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水性凝胶膏剂的研究进展

2016-11-29 05:31余冰欣翟家彬赵林秀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19期
关键词:膏剂巴布透皮

黄 丽 余冰欣 袁 雪 赵 远 翟家彬 明 祺 赵林秀

1.河南省人民医院药学部,河南 郑州 450000;2.中北大学化学工程系,山西 太原 030051



亲水性凝胶膏剂的研究进展

黄 丽1余冰欣1袁 雪2赵 远2翟家彬2明 祺2赵林秀2

1.河南省人民医院药学部,河南 郑州 450000;2.中北大学化学工程系,山西 太原 030051

经皮给药可实现无创伤给药,具有超越一般给药方法的独特优点。近年来随着高分子材料科学、皮肤科学以及中药现代化的发展,使凝胶膏剂成为一种极具市场潜力的经皮给药制剂。文章从凝胶膏剂的基质、制备工艺、药物活性成分等方面对近年来凝胶膏剂的研究进行综述。

凝胶膏剂;巴布剂;基质;制备工艺

凝胶膏剂(Gel-unguentum,原称巴布剂,Cataplasma)是指原料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布于背衬材料上制成的贴膏剂[1-2],属于经皮给药剂型。巴布剂最早源于日本的泥剂,于20世纪70年代研制成功并上市,80年代近入欧美市场,我国对巴布剂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3-4]。《中国药典》2000版中正式收载了巴布膏剂,并对其生产工艺与贮藏条件以及黏着力、赋形剂、膏体含量等作了明确的规定,2010版《中国药典》将巴布剂更名为凝胶膏剂[5-6]。与传统的贴剂相比,凝胶膏剂具有载药量大、皮肤亲和性好、刺激性小、剥离时无疼痛感和残留,使用安全方便,生产中不使用有机溶剂等诸多优点[7-8]。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型、高性能药用辅料的开发以及人们对皮肤科学的研究,极大的促进经皮给药制剂的开发研究。凝胶膏剂被认为是经皮给药体系发展的新方向,是一种极具市场潜力的新型制剂。笔者从凝胶膏剂的基质、制备工艺、药物活性成分等方面对凝胶膏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凝胶膏剂的基质

凝胶膏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支持层、背衬层和膏体层。膏体层是凝胶膏剂的基质,是药物的储库,对含水量、生物利用度及透气性等因素起主导作用,直接决定着凝胶膏剂质量的优劣。凝胶膏剂一般采用亲水性高分子材料作为骨架材料,加入交联剂、保湿剂、填充剂和透皮促渗剂等形成具有一定粘性的假塑性流体。常见的凝胶膏剂基质见表1。

表1 凝胶膏剂(巴布剂)常用基质

近年来高性能亲水性凝胶材料聚丙烯酸钠、卡波姆、聚乙烯醇、蛋白质凝胶等的快速发展及应用,解决了长期困扰明胶型凝胶膏剂的内聚力不强、黏弹性不够、透气性差等问题。李清华等[9]分别采用聚乙烯醇(PVA)、西黄蓍胶和壳聚糖与明胶复配,研究了基于明胶的凝胶膏剂基质的配方。结果表明,含PVA的凝胶膏成膜性良好但透气性较差,含壳聚糖的凝胶膏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透气性,含西黄蓍胶的凝胶膏性能居中。李希珍等[10]采用正交试验以凝胶膏剂的初黏力、剥离性、残留量等作为指标,确定了祖师麻凝胶膏剂的基质处方并对该制剂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吴飞等[11]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红栀骨通凝胶膏剂基质处方中聚丙烯酸钠、甘羟铝、丙三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的配比,所得膏体均匀,黏附力适中,皮肤追随性好,且与药物提取液相容性良好。刘聪敏等[12]采用均匀设计结合效应面法对川芎凝胶膏剂的基质处方中NP-700、甘羟铝、甘油、酒石酸的用量,以及加入药物体积和浓度进行了优化,制得的凝胶膏剂在药量高,具有良好的涂展性、保湿性和黏着力。

对于吸收后起全身作用的凝胶膏剂,加入透皮促渗剂可增加药物透皮吸收的速率。常用的透皮促渗剂有丙二醇、氮酮、油酸等,但透皮促渗剂单独使用时吸收效果不很理想,因此经常联合使用。刘志辉等[13]采用体外扩散池法,分别考察了氮酮、薄荷醇、丙二醇单一促渗剂和二元复合促渗剂对黄芩总黄酮凝胶膏剂中6种黄酮类成分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二元符合促渗剂的促渗效果整体优于单一促渗剂,氮酮-5%丙二醇构成的二元复合促渗剂用于黄芩黄酮凝胶膏剂促渗效果最佳。中药透皮促渗剂具有起效快、效果好、不良作用小、无污染等优点,常用的中药促渗剂有薄荷醇、冰片、龙脑、红花、丁香油、桉叶油等。刘楠楠等[14]考察了香附挥发油对对乙酰氨基酚体外经大鼠皮肤促渗透作用,表明香附挥发油有良好的促渗作用,可以作为对乙酰氨基酚的透皮促进剂。

