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彝族支系阿鲁人服饰文化特征
——以云南金平县老集寨乡为例

2016-11-29 04:02冯志学林燕宁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7
人间 2016年16期
关键词:彝族服饰

冯志学 林燕宁(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浅谈彝族支系阿鲁人服饰文化特征
——以云南金平县老集寨乡为例

冯志学林燕宁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530007)

摘要:彝族是中国西南边疆古老的民族之一,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服饰文化。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彝族人民,创造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服饰习俗,在彝族服饰文化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云南金平县老集寨乡彝族支系阿鲁人由于历史条件、生态环境和人文习俗等的不同,在服饰文化上又体现出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性,服饰的款式结构、面料色彩、工艺图案等方面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和标志性特征。

关键词:彝族;阿鲁人;服饰;文化分析

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及广西西北部地区,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云南红河彝族分为尼苏、阿鲁、扑拉等支系。彝族支系阿鲁人又称鲁乌、倮乌,说南部彝语。主要居住在红河金平县老集寨乡西南面丫口遮村委会的所辖12个自然村,人口6000人左右,是元明清时由石屏、建水、元阳等地迁入。从区域和形态构成上属于彝族红河型,但由于本地历史地理、人文生态环境的不同,彝族阿鲁人服饰也呈现出不同于其他红河彝族支系服饰的特点,同时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一、彝族阿鲁人服饰文化概述

彝族支系阿鲁人服饰丰富多彩,是彝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由于阿鲁人所居住的环境复杂,经济水平差异较大,其服饰受历史、环境、文化的影响各有不同,在服饰文化上又体现出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性,服饰的款式结构、面料色彩、工艺图案等方面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和标志性特征。并作为一种文化媒介,展示了金平彝族文化发展的历程,构成金平彝族文明进步的物质表现形式和文化特征。

二、服饰的款式结构

彝族阿鲁人男子的服饰,与其他地区基本相似,常服上衣有无领对襟坎肩和立领对襟窄袖短外套。坎肩和外套一般为黑色或青黑色,内穿白色汗衫,下穿宽脚打褶裤,裤脚有大中小三种,以布条或麻绳为腰带。鞋子多为手工布鞋和黄胶鞋。盛装形制与常服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衣服门襟、下摆、两侧以及贴兜等部位有华丽的图案装饰。

彝族阿鲁女子服饰属于红河型彝族服饰的一个分支,其服饰特点与其他地区的彝族妇女相区别。服饰主要由上下两部分组成,盛装主要包括头饰、上衣、裤子及绣花鞋。上衣多为大襟、窄袖、袖子肘部以下镶饰色布。衣服两侧开叉、衣长前短后长犹如“尾巴”,上面装饰图案异常华美,劳作时将后摆系与腰上。在上衣之外套对襟坎肩,坎肩衽部左右对称五厘米宽银泡装饰,有的则为五厘米宽的刺绣图案,领口左右各一枚银币纽扣装饰。肩部及前后均有纵式形如“彩虹”的花边,领围多补绣成“太阳花”。下穿黑色宽腿直筒九分裤,在膝盖以下有二十厘米宽图案装饰拼接,使之产生鲜明的对比特点。头饰由勒带和黑色大头帕组成。勒带宽十厘米左右,上面饰满了银泡,两侧各绣一组太阳花并且垂下彩色绒线装饰。长方形头帕为黑色,长约八十厘米宽二十五厘米左右,上面绣满了鲜艳的对称图案,头帕对折后置于勒带之上。年轻妇女还喜欢搭配珠子、流苏,倍显华丽多姿。现代阿鲁妇女多穿花布鞋及运动鞋,老年人多喜穿胶鞋。

三、彝族服饰的面料、色彩

彝族具有非常悠久的纺织历史,至今,老集寨乡有些彝族家庭有纺车和织布机,她们能纺织出各种提花、暗花和几何图案的布匹,面料一般以自染的土棉布为主,经蓝靛、树皮、矿物质浸染后最终呈现靛蓝、黑色等不同颜色。阿鲁人崇黑尚红,表现在服饰上以黑色为底,装饰的镶嵌色布和刺绣花边图案多选用红、黄、蓝、绿、白等颜色。在使用面积、色彩冷暖和肌理纹饰等方面,既形成强烈的艺术对比,又协调统一,体现出承载实用文化精神意义上的审美品格。彝族服饰色彩多运用鲜艳亮丽的饱和色,以色块的并置使色彩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视觉美感,明亮、鲜艳、热烈、奔放,显示出鲜明的色彩对比效果。彝族阿鲁人服饰色彩在很大程度上,是受金平县老集寨乡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和民族习俗的影响,形成了古朴典雅、色彩艳丽、明快和谐的特征。

四、服饰的工艺、图案纹样

金平老集寨乡阿鲁妇女几乎人人都是挑花刺绣的能手,她们从小就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习绣花、挑花、补花的技巧,学习平绣、贴布绣、缠绣等针法。其中挑花刺绣和银泡镶嵌是彝族阿鲁服饰最主要特点,在肩部、袖口、后背、前襟、下摆和裤口处,尤其是腰部和头帕都是装饰的重点,往往是两种以上工艺综合运用,或者挑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彝族阿鲁人和其他彝族支系一样尊虎、敬火、崇武,多神崇拜和万物有灵,他们通过对自然形态的认知,运用抽象、夸张、变形、转换等多种艺术手法,最后以线条、图案纹样的方式表现在服装上。纹样造型夸张、大胆、古朴,风格粗犷,丰富多变。纹样按题材可以分为植物类、动物类、器物类和几何类;按形式可以分为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植物类有蕨草纹,几何类有太阳纹、日月纹、火镰纹、波浪纹、彩虹纹等,器物类有窗格纹、石阶纹、土司印章纹等,动物类的有羊角纹、牛眼纹等等。彝族阿鲁服饰的图案纹样设计,均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连,重在表达一种审美思想,在人与人之间起着传情达意的作用,它不是简单模拟客观对象的外形,而是以舍形取意的方式化为传达审美情感和文化的视觉符号,不同民族的宗教文化、崇拜对像均不相同,这些信仰和图腾文化在彝族阿鲁服饰文化体系中突出地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张建平编著. 《彝族文化大观》[M]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2]程志方、李安泰编著. 《云南民族服饰》[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3]范元昌编著. 《红河民族文化教育初探》[M]远方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图分类号:J5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223-01

作者简介:

冯志学(1988—),男,锡伯族,辽宁铁岭人,设计学研究生,广西艺术学院,研究方向:流行服饰设计研究方向。

林燕宁(1965—),女,汉族,广东湛江人,教授,广西艺术学院,研究方向:流行服饰。

猜你喜欢
彝族服饰
彝族美神故里 生态山水画廊
彝族海菜腔
动物“闯”入服饰界
“荷国”走出的彝族列车长
嘉米拉伊斯兰服饰旗舰店
彝族荞粑粑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