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突发事件中社交媒体的作用与影响

2016-11-29 04:02乔佳汝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00
人间 2016年16期
关键词:社交媒体突发事件建议

乔佳汝(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000)



试论突发事件中社交媒体的作用与影响

乔佳汝
(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00)

摘要: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公众能够更便利地关注、问询、质疑事件真相,但同时社交媒体也带来了谣言肆意传播、混淆社会公众视听等不利影响。本文就社交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中产生的“双刃剑”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就社交媒体如何良好应用于突发事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社交媒体;突发事件;作用与影响;建议

一、突发事件与社交媒体

(一)突发事件及其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对突发事件有较为明确的定义: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通常是不可预知的,具有偶然性,事态的发展也具有高度不确定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背后总是有着错综复杂的背景,一旦发生又因时间、地域等综合因素的交互作用,使得事件的发展呈随机性、冲突性和不确定性。

(二)社交媒体涵义及特点。社交媒体的概念是2007年由Antony Mayfield提出,他将之定义为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通俗地说,社交媒体就是人们用来创作、分享、交流意见、观点及经验的虚拟社区和网络平台。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社交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点。简单说社交媒体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时效性。社交媒体的便捷就在于不仅可以对接互联网,还可以对接手机终端,这就使得社交媒体发布信息如发送短信一样简单。第二,真实性。在社交媒体中,事件的参与者、旁观者都可以使用社交媒体将事件信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发布,增有细节有助其他群众了解真实事件。第三,全面性。社交媒体的传播渠道广泛、用户众多,可以在短时间里从各个角度传播事件,还原事件的发生过程。第四,互动性。在社交媒体中,互动已成为网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社交媒体中的转发、评论等都是互动性的工具。第五,同步性。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后,社交媒体中就会有传播的信息,并且能将事件的变化及时地跟进和报道。

二、突发事件中社交媒体的主要作用与影响

(一)作用。

1.事件见证者——突发事件信息公开的助推器。2015年8月12 日23时20分左右,天津滨海新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的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当日剩余的40分钟之内,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都没有发布关于此事件的消息。而与之同时扩散的是附近居民用手机拍摄的爆炸现场视频和图片,他们将蘑菇云、窗户被震碎等大量事故照片和微视频等传至微博、微信群中,瞬时引爆社交媒体。从不同舆情监测室的数据来看,爆炸最初的24小时内,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信息发布量远高于传统媒体新闻发布的总量,社交媒体形成的舆论场已经成为此次事故的舆论主阵地。

2.事件参与者——突发事件的社会监督员。2011年9月27日,上海地铁发生追尾事故,事发现场的乘客以微博的方式还原了整个事故,引起网友热议。当晚上海地铁有关部门在微博上进行了“道歉”,表示会“接受和配合有关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和追责”。社交媒体的兴起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信息表达的渠道,公众在线发表个人看法和评价,表达态度和情绪。社交媒体上关于事故责任人、事故原因等方面的发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务信息公开,提升了事故信息发布的透明度。

3.事件解决者——突发事件救援的平台。在突发事件中社交媒体还往往在灾难中充当救援的平台。很多热心网友在特大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后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宣传、号召人们为受灾害的同胞提供各种帮助,也有一些公益活动通过微博发布和组织起来。

(二)影响。

1.正面影响——话语权扩大,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及透明化。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使人们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而是积极参与信息的生产、传播、分享过程,对所关心的问题直接发声。各大主流媒体也利用自己的官方媒体账号及时编辑发布短消息。统观近年来的突发事件,社交媒体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公众发表观点的空间,并由于其及时多面公开的特点,客观上保障了言论自由,使得信息的传播向着越来越自由的方向发展。

2.负面影响——内容的真假难以辨别,引起社会恐慌。由于发布信息主体庞大,社交网络多级交互传播的特点,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而内容的杂乱与真假更是难以辨别,通过自媒体制作的海量信息被直接发布,加之“草根记者”的媒介素养参差不齐,存在匿名发布信息情况,这些因素给虚假不良信息的产生提供了温床。尤其是突发事件因其不可预测性和破坏性,容易使人产生恐慌畏惧情绪导致负面消息。社交媒体信息进入的低门槛性也使谣言极易形成,而处于特殊情绪中的网民极易受到谣言的影响及社交网络所形成的意见环境的煽动,造成较坏的影响。

三、如何在突发事件中恰当使用社交媒体

(一)主流媒体正面发声,引导各方协作解决问题。突发事件下人心惶惶,很容易滋生谣言。这种情况下,利用社交媒体平台通过政府微博发布辟谣消息是最快速的方式,这对稳定公众情绪、引导舆论走向非常有利。在使用社交媒体的时候,传统媒体除了主动发声,更要正确发声,制定并遵守媒体机构的社交媒体使用规范,恪守新闻真实性原则。政府可以通过对社交媒体信息的监测,即时的接收有关突发事件的消息,对突发事件的舆论走势进行密切关注,收集民意、征集处置意见。

(二)强化把关,提倡社交媒体实名制。社交媒体用户广泛,良莠不齐,素养不一定很高,同时社交媒体中没有传统媒体的事先审查制度,社交媒体用户发布的内容缺失把关人。因此,可以通过加强对用户管理的方式,从注册、信息审核方面严格把关。

(三)加强相关法律的规范和完善。在社交媒体势头如此迅猛时期,我们在开发其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作用的同时,也应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有关部门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制定与时俱进的网络传播法律法规,出台网站文明公约等规章制度对用户行为实行约束。

(四)加强自律,争做文明理智网民。每个网民都应该自觉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在社交平台中发布、评论和转发信息时,应当做到理性、客观和公正,传达更多积极健康的内容,做到不生产、不传播、不盲从没有根据的消息、负面的消息、不健康、危害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消息。在信息庞杂、虚假信息繁多的传媒环境中有辨别真伪的能力是自我控制网络舆论的有效手段。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才能在网络信息的浩瀚大海中对错误的意见能够 有十足的鉴别力。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183-01

作者简介:乔佳汝(1993.2-)女,汉族,甘肃兰州,在读研究生,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社交媒体突发事件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基于社交媒体的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双微时代”的危机传播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突发事件
建议答复应该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