凝胶膏剂基质处方复杂,但目前国内凝胶膏剂基质辅料品种相对较少,且对原料的特性及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尚不透彻,已成为制约凝胶膏剂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需要积极引入高分子材料和皮肤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拓宽凝胶膏剂基质辅料的品种,加强透皮促渗技术的开发,并对凝胶膏剂处方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2 凝胶膏剂的成型工艺

凝胶膏剂成型工艺主要包括基质成型工艺和制剂成型工艺。因此,在制备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基质原料各组分的加入顺序、添加方式、搅拌强度等,而且要充分考虑基质与药物的相容性、药物的性状及添加比例对成型工艺的影响。

刘淑芝等[15]选用正交实验考察了搅拌时间、炼合温度以及各组分的添加顺序对膏体物理性状和剥离强度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搅拌20~40min,炼合温度50℃,赋形剂与填充剂先混合再加入粘性剂,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巴布剂粘弹性好,柔软易贴敷。李伟泽等[16]研究了中药水凝胶巴布剂生产中物料加入顺序、混合时间、静置条件(温度、湿度、时间)对膏体质量及涂布切割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一种适合于中药水凝胶巴布剂生产的工艺条件,所得膏体柔软、黏性良好、膏面光洁平整且无渗析。郭建文等[17]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考察了交班时间、速度和基质各组分的添加顺序对膏体均匀性、可涂展性、膜残留性以及皮肤追随性综合指标的影响。

中药凝胶膏剂多为复方制剂,提取物成分复杂,提取方法各异,活性成分理化性质(包括粒度、粒度分布、溶解性、挥发性等)差别大,到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的制备工艺。因此,需要根据典型中药提取物的性质(如粉末、浸膏、挥发油等),有针对性选择基质及其配方,优化并形成系统的制备工艺,从而有助于中药凝胶膏剂的规模生产。

3 凝胶膏剂的药物活性成分

国外凝胶膏剂的成分多为非甾体抗炎药,如吲哚美辛、氟比洛芬、双氯芬酸钠、复方水杨酸甲酯以及起局部镇痛作用的利多卡因等。国内研究和上市的凝胶膏剂成分除了非甾体抗炎药外,还包括一些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的中药成分。表2为部分凝胶膏剂的药物活性成分及作用。

表2 部分凝胶膏剂(巴布剂)的药物成分及其作用

表2(续) 部分凝胶膏剂(巴布剂)的药物成分及其作用

田宇光等[18]研究了雷氏消风祛湿巴布剂对佐剂性关节炎血清中1L-1β、PGE2的影响,结果表明雷氏消风祛湿巴布剂能够明显改善大鼠佐剂性关节炎足趾和关节肿胀。王长菊等[19]研究了乳痛宁巴布剂的制备及体外透皮释放性能,并与传统的橡胶膏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巴布剂具有更好的透皮吸收效果。李伟泽等[20]观察了乳腺康凝胶膏剂对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表明乳腺康凝胶膏剂对乳腺增生有明显疗效,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王金霞等[21]对口服杜仲降压片加中药外贴穴位与单独口服降压片降压效果比较,结果表明口服杜仲片加中药外贴穴位对I~Ⅱ型高血压均具有显著疗效,且简便易行,安全可靠,便于操作。

充分运用中医内病外治的理论,使中药巴布剂不仅能应用于外伤疾病,还可以用于许多内科疾病的辅助治疗,如冠心病、高血压、胃肠道疾病、晕车晕船、痛经等疾病。此外,利用凝胶膏剂对皮肤刺激性小、敷贴舒适等优点,可以把传统的透皮吸收制剂膏药、酒剂、酊剂、软膏剂等进行二次开发,制备成凝胶膏剂。

4 结语

自问世以来,凝胶膏剂在治疗软组织挫伤、骨质增生、关节炎、腰椎突出、腹腔疾病及癌症等各种疾病引起的疼痛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中医内病外治的理论使凝胶膏剂不仅能应用于外科及皮肤疾病,还可用于许多内科疾病的辅助治疗。随着新型基质材料的开发以及经皮给药新技术的应用,将使得凝胶膏剂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和市场前景。

[1] 贺杰. 巴布剂的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 21(9):19-21.

