生出灵感。所以各地的栏目剧所反映的问题几乎同出一辙,都是街边胡同、小巷里被人们说成是鸡毛蒜 皮的小事。创作者们深挖这些“小事”中人性和道德的内涵;细找这些“小事”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用艺术的手法予以褒贬,或赞扬、或鞭策,惩恶扬善。“事”是生活中来的,都是受众“身边故事”;“话”是百姓说的,句句都是百姓心灵的再现。“景”就是他们生活的四合院、单元房。它像与之同时问世的民生新闻,关注和反映着百姓的身边事、心里话。[9]这些反映民生民意的短剧,使观众不再是一个事件的间接目击者,而成为一种开放结构的参与者,一种话语体系的评说者,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生活判断来观照剧情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行为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去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务,消解了受众对日常判断的刻板印象。

栏目剧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渐渐成熟,成为电视荧屏上一道独特的风景,虽然近几年的发展也遭遇到一些问题,但是自身仍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10]目前,全国的电视栏目剧从低谷中逐渐复苏,希望电视栏目剧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同时在栏目形态、结构和内容上进行创新,从扩张时期的克隆模仿进入到自主开发阶段,就能够继续引领通俗文化的潮流,赢得更多观众的认同和喜欢。

参考文献:

[1]伯格:《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姚媛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3页。

[2]孙晓素:《新闻故事化的成因与现状》,《新闻前哨》,2005年第2期

[3]Brooks,P.(1984).Reading for the plot: Design andintention in narrative. NewYork: Knopf.p213

[4]韩鸿:《电视栏目剧:形态特征与文化语境解析》,《中国电视》,2006 年 02期

[5]湖南卫视《爱情魔方》主页(http://www.hunantv.com/lanmu/ aqmf/)

[6]代鑫:《“麻辣烫”凸显地域特色——用方言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广告人》,2006年 04期。

[7]朱波:《(经视故事会)打造汉味经典》,《长江日报》,2005年3月10日

[8]秦中人:《打着“民生”旗号的“新闻暴力”》, 《青年记者》,2005年第6期。

[9]马增彪:《创新思维下的文化传承——为栏目化短剧鼓与呼》,《当代电视》,第6期。

[10]马二伟.方言栏目剧的现实困境与发展策略 ,新闻界,2013(21)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179-02

作者简介:贾俊杰(1978—),男,汉族,河南洛阳人,主任记者,新闻学学士,单位: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研究方向:电视栏目创作和新闻采写。

猜你喜欢
定位
海中“透视眼”快速定位海底电缆故障
水下导航定位技术研究进展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能“看到”的声像定位 Bowers & Wilkins(宝华)705 Signature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基于GCC-nearest时延估计的室内声源定位
少儿智能定位鞋服成新宠
把握新定位、新要求 推动人大工作创新发展
难与易
立足本职 找准定位 依法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