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芬 鹿谷森茂名茶 堅持本土台灣茶

2016-11-29 00:37鄭玉燕
台商 2016年10期
关键词:品質質量台灣

鄭玉燕

說到台灣茶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隨口可說出的那就是台灣高山茶或凍頂烏龍茶。

記者來到東莞市東福商業街,與台灣鹿谷森茂名茶總經理劉月芬品茶。在這家看起來並不起眼的茶行裏,劉月芬目光慈祥,面帶微笑,有著與生俱來的親切感。劉月芬向記者介紹泡茶有什麼講究、台灣在不同地域產出什麼不一樣的特色茶。記者在茶台一旁,放松身心聆聽,靜神觀看杯中那沉浮的茶葉,看著茶葉在杯中上下翻騰,茶色由淺變深、飄出淡淡清香,深吸一口熱氣,沁人肺腑。

台灣茶葉早期擴展

以唐代詩人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懷中》的一段「坐酌冷冷水,看煎瑟瑟塵,持一碗茶,寄予愛茶人」,引述鹿谷森茂名茶,愛茶也願與眾人分享的心境,最合適不過。

台灣的茶葉發展史只有一、兩百年的時間。早期台灣的茶葉主要是因為先民移民的生活習慣帶來的。台灣特殊的地理環境,四面環海的海島型氣候及綿延不斷的高山地形,加上北回歸線經過的緯度日照光度適中,造就出特別適合的茶葉生長環境,讓台灣茶在18世紀以來寫下最璀璨的一頁。清朝時期發展烏龍茶,清末日據時期的紅茶外銷是台灣主要的外匯來源之一。70年代台灣經濟的發展崛起,讓台灣茶由外銷轉內銷,由重發酵轉中發酵至輕發酵,由粗制至精制,由產量到產質的提升,一直到現在台灣制茶工藝被喻為世界第一。

劉月芬出生於茶農家庭,自幼接觸台灣茶,其家族種植台灣茶已超過60年。「因為制茶過程非常辛苦,必須日以繼夜,手不停歇。所以我們小時候最怕聽到的就是採茶。」劉月芬笑著說道。

茶葉從離開茶樹開始,散失水分的過程就是一連串的發酵反應,制茶成敗與否的第一關鍵在於日光萎凋是否足夠,茶菁走水是否順暢,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在有效的時間內必須刻不容緩完成茶葉的發酵,也就是走水完成,控制好最佳的時機殺菁終止發酵;接續著揉撚初幹成型,熱團揉幹燥,這每個步驟環環相扣不得怠慢,那芬芳雋永、回甘的好滋味才能在那一曬一搖一揉中飄散出來。

「隨著時光的變化,我深刻認識到自身與茶葉情感遠遠超過了農作物的層次。」劉月芬說道。

「售後服務處」願與眾人分享

劉月芬隨著先生來到東莞已有18年,隨著台商的需求,每到產茶季節總有鹿谷森茂茶廠的老顧客回到台灣鹿谷採購大批茶葉帶回大陸自飲送禮。由於不諳茶葉的保存,在運輸途中真空袋破損導致品質打折,錯失了茶葉的最佳賞味期限。於是,劉月芬於2004年初在萬江石美茶葉市場成立了台灣鹿谷森茂名茶東莞服務處,以最專業的技術及認真負責的態度對鹿谷森茂的顧客做最完善的售後服務。

「那時我只想著在東莞市有一個自己的小空間,與顧客、茶友們分享更多故鄉的味道,以解我的思鄉情懷。幾經思量,在家人的支持下,成立了這家台灣鹿谷森茂名茶『東莞售後服務處』。」劉月芬說道。

身為台灣茶經營者,劉月芬常常在內心告誡自己,這家茶行不是以營利為出發點,成立之初就要以傳承台灣茶人的服務精神而存在,最主要是把台灣茶的特點——發酵適中,喉韻與香氣並重,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以及台灣茶農文化飲水思源、感恩知福惜福的精神帶入。

台灣的烏龍品種源自於祖國大陸,幾經福建先人移居台灣帶入,在台灣落地生根物種純化,也經台茶之父吳振鐸博士這半世紀以來對台灣茶不遺餘力付出研究推動台灣茶藝進步,才有今天台灣茶在世界的地位。老水還巢,取於斯用於斯,台灣農產履歷制度的形成,也可作為兩岸農業交流一個良好規範。

劉月芬堅持傳遞茶文化給更多愛台灣茶的茶友,將它的內涵與韻味展現出來!「我時刻提醒自己,散播福氣、提供甘霖般的好茶精神,是一種職業志業,也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傳承。」劉月芬期待有朝一日借由台灣茶為媒介,把傳統中華文化善與美的一面在台灣茶農樸實演繹下展現出來。

