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旋自锁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比较

2016-11-30 08:34赵雪岩孙燚炎张传开刘宏滨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31期
关键词:螺钉股骨髋关节

赵雪岩,孙燚炎,张传开,文 磊,刘宏滨

(解放军第97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4)



防旋自锁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比较

赵雪岩,孙燚炎,张传开,文 磊,刘宏滨

(解放军第97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4)

目的 评价应用防旋自锁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将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2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26例,分别应用防旋自锁钢板与动力髋螺钉进行治疗,随访9~18个月,统计2组术中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同时以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来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组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A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与B组比较均显著减少(P均<0.05),Harris评分与优良率与B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 防旋自锁钢板及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虽在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等方面相当,但防旋自锁钢板术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且髋关节功能恢复更为理想,值得临床重视并予以普及。

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防旋自锁钢板;动力髋螺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属于髋部骨折的一种常见类型,是指股骨颈基底到小粗隆水平之间的位置发生的骨折,占整个髋部骨折的60%~70%[1-2]。股骨转子间骨折好发于老年人,究其原因,老年人普遍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一经摔倒、直接或间接外力作用即可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以往临床多选择牵引治疗,且随着内固定材料的革新与手术操作技术的进步,早期手术治疗已成为首选方式。然而受骨质疏松的影响,若不能选择合理的内固定方式,容易使得内固定失效,进而可能遗留髋关节内翻、短缩畸形等问题,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3-4]。我院根据以往积累的诸多手术经验,将传统动力髋螺钉内固定革新为防旋自锁钢板,收效显著。本研究探讨了这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申报伦理机构获批并监督执行,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诊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2例为对象,入选者骨质疏松与股骨转子间骨折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5],且均经X射线检查证实;患者均与院方签订“知情同意书”,对此次研究目的十分明确。排除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及无法配合完成治疗与调查的患者。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各26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B组:使用动力髋螺钉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在C臂X射线机的引导下进行牵引复位,待复位满意后消毒铺巾,于髋关节外侧取切口,使股骨近端转子下3 cm处充分显露,使用拉钩暴露大转子1 cm以下的股骨近端;将1枚导针钻入大转子下2~2.5 cm处,同时导针位置还需处于股骨颈中1/3~下1/3处。经C臂X射线机确认导针位置正确后,选择合适的鹅头钉并套入动力髋螺钉钢板,沿着皮肤切口将股骨外侧肌肉连同骨膜一并分离,使用打入器将钢板紧贴于股骨干外侧,常规攻丝、测深,完成之后以4~5枚皮质骨螺钉固定钢板,将牵引床的牵引张力松解后即可用鹅头钉对骨折端进行加压固定。常规冲洗切口,放置引流管,最后缝合关闭切口。A组:使用防旋自锁钢板治疗。患者体位、复位牵引、切口选取与B组相一致,在C型臂X线机的监控下,于大转子下1~1.5 cm处钻入1枚导针,导针须位于股骨颈下1/3处,复查导针位置正确后,测量出导针深度并拧入规格合适的鹅头钉,保证钉头与股骨头软骨之间距离0.5~1.0 cm。套入动力髋螺钉钢板,再松解牵引床的牵引张力,应用打入器挤压钢板外侧以压缩股骨转子间的骨折间隙,在尾钉处旋入鹅头钉,形成钢板-鹅头钉-尾钉一体化锁定。术中应根据其股骨颈的直径,在C臂监视下将钢板近端的2个自锁孔其中之一设定为自锁钉位置,且自锁钉的长度应小于鹅头钉,而后将大转子附着处的软组织缝合在钢板近端的捆绑孔内。常规冲洗,放置引流,并缝合关闭切口。2组术后均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鼓励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四头肌与小腿三头肌的锻炼,术后1~2周鼓励患者进行患侧的负重训练,以便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

1.3 观察指标 ①术中情况、骨折愈合情况:观察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与并发症于术后开展为期9~18个月随访进行统计。②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手术前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9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70分为差。