[2] 傅静娟, 刘志辉, 罗会盛, 等. 凝胶膏剂的研究进展[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1, 20 (13): 12-13.

[3] 潘如斌. 成型泥罨剂[J]. 药学通报, 1983, 18(11): 693-696.

[4] 潘林梅, 郭立玮, 袁铸人. 中药巴布剂产业化问题探讨[J]. 中国药房,2007, 18(30):2394-2396.

[5] 围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 [S]. 2000年版.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附录9.

[6] 围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 [S]. 2010年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附录9.

[7] 董礼, 徐希明, 余江南. 中药凝胶膏剂研究概述[J]. 中国药师, 2011, 14(1): 129-131.

[8] 何海珍. 浅谈中药巴布剂质量的几个因素[J]. 中成药, 2007, 29(8): 24-26.

[9]李清华, 樊皎, 苏青, 等. 基于明胶的凝胶膏剂基质配方考察[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4, 45(9): 852-854.

[10] 李希珍, 张庆贺, 董刚, 等. 祖师麻凝胶膏剂的制备工艺及含量测定[J]. 特产研究, 2015,(2): 18-22.

[11] 吴飞, 彭伟文, 王株强. 红栀骨通凝胶膏剂制备工艺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15, 11(13): 32-34.

[12] 刘聪敏, 白洁, 杜守颍, 等. 均匀设计结合效应面法优选川芎凝胶膏剂基质处方[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3, 20(12): 64-66.

[13] 刘志辉, 李俊生, 郑啸, 等. 透皮促渗剂对黄芩总黄酮凝胶膏剂成分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J]. 中草药, 2015, 46(18): 2703-2711.

[14] 刘楠楠, 郭淑云, 王庆伟, 等. 香附挥发油透皮特性及对对乙酰氨基酚的促透皮作用[J]. 医药导报, 2013, 32(9): 1127-1130.[15] 刘淑芝, 费虹, 汤亚池, 等. 中药巴布剂制备工艺的实验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1, 7(3): 9-11.

[16] 李伟泽, 张光伟, 赵宁, 等. 中药水凝胶巴布剂产业化工艺技术攻关研究[J].中草药, 2012, 43(10): 1928-1933.

[17] 郭建文, 杨艳平. 中药巴布剂成型工艺的研究[J]. 西北药学杂志, 2005, 20(3): 120-121.[18] 田宇光, 丁立, 秦斯民. 雷氏消风祛湿巴布剂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血清中1L-1β、PGE2水平的影响[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30(4): 357-359.

[19] 王长菊, 付正英. 乳痛宁巴布剂的制备及体外透皮释放研究[J]. 西部中医药, 2015, 28(3): 40-42.[20] 李伟泽, 刘世泽, 崔竹玲, 等. 乳腺康凝胶膏剂治疗乳腺增生临床研究[J]. 中医学报, 2015, 8: 1218-1220.

[21] 王金霞, 王树应, 薛藜君. 中药穴位外贴治疗高血压临床观察[J]. 现代中医药, 2002, 4: 46-47.

(编辑:程鹏飞)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Hydrophilic Gel-unguentum

HUANG Li1YU Bingxin1YUAN Xue2ZHAO Yuan2ZHAI Jiabin2MING Qi2ZHAO Linxiu2

1. Pharmacy Department, Henan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 Zhengzhou 450000,China;2.School of 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030051,China

With a unique advantage beyond the general method of administration,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can be used for none traumatic administration.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lymer materials science, skin science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gel unguentum becomes a transdermal preparation with great market potential. The researchesof gel unguentum from the matrix of the gel unguentum, preparation process, and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 in recent years are reviewed in the paper.

Gel-unguentum; Cataplasma; Matrix; Preparation Process

2016-06-28

黄丽(1985-),女,江苏徐州人,药师,主要从事中药制剂的开发与研究,E-mail:2008hli@163.com

R944

A

1007-8517(2016)19-0102-03

猜你喜欢
膏剂巴布透皮
自制膏剂治疗足癣
青藤碱磷脂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体外透皮研究
豨桐凝胶膏剂基质处方的优化及其体外释放度
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的制备
鱼腥草挥发油-尼古丁水凝胶膏剂基质配方的优化
复方青风藤巴布剂基质处方的优化
马钱子总碱中2种成分的平衡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体外透皮特性
生物透皮短肽技术
挥发油包合对温脐巴布剂质量的影响
三封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