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春思曲》的演唱处理

2016-11-29 04:02余明慧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00
人间 2016年16期

余明慧(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0)



浅析《春思曲》的演唱处理

余明慧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330000)

摘要:黄自先生是誉满 20 世纪上半叶中国乐坛富有爱国主义情怀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理论家。由黄自先生创作的艺术歌曲题材广泛、技术手法娴熟,堪称我国艺术歌曲中的精品。近些年来,随着对黄自作品的研究日渐深入,其艺术歌曲的价值较以往得到了更大的关注。本文以《春思曲》为例,就如何演唱这首歌曲,在歌唱呼吸、歌唱的咬字吐字、音色与力度处理、歌曲的速度与节奏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具体的探讨。

关键词:《春思曲》;速度节奏;音色力度;艺术化处理

一、《春思曲》的创作背景

黄自1904年以来,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川沙县,江苏省,父母是现代教育的影响下知识分子。因此,从小黄自住在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黄自小的时候不仅喜欢唱歌,而且也喜欢古诗词,因此这对黄自的音乐之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1916年, 黄自考入清华学校,开始接受西方音乐教育,1924年,黄自公费赴美深造,因留学专业中没有音乐专业,黄自改入欧柏林学院改读心理学,虽然他没有学音乐,但他却没有放弃过音乐,在他大学毕业后又继续在欧柏林学院攻读音乐理论和作曲,并且取得优异的成绩。

这首歌是黄自在欧美就读专业音乐院校学到的作曲方法,当时的现代音乐表现技术已经崭露头角,各种调性,比如说多调性,无调性等,已经在勘探期。并且当时的中国正是五四运动之后,《春思曲》的创作,它是这个特殊时期的产品,人们并不拒绝新事物,作曲(艺术歌曲)的新方法是由人民所接受,所以黄自新创作的《春思曲》很容易的打动了人们。其实艺术歌曲在国外已经出现了很多年了,黄自也是通过去外面留学才学习到了这种新兴的作曲技巧,然而黄自先生创作更有特点的是将民族化的旋律与调性的变化巧妙的结合在一起,用现代的音乐技法阐释了一曲古典的哀歌。

二、《春思曲》演唱风格的表现手法

(一)歌曲演唱的音色与力度处理。

由于是以“潇潇夜雨”为背景,把人们带进了以淅淅沥沥的春雨之夜,在演唱时都不需要太强有力的音色处理,首先要注意“起音”的处理。“起音”必须十分柔和圆润,自然的开始。从开始就应该柔和圆润,音色要恰到好处,不需要太过明亮。

这首歌,开始要用比较弱的声音,和维持呼吸和连贯的流动。在演唱第二句时,演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歌词中的主人公痛苦忧郁的心镜,演唱时声音一定要圆润而富有弹性。演唱休止符是一定要做到就算声音停顿了,但是气还在维持着。第三句,歌手在这里要利用强大的气息,但也不要过于多,基本风格还是不能变。

(二)歌曲演唱的呼吸与共鸣处理。

1.从容的呼吸, 连贯的气息。要唱好一首歌曲,呼吸是关键。在唱这首歌时不可以随意的换气,为了不破坏歌曲的完整性,从呼吸中把握歌曲和歌唱状态衔接跌宕起伏的感觉,咬字吐字、音色音量都需要对的呼吸来调和,需要呼和吸对抗的作用。此外,在歌曲的演唱中, 要想更好的体现歌曲的意境和风格就要对气口的合理安排和灵活处理有更好的协调。因此,换气要慎重,换气是跟感情的表达联系在一起的。

如《春思曲》的演唱需要很好的呼吸支持,因为它的乐句多数都比较长,需要大乐句的演唱技巧。如歌词:“潇潇夜雨滴阶前,寒衾孤枕未成眠。”旋律起伏较大,但演唱必须连贯,尽量不要在一个小乐句里换气,以免破坏歌曲的完整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唱每一个字的时候呼气均匀。在如“去似朝云”后面,这是黄自另一首歌曲《花非花》里面的歌词,因为感情的需要,需要缓一口气以表现出无尽的悲伤。还有在《思乡》的最后一句“我愿与他”处换一口气,然后唱“同去”同样给人思绪万千、回味悠长之感。

2.共鸣自如,共鸣腔要有控制。演唱艺术歌曲不同于演唱歌剧咏叹调,演唱歌剧的声音需要在人歌剧院里穿越强大的交响乐队传递给台下的千万观众,因此这种声音需要要有强大的共鸣和戏剧性,具有穿透力。而艺术歌曲是一种小型的室内乐声乐体裁,虽然短小,但非常的富有诗意。这些特点决定了它不能用强大的共鸣和戏剧性的声音去演唱,共鸣上要自如,声音听起来越自然越好。

《春思曲》的节奏类型变化较多,旋律音区时高时低,没有一个标准,因此要用到头腔共鸣,这是为了保持声音的高位置,跟歌曲内容要表达的相同。除此之外要控制好口腔共鸣以使声音暗淡。所以,我们要自如地调整共鸣腔,让歌曲的演唱听起来更完美和谐。

(三)歌曲演唱的咬字、吐字处理。

在歌唱的咬字、吐字中,我们要根据每个词在口腔中打开不同的腔体,也就是“依字行腔”。所谓“依字行腔”,即依照字音的结构去歌唱,所以咬字、吐字是行腔的基础,也就是说“说”是“唱”的依据。因此,我们在演唱时一定要好好把握和处理字的发音,这是在演唱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项。

(四)歌曲演唱的速度与节奏处理。

演唱一首声乐作品,准确把握其速度与节奏是至关重要的。速度和节奏的变化可能改变原作品的风格,甚至有可能跟作者所表达的意思截然不同。

《春思曲》的速度是Adagietto(小柔板即比柔板块一点),变换拍子,前十七小节节拍是12/8,到第十八小节变换成9/8拍,这两种节拍交替着到二十一小节又变回12/8拍。但这个速度应该凭自己内心的对歌曲的感觉来拿捏,前十小节伴奏是“雨滴声”,进入歌曲时的状态也应该是像雨滴般的表达,并且要保持每个句子的完满。这段唱的速度并不快,表达自己内心的压抑,怨恨,所以缓慢无力说话。从十一小节开始,感情才有了突破,不再是无力的,而是感情强烈起来。“小楼独倚,怕睹陌头杨柳,分色上帘边。更妒煞无知双燕,吱吱语过画栏前。”在歌词中的女主人公慢慢的被外面的世界有所感触,心情有点躁动不安了。第十八到二十二小节“忆个郎”处,用热烈的情绪女孩唱出自己的心情,恨不能“化成杜宇”敦促他尽快回来,节奏是强调,渲染的激情的呐喊,加强戏剧效果,这时演唱的速度也应稍快,以表达因内心过于激动而使语速加快的状态;但是,幻想是不真实的,以重新再现钢琴伴奏主题的最后三小节,和下行旋律雨滴节奏的出现,一切都回到了他们的失望中的平静,一切终将“无奈”!这说明那女子的眼泪就如雨滴一样,是不会消失的。

三、结语

黄自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特别是他的艺术歌曲对我国后期的音乐之路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向。在分析了黄自这首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歌曲后。艺术歌曲的演唱,是专业声乐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领域之一,而作为一名声乐演唱者来说,要演唱好一首作品不仅仅需要做到字、音准确清晰(这只是对音乐本体的基本认识),我们还必须把目光关注到作品背后的更深层次的内涵。

中图分类号:TN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219-01

作者简介:余明慧(1992.03-),女,汉,江西,硕士研究生在读,江西师范大学,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