2 结 果

2.1 2组术中情况与骨折愈合情况比较 2组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较B组更少(P均<0.05)。A组出现并发症2例,其中深静脉血栓1例,肺部感染1例;B组深静脉血栓2例,肺部感染3例,髋内翻3例,内固定失稳2例。见表2。

表2 2组术中情况与骨折愈合情况比较

2.2 2组Harris评分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A组Harris评分与优良率较B组显著升高(P<0.05)。见表3。

表3 2组Harris评分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3 讨 论

随着年龄的增大,人骨骼钙质会逐渐流失而形成骨质疏松,一旦出现骨质疏松则在轻微的外力作用下即可能发生骨折,其中以髋部骨折最为多发[6]。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较为常见的髋部骨折类型之一,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以股骨转子间骨折为代表的髋骨骨折的发生率日趋上升,成为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以往临床对于该骨折类型主张以患肢牵引为主,虽具无创优势,但老年患者需长期卧床,极易出现褥疮、下肢静脉血栓、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因此而死亡,只有不到50%的患者在经保守治疗后能恢复独立生活[7-8]。

股骨转子间骨折从本质来看是一种髋关节囊外型骨折,这种骨折对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影响并不大,早期行手术内固定治疗有助于患肢功能的早期恢复[9]。因此,诸多治疗指南建议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全身状况得以控制后应尽早实施内固定手术。而由于合并骨质疏松存在,若不能选择合理的内固定方式,容易使得内固定失效,进而可能遗留髋关节内翻、短缩畸形等问题,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动力髋螺钉最早于上世纪70年代被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中,其最大的优点是结构牢固,经固定于骨折近端后可以维持良好的稳定性,患者在术后早期即可进行部分负重[10]。此外,动力髋螺钉还具有动力加压、静力加压的双重功效,固定之后套筒与加压螺钉杆之间可有效滑动,进而有利于骨折愈合[11-13]。但动力髋螺钉亦有自身的不足,针对大转子粉碎骨折其效果并不理想,无法有效预防骨折端的旋转移位,且鹅头钉容易出现松动、脱落等现象。

针对动力髋螺钉的上述问题,我院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改良,设计出具有防旋与自锁功能的新型内固定系统。在该系统中鹅头钉要经过股骨颈下1/3的股骨距,其方向与抗张力骨小梁相同,且与髋负重力线平行,因此稳定性较高,不容易被折断;自锁螺钉的选取通常与钢板自锁成一体,这样有助于减少骨折端旋转,稳定性得以大大增强;同时,自锁螺钉还能增加转子间张力带样的内固定效应,将骨折线外上端的张力转变为骨折线内下端的压力,可进一步利于骨折端的愈合。与动力髋螺钉相比,其钢板与鹅头钉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因此抗拉力效果较差,容易出现松动、脱落,最终必然影响整个固定系统的稳定。防旋自锁钢板内固定可有效增加整个固定系统的力学稳定性,预防术后远期出现松动、断裂等现象,同时新型钢板的圆弧状排列的众多捆绑孔还能有效增强骨折端的固定,可明显减少术后骨折畸形愈合与髋部疼痛的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均优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可见防旋自锁钢板可有效克服动力髋螺钉的不足,用于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针对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防旋自锁钢板及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虽在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等方面相当,但防旋自锁钢板术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且髋关节功能恢复更为理想,值得临床重视并予以普及。

[1] 赵玉,吕浩然,黄彦,等. 防旋自锁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J/CD].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9(3):294-298

[2] Yuan GX,Shen YH,Chen B,et al. Biomechanical comparison of internal fixations in osteoporotic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J]. Saudi Med J,2012,33(7):732-739

刘宏滨,E-mail:liuhongbinwj@163.com

10.3969/j.issn.1008-8849.2016.31.035

R683.42

B

1008-8849(2016)31-3511-03

猜你喜欢
螺钉股骨髋关节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