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原生态民歌的保护与传承

2016-11-29 04:02孙耀祖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人间 2016年16期
关键词:原生态民歌保护

孙耀祖(商丘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浅议我国原生态民歌的保护与传承

孙耀祖
(商丘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河南 商丘476000)

摘要:原生态民歌承载着不同时代的文化气韵和不同地区民族的民风民俗等多元文化气息,对于研究该民族的语言风俗及文化发展史等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通过分析原生态民歌的艺术特征和演唱特点了解民族文化,通过梳理原生态民歌的保护和传承方式,促使其在新时期的发展。

关键词:民歌;原生态;保护;传承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意识形态,通过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这样一个过程,来影响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最终对人们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1]。原生态民歌指没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民间小曲,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通常以农村生活故事、民间习俗、婚姻爱情和传闻轶事为题材,以诙谐幽默的方言、优美动听的韵律、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等,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2]。原生态民歌蕴含当地民众的劳动、思想情感、道德风尚等物质、精神生活各方面,是极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一种民间艺术。并且,通过民歌的演唱活动,使得该民族内原本陌生人们相互结识、消除隔阂、增进团结;让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沟通、凝聚的作用。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传统歌曲,从古到今,如新疆的十二木卡姆、青海的花儿、内蒙古的长短调牧歌等[3]。原生态民歌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在人类文化交流的时代,大多年轻人知道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及通俗唱法,对原生态的唱法甚至从未听说过。所以,面对现代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于极具民族特色、传统文化艺术价值的原生态民歌,我们很有必要、有义务阻止其没落。那么,原生态民歌为何失传?又该如何保护及传承原生态民歌?

一、原生态民歌的失传

原生态民歌大多都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但随着生活的现代化、居区的城市化、信息的国际化等,原生态民歌生存的环境被弱化。一方面,人们对现代文明的憧憬和期望,进而远离和轻视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西方民俗融入人民的生活,原本的乡土性就越来越淡化了。例如,现在的大多数青少年对本土文化的不屑一顾,这就使原生态民歌失去了心底根基;在工业化的今天,人们失去了原本的生产实践活动,这也极大缩小原生态民歌的生存空间。流行文化的冲击,原生态民歌传承人的消失,加速了原生态艺术的衰亡。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原生态的文化隗宝,如一些传统剧目频临失传、许多老艺人也再难寻找。有句话说得特别好:一个老艺人的消失是一个博物馆的消失。许多原生态民歌就是由于没有人传下去,现在已经没有人会唱了。

目前传统文化消失的速度很快。一是:人们的娱乐方式增多了,很少把民歌当作娱乐方式;二是:国家没有足够重视,民间采风经费不足,导致原生态民歌快速失传。就在我们说话的一秒,一个身怀绝技的老人去世了,他却没有传人。这就如同我们从前过年的很多习俗:贴对联、剪纸、贴窗花、吃腊八粥、蒸花馍、贴年画,举行各种活动仪式。这些传统的习俗随着生活的快速化,都逐渐地失传了。

二、原生态民歌保护

原生态民歌,作为民俗具体内容和精神内涵的有声载体,作为一种直接与人、与物、与神沟通的音乐语言从来就不可或缺。但每一种艺术形态的出现及存在都有其相应的环境,因此保护原生态民歌,应加强对其存在环境的保护。失去了延长环境,又怎么回去保护呢?

首先,加强对原生态民歌所依赖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同时,要对各个民族民间习俗,生活方式加以保护,给原生态一个广阔的社会空间。我们相信只有加强了对原生态民歌发源地的保护,才能保护好原生态民歌的整体性,乡土性,亲近性。其次,政府应在当地建立专门的文化保护区,设立文化基金。组织人力和财力挖掘和探索各民族原生态民歌,研究其艺术魅力;聘养优秀的民间歌手,使其后继有人。建立生态自然与文化合一的保护区,大力呼吁人们去参观,让原生态民歌有所依托。最后,通过保护所收集的原生态民歌素料,保护其信息,并保护好原生态民歌传承人;多去民间采风,搜集信息,以便后世的传承。王亮在第二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学术研讨会上指出了民歌的保存可以采用资料保存的方法。建立原生态民歌文化博物馆是一种很好的保存方式。

三、原生态民歌的传承

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人类十分关注的话题。世界音乐文化的多元化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在当今世界的多元文化发展中,推陈而出新,保护与传承中华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无疑将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原形原貌与原汁原味保存原生态民歌是势在必行。

首先,加大原生态民歌的宣传,要让大家多听民歌,广泛接触和了解民歌。通过网络和广播播放专门机构所搜集的原生态民歌,并加注其相关的简介,让大家了解其民族的风俗文化;对现存的留在民间的,具有传播功效的民俗节日活动,加强指导,鼓励民间的传歌组织;并鼓励较好素质学员学习。其次,在音乐教育中开展原生态民歌的课堂学习,将民歌传承贯穿于学生的教育中,唤醒学生对原生态民歌的兴趣,同时时不时举办民歌讲座、演出等形式来推广原生态民歌。最后,可把原生态民歌当作一种旅游文化展现给人们,实现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双赢。以演唱,表演的形式展现给旅游的人们,既提高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又大力宣传民歌文化。近几年,四川羌族多声部“毕曼兄弟”组合通过大众传媒逐渐被外界了解,许多羌族青少年开始从偏好港台流行歌回归到本民族歌曲。我相信通过努力,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保护、传承原生态民歌,会让原生态民歌得到重现,甚至于会有另一种意思上的“辉煌的明天”。

结语:发展至今的原生态民歌,是一种活的文化艺术,渗透中国民族音乐的各个领域,彰显着中国民族音乐的个性,保护与传承原生态民歌也就在延续着中国音乐的民族化之路[3]。可以说,原生态民歌是几千年来中国最广大人群的精神与智慧的体现。这种活态文化艺术,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地传承与流变,其艺术文化价值及社会价值等值得我们从多个角度更深层次地去梳理和研究。面对原生态民歌,我们不仅要保护与传承,更要有一颗学习的心态。原生态民歌不仅是民族文化的要求,更是民族文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琼华.浅议我国原生态民歌的保护传承与发展[J].音乐教育与创作,2008(4):56-58.

[2]孙耀祖.甘肃通渭小曲的探析[D].河南大学, 2011.

[3]刘卫国.论原生态民歌的保护与传承[D].湖南师范大学, 2007.

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218-01

作者简介:孙耀祖(1980—),男,甘肃通渭人,讲师,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音乐学。

猜你喜欢
原生态民歌保护
原生态演唱风格的理性研究
“最天然”的经济形态——零加工、原生态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回归“原生态”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穿花衣 唱民歌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