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害死了徐玉玉?

2016-11-29 19:59王健
求学·素材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徐玉玉骗术道德感

王健

【热用立意】责任与使命∕道德感/法律监管

【素材现背】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扒光的时代,诈骗频发是信息安全的失守。要避免出现更多的徐玉玉悲剧,我们除加强监管外,更要呼唤社会普遍强烈的道德感。如若道德不彰,打击罪犯只会顾此失彼。人间邪路有千万条,诈骗分子骗不了人,还大有别的勾当可干。

2016年8月19日,已被大学录取的山东临沂18岁女孩徐玉玉接到一个陌生电话,随后被骗走了家人东拼西凑的9900元学费。在与家人去派出所报案回来的路上,徐玉玉心脏骤停,两天后离世。案件发生后,公安专案组经过连续奋战,先后抓获郑金锋等5名犯罪嫌疑人,最后一名在逃的犯罪嫌疑人郑贤聪向公安机关自首。案件告破,但对徐玉玉事件的追问和反思不能止于此,还要追根溯源,堵住个人信息泄露的制度和监管漏洞。

很多人注意到,在徐玉玉被诈骗事件中,犯罪分子在实施诈骗前已经掌握了徐玉玉的详细个人信息,骗术十分精准。可以说,个人信息泄露,是诈骗分子骗术得逞的重要前提。而记者暗访发现,目前在网络上买到个人数据信息并非难事。学生、新生儿、车主、业主、医院诊断等个人数据信息均被明码标价出售。除个人外,还有公司经营此类业务,已形成黑色利益链。

电信诈骗泛滥成灾的局面下,纵然我们可以呼吁民众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通过提升自我防护能力,防止上当受骗。但不容置疑的是,个人无力改变现状。仅靠民众与骗子周旋并斗智斗勇,极不正常。这一次陷入黑暗的是不谙世事的花季少女,下一次可能就是一辈子兢兢业业的邻家大妈。对于人民群众辛辛苦苦挣来的每一分钱,我们都有义务做好保护。

让老实人不吃亏,让守法者受保护,这是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当前,手机实名制箭在弦上,这是打擊电信诈骗的重要一步。百姓配合了实名登记,主管部门也要切实拿出工作成绩,让民众在尽义务时权益也得到保障。当然,寄希望于手机实名制就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未免太过天真。相关部门唯有牢记肩上的职责与使命,切实拿出更高的手段和更好的办法来维护百姓的权益,才有可能让法律的利剑跟上时代的脚步,保护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唯此,花季少女的生命,才不会白白逝去!

猜你喜欢
徐玉玉骗术道德感
动物骗术大曝光
公德自在人心
外媒:研究证明狗和猴子跟人类一样有“道德感”!
传销常用六大骗术
徐玉玉之死中的平庸之恶
行鸟的骗术
揭秘骗术,决不上当
道德冷漠的原因分析及其矫治对策
论哈奇森的道德感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