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本逐末非长久之计

2016-11-29 15:17
新体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男排大球跨栏

三大球,说是大众欢迎、孩子们最爱,国内赛场足球歇冬,篮球火了,排球呢?该为这个“老三”说几句了。

即将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夺得金牌,亚洲杯赛上女排二队获得冠军,男排也打进四强,排球赛场好事连连。入秋,中国排协公布新赛季中国排球联赛诸多变化和亮点,看得出趁热打铁之意。

及至联赛打了一个多月,还是说不上焕然一新。排协的新举措多属精美包装之类,而比赛内容和质量才是决定观赏性的第一要素。忽视包装的确是中国体育赛事运作的缺欠,也使体育产业和文化受损,早就应当改进。乘女排奥运夺冠之势,为一直不温不火的联赛添一把柴,但效果如何,取决于方法,而不只是愿望。

人们关注中国女排,不等于关注排球联赛,更不等于关注排球这个项目。俱乐部生存状态怎样,青少年排球开展有什么难点,事关中国女排能否在世界之巅站得住,事关中国男排能否取得更大进步,这些问题还需业内人士多操心。

当年刘翔在奥运会上夺金,不可能在青少年中掀起跨栏热潮,专业技术要求太高的项目难以普及。排球难打,但比跨栏容易普及。女排的成就如果能带动青少年排球热,其意义会超出一项竞技,体现出社会价值。

跟奥运会等几年一度的世界大赛相比,联赛与大众的距离贴近得多,亲身感受的机会不难得到。但是,联赛的现场人气不旺,一些赛区和场次完全不像奥运冠军成长的土壤。通过增加“鹰眼”和LED广告、放开转会规定和媒体版权,能在扩大排球人口、提升社会影响力方面有多大收效,未敢乐观。

省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都设有运动项目主管机构,但夯实基础并非那里的主业。舍本逐末,是因为末端做起来相对容易,但始终不要忘记求本。没有更多青少年喜欢打排球,没有更多人喜欢看排球,这个“爱”字还是有叶公好龙之嫌。前几天,几位热衷气排球的长辈找上门来,希望媒体多加关注和推广。有这份热心,谢了。三大球不比技巧类项目,个把尖子撑不起整支队伍。只有在基础工程的规模和质量上下足功夫,才谈得上“精神”和机会。

猜你喜欢
男排大球跨栏
中国男排不敌意大利
请叫我“跨栏怪”
VNL恩加佩斯发球立功 法国男排逆转胜俄罗斯男排
数理:大球和小球
我的村庄(外一首)
最高的跨栏
跨栏比赛
有多少盏灯
开怀大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