鹿谷森茂名茶的精神

茶作為消費品,除了是日常所需,材鹽油米醬醋茶,上自天子乃至平民販夫走卒無一不需要茶來滿足生理需求,中國人自古以來的生活習慣就跟茶這事脫離不了關係,一直以來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自古以來以茶會友,以茶聯誼,以茶示禮,以茶代酒,以茶倡廉,以茶表德,以茶養性,以茶為模,以茶為媒,以茶作禪,以茶獻藝,以茶為食,以茶設宴,以茶健身,以茶制藥,以茶祭祀。

堅持本土台灣茶,鹿谷森茂名茶不做任何參雜半粒進口茶葉,這項絕對的堅持是鹿谷森茂名茶對台灣土地的精神,也是其對茶文化的堅持。

茶文化包括兩個部分:一是精神層面,包含茶道香道;是以茶的名義進行的各種如藝術、文學、音樂,傳統文化交流等活動。二是物資層面包含茶藝,是以茶園管理制茶技術為基礎,引進現代科學健康概念,讓茶葉質量達到最佳狀態以滿足生理需求。

「唯有理解喝茶人的心理情節,才會更容易跟人交流,獲得客戶的信賴。喝茶的人有的把喝茶當成品位,當成文化、身份的象征,有的是因為嗜好,就像抽煙的人對煙一樣,茶是嗜好品;同時,茶又是一種媒介,縮短人與人間的距離。」劉月芬說道。

從茶樹栽種、茶園管理、茶葉制程深入研究、劉月芬在台灣的團隊都親自執行。藉由在接觸各地茶友和高低海拔茶葉,以精益求精的態度對待每一顆茶樹,這就是鹿谷森茂名茶對茶葉的態度與堅持。

有別於一般茶廠,鹿谷森茂名茶在茶葉成品包裝前,會再利用低溫烘焙的技術進行再幹動作,藉以將茶葉裏面含水量維持到最低點,以確保茶葉質量的穩定度。此動作雖直接影響收成的重量,在真空跟運送途中雖比較容易產生碎末,但是卻能使得所生產的茶葉品質更穩定茶湯更加晶瑩通透,口感也更潤滑回甘。

品質和品牌一樣重要

在努力打造自身品牌、實現貼心售後服務的過程中,劉月芬沒有忘記產品品質的重要性,劉月芬認為品質有三個口字,鹿谷森茂名茶不能光把錢砸在品牌上,只有過硬的質量,才能贏得口碑。

如何保證自身產品的品質標凖?劉月芬採用了超前的質量策略:嚴格遵守質量底線,達到茶成品無農殘超標、可安全食用。劉月芬認為,「只要是世界一流的農業企業,他們在公司的內部守則當中,一定會把質量安全作為企業的第一生命。」

在台灣,茶農都是重品質不重招牌,因為有絕對的好品質才有安全保證。台灣政府輔導單位都會輔導茶農施用有機肥,並有嚴格的監督制度,管控用藥與施肥也就是「農產履歷制度」的形成,一旦被查出施用化學肥料殘留和農殘超標等,茶葉都要全部被銷毀,賣藥及肥料的藥商還要賠償農民損失。農產履歷制度的推廣就是有這個好處,不管政府或民間都要為自己的專業負責。

從小在茶園長大的劉月芬耳濡目染,家族茶園創辦之初就為提升茶葉品質,減少用藥而實行單片茶園管理,在茶園的周遭保持原有的林貌,物競天擇,維持自然的生態平衡,以期土地能永續經營。

看好大陸市場

經營茶葉,必須要面對的不僅是茶葉市場的評估,更重要的是對茶葉文化的深刻理解。劉月芬做到了這一點,她還表示看好兩岸茶農業的對接和前景。「兩岸茶同根同源,台灣的高山茶、烏龍茶,根在大陸。兩岸名茶共拓國際市場,可以實現兩岸雙贏。」

「2015年我第五次參加東莞台灣名品博覽會。」劉月芬對記者說,「這種台灣名品博覽會的舉辦,為台灣茶農進入大陸市場及茶文化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參博以來,就有不少大陸茶商和茶農與他們交流經驗,也讓更多台灣茶愛好者能品嘗到來自台灣的好滋味,挺有收獲的。」

以茶修身,以茶養性,在純粹的茶文化裏,享受身心真正地和諧統一。堅持本土台灣茶,做純粹的茶文化,劉月芬的眼裏對未來寫滿期待。

猜你喜欢
品質質量台灣
“常州三杰”的品质风范与时代启示
「九合一選舉」催生的台灣最大黨
從盧麗安到王炳忠
本澳空氣質量標準須改革 加強人性化預警
「台灣競爭力論壇」談台灣競爭力
“万有引力与航天”中常见问题及讨论
例举确定物质化学式的方法*
关于如何更好的普及少年儿童刊物问题的研究
春天是我的品质
质量与密度专题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