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机制针对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应用

2016-11-29 04:02余忻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0700
人间 2016年16期
关键词:中小学激励机制班级管理

余忻(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0700)



激励机制针对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应用

余忻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0700)

摘要:班级管理是一个班级的核心。只有合理并良好的运用好班级管理体制才能使班级达到最大化的效果体现、利益最大化,同时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得一个班级更好的运行。

关键词:中小学;激励机制;班级管理

一、激励机制的含义

所谓激励,是指管理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在管理实践中采用激发和鼓励人们行为动机的方式,促使人们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工作任务,从而达到预期目标的行为。[1]因此激励就是通过刺激作用引起对象完成任务达到一定目标的手段和方法。这种方法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极强的正面指引意义。

二、激励机制对中小学班级管理的作用

通过倡导和运用激励手段和方法,可以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其发挥积极主动性,形成民主的、活跃的而又富有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的班级团体,从而推动班级管理实现最优化,促进班级的发展。[2]在激励体制下,学生的位置从以往的被动变成了主动地位,在此基础上能够主动有效地获得技能,因此激励体制对于班级管理而言具有很好的向导作用。

三、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激励体制

(一)主体性原则。

学生的主体性,指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育教学过程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建立班级激励机制,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班集体建设的主人。在班级管理中,应该让学生参与确立班级建设目标,参与班级的管理,以及参与评价活动。[3]要想提高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把传统的“满堂灌”变成学生的“满堂学”充分带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老师在课堂中发挥指导地位,指导学生学习和研究。对于一节课而言,老师更应该合理分配,需要做的身份是“导演”而不是“演员”。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沟通合理采用激励方法来鼓励学生和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二)差异性原则。

老师在教学中应该了解每个学生作为每个个体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学生群体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也存在着差异性和丰富性,这种差异性和丰富性主要表现在智力类型差异、学习风格差异和个性特征差异上。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正确理解学生的差异,正视并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有助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更灵活地处理学生在学习上的不同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有差异的发展。

(三)公平性原则。

美国管理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3年提出了激励管理的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4]公平性不仅体现在对每一个学生的一视同仁更是对于有差异性的孩子或者相对其它孩子比较劣势的孩子的一些特别关心和关注,所有的个体尽量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这样不仅能够做到公平同时能够做到公正。同时民主性也是特别重要的一点,每个人立场不同,所持有观点也会不同。

四、班级管理中激励体制中的激励措施

很多学生对于学习没有兴趣和热情首先是家庭和学生自身对个体的理解有了偏差。只有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其次,多一些指导与实干,少一些指责、惩罚和埋怨。对于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班主任老师首先应进行自查、自纠,对自己的工作认真地进行反省,而不应是一味地从学生身上找原因。[5]但是惩罚在小学教育心理学中,不能一味的惩罚学生。我们需要做的是激励,激励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惩罚在一定程度上只会产生负面效果。

(一)角色激励。

角色激励实际上就是责任激励,就是让个人认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激发学生为其在班级中扮演的角色去努力,并从中获得成就感。激励机制的建立。[6]就所谓责任激励,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责任的重要性和自己负责任的沉重感。角色定位(Role Definition):HR管理的最高境界,在一定的系统环境下(包括时间),在一个组合中拥有相对的不可代替性的定位,就是角色定位。 “角色”不一定是一个人,可以是一个群体。那么在中小学中只有正确的角色定位才能合理的角色激励。

(二)榜样激励。

榜样激励采用时一定要注重的是所提供的榜样一定哟伟大而平凡,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而且不会产生巨大的差距感,对学生的激励才能使激励达到最大的激励效果。同时也要对榜样有正面的了解,所谓人无完人,作为榜样带有的负面影响往往效果会比普通的负面更大而且更难消除。

(三)竞争激励。

竞争激励实际上是荣誉激励,中小学学生,他们争强好胜,上进心强,对荣誉有强烈的需求,这是开展班级竞赛活动的心理基础。[7]竞争是在目前中小学中最有效的一种,竞争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使学生的潜力发展到最大化的方法。但是物极必反,所以竞争激励在一定范围内合理使用才能有效。

参考文献:

[1]范永胜.激励机制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摭谈[J].中国科技信息,2008.(2).

[2]刘彬. 浅析中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 [J]. 基础教育研究. 2009年1月

[3]徐晓敏、刘万国.浅谈班级激励机制的建立及其功能[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4]范永胜.激励机制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摭谈[J].中国科技信息,2008,(2).

[5]刘桂林. 运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潜能 [J]. 中小学校长2010/9

[6]现代班级管理的策略选择 代波

[7]常亚丽. 构建班级管理的激励机制 [J]. 河南教育(2005年第7期·总第324期)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235-01

作者简介:余忻(1996-),女,汉族,重庆市,本科,重庆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猜你喜欢
中小学激励机制班级管理
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健全少先队激励机制 助推队员们幸福成长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
如构何建电力系统员工有效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